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散文選

形象弄人

 


  兩位元中年學者在海外服務期滿給遣回英國,窮兮兮的。一位美國富商的英國籍遺娟可憐他們,出錢出力幫他們解決生計。學者妙想天開,利用時下傳播媒介"塑造個人形象"的風氣,說服一所大學開辦"形象學"系,歸他們主管。這門學系發展出一套相當荒謬的理論和術語,實際應用到商業機構裡去,慢慢產生影響效果,娛樂圈和政界裡那些靠形象吃飯的人大為信服,捧之為處世指南。當初是諷刺世態的構想,經過花巧的理念闡釋,結果居然造成聲勢,蔚然成風。故事高潮敘述這兩位形象學家假裝鬧翻,各自開辦形象指導公司打對台,一家替一位競選首相的人塑造競選形象,另一家替競選首相的對手塑造另一種競選形象。結果,兩位競選人的形象居然完全一樣,選民大為迷惑,無所適從!兩位形象學家發了筆大財,改行創辦一所人文大學,說是要挽救當前社會上迅速消亡的價值觀。此後,他們歡度餘生,寄情灑色,終於各娶一位高貴賢淑的婦女為妻。

  這是最近去世的小說家J.B.Priestley小說《形象人》(The Image Men)上下兩卷的故事。



  人的形象流露出人的價值觀,既直覺又荒謬。

  女人的長頭髮象徵女性氣質,是神話世界中女性的特徵。Rapunzel的秀髮又長又濃,巫師、王子都當繩索爬上爬下。又長又濃的秀髮古今一樣,是情欲的符號。在歐洲,披肩、垂背的長髮跟少女貞潔的形象分不開。少女披長髮;婦女梳髻。髻是維多利亞人筆下的"woman'scrowning glory";可是,一關起房門跟丈夫、情夫溫存,則髻是要解開的,長髮要放下來,撒得滿胸滿背滿枕頭,為悅己者"放"。"鬢亂鉸斜"自會醉人;古今中外男人竟逃不出這個劫。女人剪短髮流行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說是自由、獨立的表徵,尤其是性自由性獨立。後來女人燙頭髮,又是"豪放"的符號。到了四十年代,復古了,女人起碼要有一把披肩的長髮,大學生。職業婦女都把披肩的秀髮燙出點松松的波紋。只有藝術家、放浪女才留一把及腰的長髮。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女人又興長髮,從中間把頭髮分開;那時,長髮以直為貴;可惜辦公室都不太接受女人留太長的頭髮,於是,女人為職業而剪短髮,多少表示"賣身給既得利益階級"。可是丈夫和情人都不喜歡身邊的人秀髮太短,"愛情與責任"(Love&Duty)的矛盾產生了;價值觀衝突了。



  潮流在變。形象也變。變有變的定律。

  James Dever在In Taste and Fashion中寫時裝,發明了"萊佛定律",很聰明:--

  穿先進十年的服飾:猥褻!
  穿先進五年的服飾:無恥!
  穿先進一年的服飾:大膽!
  穿時下流行的服飾:漂亮!
  穿一年前流行的服飾:邋遢!
  穿十年前流行的服飾:醜陋!
  穿二十年前流行的服飾:滑稽!
  穿三十年前流行的服飾:好玩!
  穿五十年前流行的服飾:古怪!
  穿七十年前流行的服飾:嫵媚!
  穿一百年前流行的服飾:浪漫!
  穿一百五十年前流行的服飾:絕妙!

  形象弄人竟到這個地步。"萊佛定律"一連十二個形容詞也把人騙得又舒服又難過。那一對中年學者看穿了這一層人性,成功了。真的,髻是長髮編出來的;長髮是髮髻散下來的。怨誰!

 


學達書庫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