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安樂堂 | 上頁 下頁
三五


  石亨為徐有貞進言。皇帝因為他曾創議南遷,先還不允,但石亨聯絡曹吉祥、張軏,認為今日富貴,應歸功於徐有貞的策畫,飲水思源,該幫他的忙;而且他入閣預機務,亦不能不加籠絡。這樣再度陳奏,力言其功,皇帝終於被他說動了,准封伯爵,封號是他自己所擬——明朝的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等,照漢朝食邑之例,封公稱國;封侯、伯則冠以地名。徐有貞因為文臣需有武功始得封爵,所以直截了當地就選了關中武功這個地名,封為「武功伯」,賜號跟王驥一樣,而且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加官為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儼然首輔了。

  但也有很倒楣的,第一個是範廣。此人驍勇絕倫,為同輩共許為名將,深得於謙賞識。但賦性鯁直,在為石亨作副手,提督團營時,由於石亨縱容部下,騷擾百姓,違犯軍紀,幾次向石亨表示不滿,因而結怨。他跟張軏亦積不相能,以致復辟以後,與石亨、張軏同聲誣奏,說範廣党附於謙,謀立外藩,被捕下獄,當然亦是死罪。一子範升,充軍廣西,抄家以外,妻孥賜予士兵,遭遇之慘,不下於「靖難之變」忠於建文帝的文臣武將。

  第二個是昌平侯楊洪之子楊俊,不過他多少有些咎由自取。景泰四年楊洪去世後,楊俊襲爵,行為頗多不法,免死奪爵,改由他的兒子楊珍承襲。

  楊俊在守懷來時,聽說也先要送上皇回京,密戒部下,不准開城。及至上皇既歸,他又表示,遲早會從上皇身上闖出大禍。這是忠於景泰帝的口吻。復辟以後,為張軏檢舉,審問屬實,自亦不免。楊珍亦削爵充軍廣西。

  ***

  由復辟引起的大風波,由外而內,終於臨到了景泰帝頭上。

  這是家務,雖然石亨、曹吉祥、徐有貞都主張廢之為庶人,但孫太后不許。「他是我立的,你把他廢為庶人,不就是說我不該立他嗎?而且,」孫太后加強了語氣,「他是對得起祖宗的,不過私心重而已。」

  因此,二月初一宣旨,景泰帝廢為郕王,即日移居西苑。由石亨保薦,自欽天監正升為禮部侍郎的湯序,請廢除「景泰」年號,皇帝亦因為孫太后留餘地而不許。

  當然,母以子貴的吳太后亦要降位了。她在宣德三年封為賢妃,仍復原號。

  杭皇后則禍及身後,不但削去後號,而且原已下葬,稱之為「陵」的墳墓,亦毀去改葬。至於景泰廢後汪氏,倒是無榮無辱,仍復原號為「郕王妃」。

  二月初九,郕王薨於西苑,年只三十。內閣議諡法,有一部參考書,名為《鴻稱通用》,共分上、中、下三冊,親王諡法,在「中冊之下」。剛入閣的翰林學士李賢,翻了半天說:「只有一個字可用:『中年早夭曰悼』,諡之為『悼』。」

  「此不足以盡郕王生平。」徐有貞沉吟了好一會,突然以手擊案,大聲說道,「有一個字,確切不移:戾!」

  這是個很壞的字眼。李賢覺得過分了,因而以沉默表示異議。

  「《大學》:『一人貪戾』;《詩經·小雅》:『暴戾無親』;《荀子》:『猛貪而戾』。」他喚著李賢的別號問,「原德,如何?」

  既然他引經據典,當然不易駁倒。細細想去,「戾」作「貪」字解,景泰帝落得如此下場,皆起於一念之貪,以致自取其辱,諡「戾」亦是春秋一字之貶,嚴於斧鉞之義,因而也同意了。

  景泰帝在一年以前開始經營的「壽陵」,自亦在毀棄之列,以親王之禮葬於西山——這就到了後宮最悲慘的一刻!

  原來明朝有宮眷殉葬的制度,自皇宮至王府皆然。為郕王殉葬的宮人,已開列出一張名單,一共八個人。單上有名,命在旦夕,平時交好的,相邀訣別,酒食款待,無異生祭,後宮深處,隨時可以聽得嚶嚶啜泣之聲,令人斷腸。

  但這回是在西苑,深宮不聞。大內與西苑,是隔絕的兩個天地,所以周貴妃不知道名單中連郕王元妃汪氏也在內。

  但阿菊卻打聽到了。「周娘娘,周娘娘,」她急急奔告周貴妃,「殉葬的一共八個人,汪娘娘也在內。」她們仍舊沿用以前的稱呼,稱汪妃為「汪娘娘」。

  「喔,」周貴妃大驚,「她怎麼也會在內呢?」

  「是萬歲爺的意思。」

  「能不能挽回?」

  「那要跟萬歲爺求情。」

  周貴妃因為汪妃曾經反對易儲因而被廢,在南宮時常對沂王說:「你雖然不是太子了,不過,你嬸娘保全你的一番情意,決不可忘記。」及至杭後之子一死,沂王有複儲之望,更進一步叮囑:「將來多半還會當皇帝,一定要報你嬸娘的德。」如今當然要出全力相救。

  但不巧的是兩天沒有見到皇帝,只好派她宮中的總管太監將司禮監興安找來了問計。

  「只怕來不及了。」興安答,「名單已經送到內閣,在擬優恤殉葬八個人的親屬。汪娘娘胞兄,原來封爵該革掉的,如今大概可以保全了。」

  「我不管她胞兄封不封爵,我只要汪娘娘不死。你說,該怎麼辦?是不是給太后去討情?」

  「緩不濟急。萬歲爺昨天剛給太后去請過安,這幾天不會到仁壽宮。」

  「那麼,你呢?你可以說話啊!」

  「周娘娘,」興安苦笑,「興安不是從前的興安了。」

  「那,你總得想個辦法呀!你不是最會出主意的人嗎?」

  興安沉吟了一會說:「如今萬歲爺最賞識李學士,老奴跟他去商量看看。」

  於是興安到內閣去看李賢,轉述了周貴妃的意思。李賢點點頭說:「汪妃甚賢,理當力救。不過,這件事不便上本,也不便在內閣諸臣一起進見時談。興公公,你能不能設法讓皇上單獨召見我?」

  「你何不請求『獨對』?」

  「『獨對』奏甚麼呢?」

  「就是這件事啊!」興安又說,「汪妃有保全東宮之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