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醜陋的中國人 | 上頁 下頁 | |
人生文學與歷史(2) | |
|
|
第一、中國雖然有五千年的歷史,但五千年來,對人性尊嚴摧殘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減少,而是一天天增加,春秋戰國時候,君臣之間是平起平坐的,帝王和大臣平起平坐在一個榻榻米上。一直到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的叔孫通制定了朝儀,就是在劉邦當皇帝的時候,也就是儒家學派當權的時候,叔孫通制定這個朝儀,使帝王成為一種很莊嚴、很肅穆,甚至很恐怖的權威。大臣朝見皇帝時,有衛士在旁邊監督,任何人態度不合乎規格,像偶爾抬一下頭之類,就要受到處罰。這樣的改變,使得君王遠離人民,跟人民保持一段距離。但是,在皇帝手下,大臣們總還有一個座位。 到了十世紀宋王朝,連這個座位也開始消失。皇帝和宰相坐而論道的日子,一去不返。這是一個很小的變革,但它象徵的意義很大,那就是說,君和臣、官和民,距離愈拉愈遠。到了十四世紀明王朝,人性的尊嚴更受到徹底的傷害,誰也沒辦法想像,一個君王會對自己國家的人民,這麼仇視。明王朝建立了一種「君父」觀念,君就是父,也就是說,皇帝就等於你的父親。這種觀念一經建立,所產生的流弊,無窮無盡。其中最可怕的徵候,就是廷杖。上自宰相,下至小民,只要管轄你的傢伙認為你犯了法,他就可以把你的四肢抓起來,就在金鑾殿上或公堂上,也就是在政府的所在地,加以拷打,把你打得皮破血流。這種廷杖制度,這種君父思想的結合,使中國人的自尊,幾乎泯滅,使中國人的人格,幾乎摧殘殆盡。中國人唯一保持自尊的方法,只有在受廷杖的時候,不喊出聲音(笑聲)。常常有堅強的官員,當他被打的時候,痛苦得在地上擺動頭部,把自己的鬍子都擦掉了,卻拒絕喊叫。這是那時代人們唯一可以辦得到的,可是,卻不能提升到反抗的層面。 我們常常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同化力非常強的民族,到目前為止,的確如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有好幾次,凡是侵略中國的民族,最後都被中國同化。好比說最早的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時候,他變法革新,採取中國的方法治理國家。又好比滿清,走的是拓拔宏同一的路。這兩次外族對中國最大的侵略,最後都是中華民族得到勝利。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他們最後固然都吸收了中國文化,繼承了中國文化,但是吸收的卻是中國文化中最糟的部份,所以結局也只好最糟。吸收中國文化的結局,並沒有使他們的民族更強大,反而使他們的民族和我們中華民族,共同墮落。例如北魏皇帝拓拔宏宣佈鮮卑人不能講鮮卑話,一律都要講中國話,而且要改成中國姓氏,然後更採用了中國封建制度和宮廷制度,更採用了中國士大夫門第和門閥制度,這些是北魏以前沒有的。他們原來是荒原上的遊牧民族,心胸開闊,尊卑之間的距離,也非常微弱,而現在卻用人力加以破壞。 聽眾:請問什麼叫廷杖? 柏楊:廷杖就是打屁股(笑聲),四個宦官把趴在地上官員的四肢,伸展開拴起來,然後用麻袋把頭套住,由兩個宦官按住大腿。當皇帝宣佈廷杖一百時,那麼就打一百。通常廷杖不能超過一百,假如超過一百,就會死於杖下。那些執行廷杖的幫兇,會察言觀色,假如皇帝只是恨你,並沒有殺你的意思,那麼打一、兩百下也不會致命。假如皇帝一定要置你於死地的話,那麼三、四十下也可以把你打死。普通情形下,官員或小民在接受廷杖時,往往用行賄的方法,施刑時聽起來聲音很大,看起來很痛,但不至於死,即使血肉橫飛,也不至於傷到筋骨,也就是說光是痛,不會斃命。他們這些人都受過訓練,他可以用一張紙包滿稻草,一直打到稻草都碎了,紙卻不破。這是一種殘忍的刑罰,可以把你打得表皮看不出傷痕,而事實上裡面的筋骨都已經斷了。在廷杖制度下,人性尊嚴完全被摧殘。十四、十五世紀,歐洲已是文藝復興時代,中國卻在實行廷杖,使人嘆息。 我們再回來講剛才的主題,蒙古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民族,侵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採取抗拒態度。九十年之前,他們怎樣來到中國,九十年之後,也怎樣的離開中國。對中國文化,沒有受到一點感染。滿清政府建立之後,繼承的是中國大黑暗時代明王朝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對新的政權,有一種腐蝕作用。以致清王朝雖有那麼強大的武力,但經過一百年的政治腐蝕,到了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人權觀念被這種悠久的封建制度、封建社會、封建勢力,一天天的摧殘,簡直幾乎泯滅,對中國人的影響太大了。 中國人的自尊心沒有辦法保留完整,假如說有保留的話,也只有如魯迅先生說的阿Q精神,那就是只好在情緒上滿足自己,而不能在真正內心上獲得充實。我想情緒上的滿足和內心上的充實,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到你家裡拜訪,看到你的房子這麼漂亮,主人學問這麼高,我佩服你,羡慕你,回去之後我會想,我要努力工作,有一天我要像你一樣,有那麼好的學問,住那麼好的房子。假如我走出房子就說,住那麼好的房子,誰知道他的錢是偷來的還是搶來的,希望他明天就一場大火,燒個淨光(笑聲)。我們民族心理上長期受到壓制,只好用這種情緒,使自己平衡。 第二點要報告的是,中國五千年歷史,只有三個黃金時代,第一個黃金時代是春秋戰國,那時候各式各樣的思想、各式各樣生活方式,同時並行。第二個黃金時代應該在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大帝的貞觀之治,到唐明皇李隆基在位中期,不過一百年左右。第三個黃金時代,應是十七世紀六〇年代到十八世紀六〇年代清王朝中葉。中國五千年歷史裡,只有這三個黃金時代。其他的四千餘年呢,幾乎每一年,甚至每一天,都有戰爭。西方有位學者,曾經做過一個統計,證實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每年都有戰爭。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更是一樣,我自己也曾做過這種統計,而且寫了一部《中國歷代戰亂編年史》初稿,發現中國歷史上也每年都有戰爭。但以中國為單位統計和以世界為單位統計,意義完全不一樣,因為世界地方太大,中國和世界比較,中國就太小了。尤其是中國版圖到明王朝的時候,跟紀元前二世紀秦王朝大小一樣,比現在的版圖,要小一半。 在這麼小的版圖裡,如果每年都有戰爭,而且還只是有記載的戰爭,沒有記載的戰爭,還不在我們統計的範圍,可看出中國的動亂非常可怕。一個王朝取代另外一個王朝過渡期間的大混亂,總有三五十年,由政權的奪取到政權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然後政權再腐敗,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戰重新到來,陷入治亂相迭的惡性循環。中國人可以說是長期的、甚至永遠的生長在貪污、混亂、戰爭、殺戮、貧窮裡面,因之中國人始終沒有安全感,總是覺得惶惶不安。我們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又有這麼大的國土,中國人的心胸應該磅四海,非常開朗才對,只因為長期的貧窮、殺戮、忌猜,使得我們心胸,反而十分狹窄。只求今天能過得去就可以了,明天的事情怎麼發生,我不知道,戰爭要綿延到什麼程度,我也不知道。戰爭影響水利,水利工程被破壞之後,接著來的是大旱災,旱災之後,又是大蝗災,這樣的旱災、水災、蝗災,赤地千里。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