學達書庫 > 高陽 > 乾隆韻事 | 上頁 下頁
三三


  不久,山西道監察禦史陳嘉猷,邀集同官,一共是八個人,聯名上奏,亦是請早日建儲。皇帝疑心王掞建言沒有下文,指使陳嘉猷等人為他接力,大為不悅,便將王掞的原奏,連同陳嘉猷等人的公折,一併發交內閣議處。

  當時內閣的首輔是武英殿大學士馬齊,舉朝皆知,他是擁護皇八子胤禩的。如今王掞主張複立廢太子,與他心裡的想法,形成衝突,所以馬齊想借刀殺人,提出好些不准輕言立儲的口諭作根據,將王掞定了死罪。

  覆奏送入乾清宮。王掞在乾清門外待罪,不敢進宮。皇帝卻諒解了他,對另一個大學士李光地說:「王掞的話,原不能算錯。不過,他不應該授意言官同奏,言官不能本諸良心、獨立行事,成群結黨、遇事要脅,是明朝最壞的習慣。你們把王掞的處分,擬得太重了,叫他進來,我有話開導他。」

  於是王掞奉召入宮,皇帝招手命他跪在禦榻前面,說了好久好久的話,聲音極低,定罪一事,亦就寬免。連陳嘉猷等八人,亦無任何罪過。猜想皇帝已將繼承大位的皇子,必須年紀較輕、體格壯健這兩個條件,告知了王掞。

  及至皇十四子胤禎封為郡王,受命為撫遠大將軍,特准使用正黃旗纛,等於代替御駕親征。滿朝文武,皆知大命有歸。如今安藏一事,已經收功。恰又欣逢登極六十年,意料中將會詔告天下,立皇十四子為皇太子,誰知一無動靜。而且眾臣上表,三月十八日萬壽,請准朝賀,皇帝亦複不許,心境這樣之壞,是為了什麼?王掞認為是皇帝對皇十四子深感失望,仍舊想立「二阿哥」,而苦於無法自我轉圜,因而再度上奏,請釋放二阿哥,話說得相當激切。接著又有廣西道禦史陶彝,糾合同官十一人,包括陳嘉猷在內一起上奏,與王掞所作的請求,完全相同。

  這一下,激起皇帝的震怒。前後兩次,事出一轍!頭一次可以原諒他本心無他;第二次明知故犯,絕非偶然。在皇帝看,是王掞有意不讓他過幾天舒服日子,存心搗亂。其情可惡,其心可誅。再也饒不得他了!

  於是皇帝在乾清門召集王公大臣,痛責王掞,植党希榮,而且提到他祖父王錫爵的罪過,他說:「王錫爵在明神宗時,力奏建儲。泰昌在位未及數月,天啟庸懦,天下大亂,至崇禎而不能守。明朝之亡,錫爵不能辭其咎。」

  對王錫爵的指責,大致是不錯的。明末的史實,在當時信而有證。神宗萬曆十年八月皇長子生;十四年正月皇三子生,他的生母鄭氏立刻進封為皇貴妃。皇長子之母恭妃王氏,誕育元子,而未進封,顯然無寵。從來帝王之家,母以子貴,而子亦以母貴,皇三子之母既然得寵,便很可能以幼奪長,被立為太子,所以宰相申時行等,上疏請立元子為東宮。皇帝拒絕,他的理由是皇后年紀還輕,尚未有子,倘如現在立了東宮,將來皇后生了嫡子,又將如何?

  以後數年,便常有請求建儲的爭議,到得萬曆二十一年,王錫爵從家鄉省親回朝,便全力推動此事。皇帝支吾其詞,想出各種辦法來拖延,最後計窮力竭,迫不得已在萬曆二十五年立皇長子為太子。此時共有五個皇子,除皇三子封為福王以外,其餘三子封為瑞王、惠王、桂王。

  萬曆四十九年七月,皇帝賓天,即為神宗。皇長子于八月初一即位,改明年為泰昌元年。哪知這個皇帝資質下愚,在熱孝之中,荒淫無度,以致即位十天,便得了病。有個鴻臚寺丞李可灼,私下進了一服丸藥,自稱是「仙丹」,其實是由婦人經水中提煉出來的紅鉛,乃是一種壯陽的春藥。皇帝服了一丸,覺得暖潤滋暢,胃口大開,非常舒服。哪知再進一丸,到了五鼓天明,嗚呼哀哉!這天是九月初一,在位剛好一個月。

  這就是當初宮闈「三案」中的「紅丸」一案。這個廟號光宗的皇帝既崩,皇長子即位,是為熹宗,寵信魏忠賢與乳媼客氏,搞得宮闈穢亂,醜不可聞,確是明朝亡天下的一個大關鍵。

  康熙皇帝的意思是,倘非王錫爵極力主張立太子,則神宗雖然偏愛福王,但廢長立幼,亦知臣下必然反對,不致貿然行事。這樣到了臨終之前,擇賢而立,明朝的氣運又當別論了。

  「王掞莫非以為我是明神宗,沒有主張,可以聽任大臣擺佈的昏君嗎?」皇帝疾言厲色地,「我本來沒有殺大臣的意思,哪知大臣自取其死,我也就無可如何了?你們傳旨給王掞,叫他明白回奏!」

  皇帝很少有這樣震怒過,也很少以處死來威脅大臣,因而舉朝失色,甚至沒有人敢拿筆硯給王掞,仿佛這樣一做,就會被誤認為王掞的同黨,牽連獲罪。

  王掞就在宮門待罪。聽侍衛傳旨,要他回奏,卻連紙筆都沒有。思量面奏,又憚於天威,怕言語失誤,反為不妙,迫不得已只好老實說了。

  「無紙無筆,無從回奏,可否賜我方便?」

  那侍衛於心不忍,替他找來一張紙,一枝筆,一錠墨。王便伏在階石上,用些唾沫將墨濡濕了,拿筆蘸了一蘸,寫了一篇簡單的奏疏。

  他說:「臣伏見宋仁宗為一代賢君,而晚年立儲猶豫。其時名臣為范鎮、包拯等,皆交章切諫,鬚髮為白。臣愚,信書太篤,妄思效法古人,實未嘗妄嗾台臣,共為此奏。」

  寫完,由侍衛捧著呈上御前。皇帝看他自己承認是個書呆子,心裡的氣消了些,不過,最後一點,卻還須細查——唐朝設禦史台,所以禦史稱為台臣。王掞自辯,不曾嗾使陶彝等十二禦史奏請建儲,這話是真是假,當然要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