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喻世明言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卷 明悟禪師趕五戒(1) |
|
昔為東土寰中客,今作菩提會上人。 手把楊枝臨淨土,尋思往事是前身。 話說昔日唐太祖,姓李,名淵,承隋天下,建都陝西長安,法令一新。仗著次子世民,掃清七十二處狼煙,收伏一十八處蠻洞。改號武德。建文學館以延一十八學士,造淩煙閣以繪二十三功臣。相魏徵、杜如晦、房玄齡等輩,以治天下。 貞觀、治平、開元,這幾個年號,都是治世。只因玄宗末年,寵任奸臣李林甫、盧杞、楊國忠等,以召安祿山之亂。後來雖然平定,外有藩鎮專制,內有宦官弄權,君子退,小人進,終唐之世,不得太平。 且說洛陽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飽學之士,腹中記誦五車書,胸內包藏千古史。因見朝政顛倒,退居不仕,與本處慧林寺首僧圓澤為友,交遊甚密。澤亦詩名遍洛,德行滿野,乃宿世古佛,一時豪傑,皆敬慕之。每與源遊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忽一日,相約同舟往瞿塘三峽,遊天開圖畫寺。源帶一僕人,澤攜一弟子,共四人發舟。不半月間,至三峽,舟泊於岸,振衣而起。忽見一婦人,年約三旬,外服舊衣,內穿錦襠,身懷六甲,背負瓦罌而汲清泉。圓澤一見,愀然不悅,指謂李源曰:「此孕婦乃某托身之所也,明早吾即西行矣。」源愕然曰:「吾師此言,是何所主也?」 圓澤曰:「吾今圓寂,自有相別言語。」四人乃入寺,寺僧接入。 茶畢,圓澤備道所由,眾皆驚異。澤乃香湯沐浴,分付弟子已畢,乃與源決別,說道:「澤今幸生四旬,與君交遊甚密。今大限到來,只得分別。後三日,乞到伊家相訪,乃某托身之所。三日浴兒,以一笑為驗,此晚吾亦卒矣。再後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寺相見。」乃取紙筆,作辭世頌曰:「四十年來體性空,多於詩酒樂心胸。今朝別卻故人去,日後相逢下竺峰。咦!幻身複入紅塵內,贏得君家再與逢。」偈畢,跏趺而化。本寺僧眾具衣龕,送入後山岩中,請本寺月峰長老下火。 僧眾誦經已畢,月峰坐在轎上,手執火把,打個問訊,念雲:「三教從來本一宗,吾師全具得靈通。今朝覺化歸西去,且聽山僧道本風。恭惟圓寂圓澤禪師堂頭大和尚之覺靈曰:惟靈生於河南,長在洛陽。自入空門,心無掛礙,酒吞江海,詩泣鬼神。惟思玩水尋山,不厭粗衣藜食。交至契之李源,游瞿塘之三峽。因見孕女而負罌,乃思托身而更出。再世杭州相見,重會今日交契。如今送入離宮,聽取山僧指秘。咄!三生共會下竺峰,葛洪井畔尋蹤跡。」頌畢。茶毗之次,見火中一道青煙,直透雲端,煙中顯出圓澤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眾僧收骨入塔,李源不勝悲愴。 首僧留源在寺,閑住數日,至第三日,源乃至寺前,訪于居民。去寺不半裡,有一人家,姓張,已于三日前生一子,今正三朝,在家浴兒。源乃懇求一見,其人不許。源告以始末,賄以金帛,乃令源至中堂。婦人抱子正浴,小兒見源,果然一笑,源大喜而返。是晚,小兒果卒。源乃別長老回家。不題。 日往月來,星移鬥換,不覺又十載有餘。時唐十六帝僖宗乾符三年,黃巢作亂,天下騷動,萬姓流離。君王幸蜀,民舍宮室悉遭兵火,一無所存。虧著晉王李克用,興兵滅巢,僖宗龍歸舊都,天下稍定,道路始通。源因貨殖,來至江浙路杭州地方。 時當清明,正是良辰美景,西湖北山遊人如蟻。源思十二年前圓澤所言:下天竺相會。乃信步隨眾而行。見兩山夾川,清流可愛,賞心不倦。不覺行入下竺寺西廊,看葛洪煉丹井。轉入寺後,見一大石臨溪,泉流其畔。源心大喜,少坐片時。忽聞隔川歌聲。源見一牧童,年約十二三歲,身騎牛背,隔水高歌。源心異之,側耳聽其歌雲:「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又雲:「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當時恐斷腸。吳越山川遊已遍,卻尋煙棹上瞿塘。」歌畢,只見小童遠遠的看著李源,拍手大笑。 源驚異之,急欲過川相問,而不可得。遙望牧童,渡柳穿林,不知去向。李源不勝惆悵,坐于石上久之。問于僧人,答道:「此乃葛稚川石也。」源深詳其詩,乃十二年圓澤之語,並月峰下火文記。至此在下竺相會,恰好正是三生!訪問小兒住處,並言無有,源心怏怏而返。後人因呼源所坐葛稚川之石為「三生石」,至今古跡猶存。後來瞿宗吉有詩雲: 「清波下映紫襠鮮,邂逅相逢峽口船。身後身前多少事?三生石上說姻緣。」 王元瀚又有詩雲:「處世分明一夢魂,身前身後孰能論?夕陽山下三生石,遺得荒唐跡尚存。」 這段話文,叫做「三生相會」。如今再說個兩世相逢的故事,乃是「明悟禪師趕五戒」,又說是「佛印長老度東坡」。 話說大宋英宗治平年間,去那浙江路甯海軍錢塘門外,南山淨慈孝光禪寺,乃名山古刹。本寺有兩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喚做五戒禪師,一個喚作明悟禪師。這五戒禪師,年三十一歲,形容古怪,左邊瞽一目,身不滿五尺,本貫西京洛陽人。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禪宗釋教,如法了得,參禪訪道。俗姓金,法名五戒。且問何謂之「五戒」?第一戒者,不殺生命;第二戒者,不偷盜財物;第二戒者,不聽淫聲美色;第四戒者,不飲酒茹葷;第五戒者,不妄言造語。此謂之「五戒」。 忽一日雲遊至本寺,訪大行禪師。禪師見五戒佛法曉得,留在寺中,做了上色徒弟。不數年,大行禪師圓寂,本寺僧眾立他做住持,每日打坐參禪。那第二個喚做明悟禪師,年二十九歲,生得頭圓耳大,面闊口方,眉清目秀,豐彩精神,身長七尺,貌類羅漢,本貫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聰明,筆走龍蛇;參禪訪道,出家在本處沙陀寺,法名明悟。後亦雲遊至甯海軍,到淨慈寺來訪五戒禪師。禪師見他聰明了得,就留於本寺做師弟。二人如一母所生,且是好。但遇著說法,二人同升法座,講說佛教。不在話下。 忽一日,冬盡春初,天道嚴寒,陰雲作雪,下了兩日。第三日,雪霽天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