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安樂堂 | 上頁 下頁
二九


  因此,蕭鎡重新考慮他對建儲的態度,原來他是贊成由沂王復位的,此時想到景泰帝可能還有好幾年的日子,後患不能不防,遂即改口說道:「既退不可再。」

  這是首先出現的異議。王文掌握住機會,大聲說道:「現在,我們只請建東宮好了!誰知道深宮屬意何人?」

  這一下提醒了蕭維禎:「奏稿上我要換一個字,『早建元良』易為『早擇元良』。」他舉筆改完,端起圍腰的犀帶,得意地笑道,「我的帶子也要換了。」

  本來大家在無形中有一個共識,不建東宮則已,要建必屬於沂王。蕭維禎由於蕭鎡與王文的啟示,將「建」字換成「擇」字,便讓景泰帝有了裁量的餘地,但亦並不像蕭鎡那樣明顯排除沂王,所以將來不管結果如何,他都可成擁立之功,二品犀帶便能換成一品玉帶了。

  奏疏定稿,聯名同上。景泰帝自齋宮傳旨:定正月十七日禦朝再議——齋戒三日,正月十五大祀,十六回宮,需要休息,所以定在十七禦朝。

  ***

  景泰帝利疾將事,原是為了安定人心。但頭目暈眩,舉步維艱,實在無法親行「迎神,欽福受胙,送神」每次四拜的大禮,因而召興安計議,是召內閣首輔陳循,還是德高望重的王直,代為行禮?

  「原是為了示人以聖躬無恙。」興安低聲回奏,「這一來,豈不是又會搖動人心?」

  「可是——」

  「老奴明白。」興安的聲音更低了,「不如就從扈駕的武臣中,就近挑一個,代為行禮,不必聲張。」

  「喔,有哪些人在這裡?」

  興安舉了幾個人,景泰帝挑中了武清侯、太子太師、團營提督兼總兵官石亨,因為他的資望最高。

  於是將石亨宣召至禦榻,跪而受命。「石亨,」景泰帝說,「十五那天,你代我行禮。」

  石亨受寵若驚,響亮地答一聲:「是。」

  「聲音輕一點!」興安在一旁叮囑。

  「石亨,」景泰帝又說,「這件事,你不必跟人說,事後亦不必聲張。」

  「是。」

  石亨退了出來,一個人默默地盤算了好一會,命小校將宿衛的前府右都督、英國公張輔的幼弟張軏請了來。匆匆數語,相偕進城,密訪曹吉祥,計議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二部 南宮復辟

  九

  「皇上不行了!」石亨臉上是那種仿佛發現了甚麼寶藏的興奮神情,「講話有氣無力不說,氣色之壞,沒法子形容。我看,朝不保夕。」

  「莫非連十七都拖不到?」曹吉祥隨即自己解答了他的疑問,「十七這天,一定拖得到的!皇上的病,不過本源枯竭,御醫用人參、黃芪扳一扳,拖個十天半個月是辦得到的。」

  「十七!」張軏接口,「十七禦朝,大局會有甚麼變化?」

  說大局有甚麼變化,即是皇位的歸屬。滿朝文武絕大多數傾向沂王,但景泰帝要顧到身後。沂王複儲,很快地就會繼位,十歲不足的嗣君,勢必要由上皇訓政,七年以來他如何對待上皇,他自己知道。設身處地設想,他與上皇易地而處,一旦重握大權,即令不忍鞭屍,要想入太廟,就一定是妄想了。

  因此,這幾天藉藉人口的一種流言,看來是很可信的。流言是說大學士王文,看透了景泰帝的心事,與王誠密謀,勸景泰帝迎立襄王世子為皇儲——襄王名瞻墡,仁宗第五子,是先帝的同母弟,亦即是上皇與景泰帝的胞叔。宣德四年就藩長沙,正統元年移藩襄陽。上皇蒙塵時,由於襄王最長且賢,眾望所歸,曾有迎立襄王繼位之議,孫太后且已命尚寶司將宣召親王的金符,送入宮中。如今以東宮儲位屬諸襄王世子,是順理成章的事。一旦襄王世子繼位,飲水思源,崇功報德,景泰帝身後一定會獲得應有的尊重。

  如果出現這樣的變化,將來必是王文掌權。縱使沂王複立,論功行賞,亦輪不到不與廷議的武臣。這樣想下來,石亨自然而然地得出一個結論:奉迎上皇復辟。

  「石公,」曹吉祥說,「有你我的兵權在,此事不愁不成。但要做得乾淨俐落,非好好策畫不可。你們兩位跟許道中去商量。」

  許道中便是奉迎上皇於宣化府的許彬,現任太常寺正卿。在聽明石亨、張軏的來意後,以手加額。「這是不世之功!」他說,「不過,我老了,不中用了。徐元玉多奇計,你們不妨跟他去談。」

  時已入夜,徐有貞聽得石亨、張軏叩門相訪,心知必有機密大事,親自引入密室,低聲動問:「兩公深夜見顧,想來是為建儲,有所主張?」

  「元玉!」石亨反問,「你看儲位該誰?」

  「王閣老謀立襄王世子,建擁立之功,根本是妄想。他不想想,宣召襄府的金符,在孫太后宮中,孫太后肯把自己孫子的儲位給外人嗎?她只要勒住金符不放,誰敢違反太祖高皇帝的成憲,擅召襄王與世子?」

  石亨與張軏對看了一眼,暗暗佩服許彬的舉薦不差,徐有貞對事情的看法,確是高人一等。而且他的態度,已很明顯傾向沂王,自然也就傾向上皇。原來顧忌著徐有貞城府甚深,不比許彬坦率好相與,如今可以明說了。

  「不滿十歲的沂王如果以東宮繼位,大致還是上皇作主。既然如此,何不乾脆迎上皇復位?」

  一聽這話,徐有貞亦是以手加額,不過跟許彬不同的是,他重重地打了自己一下,責怪腦子不靈,怎麼就想不到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