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明末四公子 | 上頁 下頁
一一


  【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行三。河南歸德府商邱縣人。商邱,元朝名為睢陽,春秋時為梁國的都城,陳宗石詞中所謂「千里睢陽,三更梁苑」,其實都是指他的岳家。

  侯家先世是「戍籍」。所謂「戍籍」即是有罪充軍至某地所記的戶籍,被視為賤民之一,至方域的祖父始貴。

  侯方域的祖父名執蒲,兩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太常寺司職祭典。天啟年間魏忠賢想代熹宗代行南郊祀天大典,侯執蒲事先得知消息,在魏忠賢不曾矯詔宣佈此事以前,上了一道奏疏,說天壇常有「宮奴閹豎,連行結隊,走馬射彈,狂遊嬉戲,」以為「刑餘不宜近至尊,而況天神饗祀之地?請下所司論治。」這是指著和尚罵禿,魏忠賢大怒。侯執蒲見機,辭官而歸。在朝時,陳貞慧的父親陳于庭,當吏部左侍郎,與東林巨頭高攀龍、趙南星,並負天下重望,對侯執蒲頗有照應;所以侯陳兩家,算起來是三代四輩的交情。

  侯執蒲有子五人,長子即是侯方域的父親侯恂,以進士為言官。天啟四年閹黨大攻東林時落職而歸。崇禎元年複起,由廣西道禦史轉太僕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為時不過兩年。崇禎三年出駐昌平,稱為「督治侍郎」。其時正當前一年冬天,清兵入關,直薄京城;以及袁崇煥被殺,祖大壽兵變之後,各路勤王之師雲集近畿達二十余萬之多。負守關全責的是明末第一流人物孫承宗,但道路阻隔,指揮不靈;所以侯恂守昌平,碌碌無所表現,真是坐守而已。唯一的一件得意事,便是識拔了左良玉。侯方域《壯悔堂文集》「甯南侯傳」記左良玉遼東人,投軍以戰功得為遼東都司。有兵無餉,少不得常幹沒本錢的買賣。有一次搶了一大票,不想竟是運到錦州的餉銀,論法當斬;而同犯丘姓很夠義氣,一肩擔承,左良玉得以不死。當然,官是丟掉了。傳雲:

  「既失官,久之,無聊,乃走昌平軍門,求事司徒公。司徒公嘗役使之,命以行酒。冬至,宴上陵朝官,良玉夜大醉,失四金巵;旦日,謁司徒公請罪。司徒公曰:『若七尺軀,豈任典客哉?吾向誤若,非若罪也!』」

  按:司徒公即謂侯恂。昌平為明十三陵所在地。侯恂的職責之一,即是守護陵寢。是故冬至朝官祭陵,侯恂以「地主」身分,設宴相待。其中最可注意的是「命以行酒」四字,其中大有文章。

  明朝中葉以後,龍陽之風甚熾,軍中不攜婦人,常以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寢。「行酒」二字是含蓄的說法,所以侯方域的同社文友賈開宗,於此四字之旁有夾註:「甯南出身如此。」觀下文失金酒巵以後,左良玉請罪,侯恂答覆他的話,情景自見;而孔東塘作《桃花扇》派腳色,左良玉以小生應工,可知亦有微意在內。

  崇禎四年春天,清太宗製成紅衣大炮;秋天舉兵侵明,進圍大淩河新城。侯恂奉旨赴救,《甯南侯傳》記:

  「榆林人尤世威者為總兵官,入見司徒公曰:『大淩河當天下勁兵處,圍不易解。世威當行,今既以護陵不可,公且遣將;誰當往者?中軍將王國靖,書生也;左右將軍更不可任。』司徒公曰:『然則誰可?』世威曰:『獨左良玉可耳!顧良玉方為走卒,奈何帥諸將?』司徒公曰:『良玉初任此,吾獨不能重良玉乎?』即夜遣世威前諭意。漏下四鼓,司徒公竟自詣良玉邸舍,請焉。

  「良玉初聞世威往,以為捕之;繞床語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世威排闥呼曰:『左將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引出而諭其故,良玉失色;戰慄立,移時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

  「而司徒公至,乃面與期,詰旦會轅門,大集諸將,以金三千兩送良玉行,賜之巵酒三令,箭一,曰:『三巵酒者,以三軍屬將軍也!令箭,如吾自行。諸將士勉聽左將軍命,左將軍今日已為副將軍,位諸將上。吾拜官疏,夜即發矣!』

  「良玉既出,以首叩轅門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當自刎其頭。』已而果連戰松山、杏山下;錄捷功第一,遂為總兵官。良玉自起謫校至總兵,首尾僅歲餘;年三十二。」

  這段記述,稍嫌誇張,而大致皆為事實。自此以後,左良玉成為動關安危的大將。而侯恂的仕途亦很得意,崇禎六年五月,調升為戶部尚書。侯方域進京侍父,即在此時。其時年十六,已中了秀才,也娶了親。第二年,代父草擬屯田奏議,計分官屯、軍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邊屯、墾種、考課、信任等十目,洋洋萬言,條暢練達,期於可行。但此時大局已成鼎沸魚爛之勢,民間有「田」字詩,所謂「昔為富之基,今成累字頭」,有田者寧願流離道途,乞討為生,不願回鄉耕種,藉以逃避「加派」。在這種情況下談屯墾,無異紙上談兵。此奏上否不可知;即上亦不能行,可為斷言。但以十七歲的少年,能草成這樣的大文字,雖說是在侯恂指導之下所完稿,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末四公子中,侯方域頗留意經濟政事,有用世之志;卻以生不逢辰,英才無由得展。以小見大,侯方域個人的悲劇,亦正是時代的悲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