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金色曇花 | 上頁 下頁 | |
一〇三 | |
|
|
於是小幡親自擬了一個照會。譯文是: 「為照會事:收容于本館護衛隊兵營之徐樹錚氏,近來再三請求本公使,停止其保護,擬退出本公使館,曾經本公使切促其反省。茲據護衛隊長報告稱:該氏於十一月十四日之晚,尚確在兵營內。而十五日早晨,即不見其形跡。自系在十四日夜至十五日晨之間,單身逃出該所無疑等語。本公使當日收容該氏,系基於國際之道義,並無他意。當日曾將收容該氏之事實,照會貴國政府在案。茲複將該氏逃出本館之事實,照請貴國政府查照。須至照會者。」 外交部據請轉報,靳雲鵬便下令大索。徐樹錚的至親好友,都受到騷擾,始終不能發現徐樹錚的蹤跡。衛戍司令王懷慶,只得自請處分。接著貼出佈告,將捉拿徐樹錚的賞格,由大洋五萬元,提高至十萬元。同時,外交部向日本公使館提出一件照會。 這當然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至於緝拿禍首,提高賞格,只博得了徐樹錚在「花咲丸」中的一首七律: 購我頭顱十萬金,真能忌我亦知音。 閉日大索喧嚴令,側帽清遊放醉吟。 白日歌沉燕市築,滄波夢引海舟琴。 雲天不盡纏綿意,敢負平生報國心。 雖為逋客,壯志猶存。徐樹錚南下,為作捲土重來之計,因為東南的局勢,有了一番變化,在他看來是有機可乘。 變化是由於江蘇督軍李純的「自殺」。這個消息,震驚了北京。雙十節那天,李純大宴南京紳商各界,盡醉極歡,隔了兩天,忽然自殺了!這不顯得太過離奇?因此,靳雲鵬派他的親信,就是財政部次長潘複,專程南下,調查內幕——果然有極深的內幕。 *** 李純字秀山,天津人,出身北洋武備學堂,由小站淮軍營官,當到新軍第六鎮協統,是吳祿貞的副手。吳祿貞被刺,李純「扶正」。入民國後,鎮改為師,李純便是第六師師長。民國二年癸醜,由宋教仁被刺,及袁世凱違法進行五國大借款而爆發了「二次革命」。袁世凱派馮國璋、李純領兵南下「平亂」。從此,李純在北洋中歸入馮國璋的系統,為「長江三督」的翹楚。 到得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不得不辭江蘇督軍。李純便由江西調江蘇,成為東南重鎮。馮國璋一死,他隱然成為馮系的領導者,與曹錕有分庭抗禮之勢。直皖戰爭他是反段的,所以皖系失敗,「安福」解散,論功行賞,李純也升了官,接替倪嗣沖而為長江巡閱使,緊接著改稱為蘇皖贛巡閱使,職權與清朝的兩江總督相仿。 其時安福垮臺,王揖唐所充任的南北議和北方總代表,亦為徐世昌明令免除。馮系一向與西南接近,所以北方總代表改派李純擔任,事業如日中天,方當盛時,何以突然自殺?啟人疑竇者在此。 各方傳言,說李純之死,與他的部下齊燮元有關,此人籍隸天津附近寧河縣,與李純算是小同鄉。他本來是第六師第十二旅旅長,一向為李純所倚重,及至升了第六師師長,關係更加密切,公認為李純的心腹大將。 但也有人說,齊燮元工於心計,早有取李純而代之的異心。李純死後,秘不發喪,齊燮元佈置了一天,才於十月十二日宣佈「巡師祈望和平統一,自殺以促國人覺悟」,同時公佈了李純的遺書,表示「痛心國事」。而這封遺書,傳說出於偽造。李純有個同鄉,仿他的書法,可以亂真,為齊燮元羅致在幕。李純的遺書,即出於此人的手筆。 至於齊燮元被懷疑的主要原因是,李純保薦齊燮元,以江寧鎮守使代理江蘇督軍,「懇請中央特簡實授」,並非生前的安排,僅是遺書中的表示。有人認為這是仿照當年李鴻章保薦袁世凱的故事。李鴻章為俄國人所淩逼,病歿北京賢良寺,遺疏中保薦袁世凱,說「環顧海內人材,無出袁世凱之右者」,這實在不是李鴻章的本意,而是他的部屬,如袁世凱的親家周馥等人,在代草遺疏時所加上去的。同樣地,保薦齊燮元,亦非李純的本意。若有此意,為何生前並無表示? 當潘複未奉派到南京調查以前,京滬各大報的記者,紛紛出動採訪,所記「官方人士」的說法,亦頗有道理,若說「國事日非,遂萌厭世之念」,那是將北洋軍閥的人品,捧得太高了,連他們自己都不會有一個相信。不過,李純好名是事實。而在江蘇,聲譽大損,這是促成他自殺的一大動機。他在江西除了喜歡薦用親戚同鄉以外,對民政絕少干預。直皖戰起,一改常態,不待北京政府命令,擅調一貪污有據的俞某為財政廳廳長,又保薦王克敏為省長,大為江蘇士紳所反對。北京為了顧及民意,收回成命,改任王瑚為江蘇省長。至於財政廳長,李純不肯讓步,他坦率表示,財政為軍事命脈,必須是他信任的人,才能確實控制餉源。這也是實話,北京政府便准他另行保薦。 這回保薦的是,他在江西所收的乾兒子,姓文名龢,據說是文廷式一家。文龢隨義父到了江蘇,當的都是肥缺,先主煙酒公賣,後調兩淮鹽運使,名聲當然不會太好,所以江蘇仕紳反對如故。省議員中有人提倡「蘇人治蘇」,所見太狹,不足重視。江蘇省教育會、上海縣商會等等人民團體的一通聯合通電:「徒以軍民有分治之名,無分治之實。軍費日漸增加,民政無由發展,倘財政再入軍署私人掌握,蘇民其何以堪?」言簡而意賅,非常有力,省議員且曾表示,如果北京政府一定用文龢,江蘇將以拒絕納稅,作為抵制。 此時的報紙,日日有攻擊李純的報導與評論,漸漸形成一種江蘇人對江蘇省長的主張,除了文龢在任不納稅以外,另外兩點是:「外債以蘇產作抵,蘇人不能承認」及「李純既如是跋扈,中央應明令解職」。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