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醜陋的中國人 | 上頁 下頁
人生文學與歷史(7)


  聽眾H:柏楊先生談中華民族的問題很有趣,我有一個錯覺,不曉得是因為您有顧忌不願意講,或者是……總之,我有個印象,中華民族是有這麼多的缺點,自私得沒有救藥。但是關於中國現代史,柏楊先生沒有提到中國人民反帝國主義、反封建,轟轟烈烈的鬥爭。在解放以後,一九四九年之後,建設整個社會主義,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在經濟方面、物質方面……建立一些科學基礎,另一方面在人的意識形態上,做很多教育的工作,最後像文化大革命,事實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展最高峰(有人插入一句:「最恐怖。」並有人鼓掌)。柏楊先生剛提到的針對官僚……(秩序稍紊),不知道柏楊先生願不願意評論這件事,因為您也是研究所謂「匪情」的(笑聲)。

  主席:時間超過。

  聽眾H:好,我馬上說完,如果中國人行動起來向當權派造反(笑聲),您怎麼解釋這些。

  柏楊:這是政治問題,我們不談,我們只談歷史,同時這個我也不太清楚(笑聲)。

  聽眾I:我有一個要求,請問您,關於簡體字,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柏楊:我贊成簡體字,而且更贊成應該進一步改成拼音文字。昨天晚上,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就談到這個問題,不過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因為反對拼音字的人,心裡有一個結,這個結必須解開。拼音文字太需要了,譬如說打電話,我問貴姓?我姓劉。這劉字怎麼寫吧,在電話上恐怕沒辦法講清楚,我說你去查字典,你也不敢肯定第一次就查到,甚至查第二、第三次都查不到,查得你火冒三丈(笑聲)。過去,我們責怪古文沒有標點符號,不能斷句,看起來簡直不懂。

  各位讀過《元史》沒有?蒙古人的名字像冰糖葫蘆一樣(笑聲),簡直分不出有幾個人。現在雖有了標點符號,可以斷句了,但方塊字的最大缺點更呈現出來,那就是,既不能隔字,又不能連音。不能隔字,即令字字認識,也看不懂。不能連音,方塊字像一盤念珠掛在那裡,我們要費很大的力氣組合。才能弄清楚。好比說,「我從馬來西亞來。」「馬來西亞」應該連,跟最後一個「來」字之間,應該隔。否則的話,「馬來」了,「西亞來」了,如果一個孩子名叫「西亞」,問題就大了(笑聲)。今天打字這麼快,電腦這麼快,都不是方塊字可以勝任的。我

  一直嚮往我桌子上有一部中文打字機,能使我打出中文稿件,不再做爬格紙動物。不過中文拼音化並不容易,主要的是我們有心理障礙,認為我們用ABCD是英文字母,拼出的是英文。其實不是,我們要瞭解,這個ABCD就是中文字母(笑聲),拼出的字,就是中文,就不至於有被同化的屈辱感覺。是的,它們是中文、是華文,不是英文,也不是德文,假如說用ABCD拼出來就是英文的話,德國人可能會氣死,法國人也可能會氣死。文字完全是工具,就好比車子,你買了就是你的,他買了就是他的。其實,假如拼音文字今天就實行的話,第一個先餓死的就是我,因為我就靠方塊字吃飯(笑聲)。但是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很短,政治的理由也很短,民族文化非常重要,那是太重要了。

  尤其各位在美國,你會發現第二代孩子們會講中國話,但不會寫中國字,那麼難,你怎麼教他?好比說中國的「國」字,怎麼寫?怎麼填到那方塊裡去(笑聲)。要認識這個字,除了死記以外,沒有他法。以致孩子們吶喊:「我恨死中文!」這還不能使我們猛醒?我們不要增加我們民族向前邁步的困難,應該大家腳步向前,不要自己為自己加一個腳鐐,加一個手銬,不要為老祖宗活,不要為過去活!為什麼為他們活?應該為孩子們活。拼音化之後,古書看不懂就看不懂算了,現在並沒有拼音化,你還不是看不懂(笑聲、掌聲)。過去的事,老祖宗的事,交給幾個人,讓他們去廟堂裡打掃,我們不要為祖宗活,要為孩子們,為下一代,為國家民族的未來活。假如中國有一天,忽然爆出冷門,威震世界,中國人一咳嗽,地球就發抖,中國話可以成為世界語言,但中國字絕對無法普及,所以必須改成拼音。

  今天我講中國這麼多缺點,有人聽了一定很洩氣,我覺得我們應該聽的,正是這些,而不是優點,假如我們講我們的美德、我們的聰明……最後,我們還是不能夠受到人家尊重,我們自己也不能自尊。要知道,中國人的災難,不僅是中國人自己的災難,也是全世界的災難。一隻小船沉下去就沉下去,一隻大船沉下去,引起來的漩渦會把附近的船都吸引下去。日本人為什麼來侵略我們?只怪中國不爭氣引誘他動手(笑聲)。我覺得我們應該自救,自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假如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整天去想得意的事,恐怕有點像賈寶玉意淫(笑聲)。

  聽眾J:我常聽到兩句成語,一句是「以不變應萬變」,另一句是「報喜不報憂」,您有什麼看法?

  柏楊:「以不變應萬變」,我不敢有意見(笑聲、掌聲)。「報喜不報憂」,我想這是官場特徵。

  聽眾K(美國人):您今天演講的題目好像是專門說中國人的壞話,我想請您也說說美國的壞話(笑聲),就您所看到的書,及您在美國所看到的事,您覺得美國有什麼地方,應該向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學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