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田地(5)


  剝皮·抽筋·慘叫三日

  《戰國策》上,淖齒先生問話,田地先生都來一個一推265,一律「不知」。而在《資治通鑒》,田地先生卻恰恰相反,一律「知之」。

  《資治通鑒》曰:

  「淖齒執湣王(田地)而數之,曰:『千乘(山東省高青縣)、博昌(山東省博興縣)之間,方數百里,雨血沾衣,王(田地)知之乎?』曰:『知之。』『嬴(山東省萊蕪市)、博(山東省泰安市)之間,地坼及泉,王(田地)知之乎?』曰:『知之。』『有人當闕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則聞其聲,王(田地)知之乎?』曰:『知之。』淖齒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當闕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田地)不知誡焉,何得無誅?』」

  這一樁史實《資治通鑒》按照《戰國策》原文,可是卻在最生動的節骨眼上,動了手腳,做出恰恰相反的更改。田地先生遂由「不知」,成了「知之」。可能司馬光先生之意,「不知」不過渾蛋加三級,昏庸而已。既「知之」而不悔改,才是典型的顢頇,似乎正適合田地先生的身份。但一味回答「不知」,也可顯示出田地先生的驕慢:一問三搖頭,隨你的便。我們對這些沒有興趣,有興趣的是:一個史學家引用原文,是不是有權把原文改得恰恰相反?司馬光先生並沒有證據支持「知之」,則只是想當然耳,為後世史學家,開了一個惡例。

  淖齒先生在數落侮辱了個夠之後,把田地先生宰掉。至於怎麼宰的,史書記載不一。

  《戰國策》曰:「於是殺閔王(田地)於鼓裡(山東省莒縣附近一小地名)。」
  《資治通鑒》曰:「遂弒王(田地)於鼓裡。」
  《史記》更為籠統,曰:「遂殺湣王(田地)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寶器)。」

  《東周列國志》卻有詳細報導。田地先生被淖齒先生咄咄逼問,只有瞪眼的份,大概驚恐過度,竟回答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淖齒先生宣佈要為民除害,那個小幫兇維夷先生發現情勢不妙,撲上去抱著田地先生,痛哭失聲。淖齒先生早已瞭解維夷先生的地位,使出眼色,劊子手一刀下去,就把維夷先生劈個腦漿迸裂,到地下去為他的「天子」安排住處去啦。

  然後,淖齒先生把田地先生懸掛在閱兵台的屋樑上,並不一刀兩斷,卻教人活生生的剝他的皮,抽他的筋。可憐田地先生這個蠢貨,享盡榮華富貴,叱吒國際,此時唯有發出淒厲的慘叫,哀求他的宰相淖齒先生,無論是照脖子,或是照心窩,賞給他一刀。淖齒先生當然不會賞給他一刀。於是,這位威震列國的「東帝」,整整慘叫了三天,等到最後一塊皮被剝,最後一根筋被抽之後,才告氣絕。

  《中國人史綱》曰: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其中約有三分之一,即一百八十三個帝王死於非命。而以田地死的最慘。」

  嗟夫。

  禍根在於傲慢

  田地先生終於報銷,但有一問題,卻懸疑兩千餘年。那就是,淖齒先生跟田地先生,從前既不相識,相識之後更沒有私人恩怨。淖齒先生的目的不過是宰掉他罷啦,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像處置維夷先生一樣,教劊子手大刀一揮,立刻了賬,何必大張旗鼓,勞師動眾,把田地先生懸掛起來,剝其皮而抽其筋乎?似乎只有殺父奪妻之仇,謀財害命之恨,才刺激出這樣毒手。然而,田地先生跟淖齒先生之間,固沒有任何仇,任何恨也。沒有入骨的傷害,不可能有入骨傷害的反應。其中一定有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因,才採取這種酷刑。

  那麼,這種不為我們所知的原因是啥?柏楊先生胡思亂想,認為可能跟田地先生的傲慢態度有關。田地先生危急之秋,還在衛、魯、鄒三國擺出的架子,三國國君都不能忍受。回到自己絕對可以控制的莒城,對於屈身為宰相的淖齒先生,他閣下擺出的架子,恐怕更使人難堪。

  淖齒先生這麼惡毒的對待他,可能是太多屈辱累積下來的反擊。你閣下不是猛端嘴臉乎,俺就看看你被剝皮時的容貌。你閣下不是架子十足乎,俺就看看你抽筋時偉大的姿態。人際關係複雜,小小的怨毒,常能招來滔天大禍,田地先生為他的顢頇傲慢,付出可怕代價。

  我老人家並不敢肯定我的推測,但在連一個字的資料都沒有的情形下,用這種假設去解釋淖齒先生反常的殘忍,應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

  ——淖齒先生稍後被齊王國一位叫王孫賈先生的國務官(大夫),在一場突襲中刺死。

  至於樂毅先生,他圍困即墨(山東省平度市)三年之久,而燕王國老王姬平先生逝世,少不更事的兒子姬樂資先生,繼任國王,中了即墨(山東省平度市)守將田單先生的反間之計,派遣國務官(大夫)騎劫先生接替樂毅先生的遠征軍司令官。樂毅先生不敢返回充滿傾軋流言的薊城(北京市),逃亡到趙王國,就在趙王國——也是他的祖國,終其天年。

  騎劫先生是一位靠馬屁功擢升到高位的官場能手,但他不是戰場能手。就在即墨,被田單先生的「火牛陣」擊敗,他閣下陣亡,燕軍崩潰,霎時間,齊王國所有城市,紛紛起事,把佔領軍趕走,世界又恢復大復仇戰役前原狀。這一些復活,不在本文範圍,但卻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們簡單的寫出來,為的是寫出完整的故事,和我們的嘆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