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於少保萃忠傳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七回 兩忠臣諫諍遭譴 女妖精遇正現形(1)


  於公上表固辭。景泰再四勉留,只得仍舊供職。帝因懷獻之亡,日夕在宮流涕,不視朝者數月。時有監察禦史鐘同,素懷忠鯁。因景帝易上皇儲宮為沂王,每獨坐深思流涕。嘗欲上疏諫諍,蓄意而未及。後見懷獻身薨,即欲上疏請複。適遇禮部郎中章綸過訪,鐘同遂問章綸曰:「桐山(綸字)有何事見教?」

  章公出袖中複後複儲之疏。鐘同看畢,曰:「弟有此心久矣。」

  亦出所奏之疏與章公看。綸曰:「可見二人同心。或得天佑,感動上心,複後複儲,少舒一念之誠。願顯狄梁公之微忱,甘受殷比干之慘酷。」

  二公慷慨泣下。鐘公遂囑咐家人曰:「明日可抬棺木在朝門俟候。」

  二公作別,各呈稿與堂官看。鐘公送稿與都禦史劉廣衡。衡曰:「此本不宜上,上之恐有不測之禍。」

  二人不聽所言。章公亦送稿與禮部尚書胡瀠。瀠曰:「二位何自處死?」

  綸曰:「某等已置死生於度外。」

  明早,遂共進其疏,雲:

  禮部郎中臣章綸,監察禦史臣鐘同,奏為奉養聖躬以敦孝義,懇複後、儲事。
  臣等切見先年太上皇帝拘留北地,皇上撫有萬方,屢降詔書,以大兄皇帝鑾輿未還,敵仇未報,為上皇之心,即堯親九族,舜徽五典之心也。賴郊廟神靈,陛下聖算,迎歸上皇於南宮,可謂遂至願也。昔太上皇帝君臨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主,與陛下同氣異胞。陛下曾受封冊,是上皇之弟,亦上皇之臣也。況上皇天性謙沖,意無被此。伏望皇上於朔望日,或節旦,率群臣朝見上皇於南宮,以敦同氣之情,以隆君臣之禮,則天下國家之福,萬世帝王之法也。臣等切見北極五星明朗,以臣觀之,是複中宮之象,不虛其位也。前詔冊妃汪氏為皇后,以厚大倫之原,是已正位中宮,而孝敬勤儉之德,聞於中外矣。又詔冊世子母杭氏為皇后,是固母以子貴,而中宮久讓而弗居。不意世子薨逝,臣民痛心。皇上當複召汪氏于正宮,則六宮之儀範既正,而國家之本,風化之原,自可表率四方,流傳萬世矣。至於皇上推念同氣之誼,詔沂王複居儲位,以候皇子生。如此,則五倫全備,而和氣充溢於宮廷;萬姓愛戴,而歡聲洋溢于四海。殆見天心自回,災異自弭,而外寇不足平矣。
  臣等不勝戰慄冒死以聞。

  疏進,日已墜西矣。景泰看畢,大怒。時宮門俱閉,乃傳旨從門隙中出,命錦衣衛官,即刻捕二人入獄。時章、鐘二公,從早晨在朝門外,俱抬棺木俟候。候至晚,忽內廷旨出,命捕二臣。二公即往獄中。

  第三日,又有旨命刑官勘問,必有與在朝大臣或同南宮通謀者,著嚴加拷掠。刑官奉旨,遂大肆拷掠,令誣引大臣通謀等事。二公曰:「此事出於吾二人本心,有何通謀者?今日拷死于刑下,吾所甘心。雖斬之西市,慨然就死!」

  刑官必欲迎合上意,重加拷掠,幾死者五、六次,並無一言牽及他人,但曰:「皇天后土,得上複後複儲,聖心感悟。吾二人朝聞俯從,夕死得所矣!」

  果然蒼天垂念忠義,忽然風雨交加,黃沙四起。三日,景泰親見天變,亦有悔心,乃密令錦衣衛官緩其刑梏,令禁錮終身,勿得言事。

  一日,於公因景泰召見便殿,公候諭完,乃即面奏曰:「臣切見懷獻太子立未逾年,即拘疾而薨。此亦天意有屬,非人力所能強也。近章綸、鐘同所奏之疏,未為無當,乞陛下容宥。」

  景泰聞言,怫然不悅曰:「卿亦為此言耶?」

  即命駕進宮。公悚懼而出。當有內監興安見公奏語,亦歎曰:「此足見于尚書忠心為國固本也!」

  後於公被石亨、徐有貞誣迎立外藩,不保奏複立皇儲為言。於公曰:「我曾面奏複立沂王與章、鐘之奏可宥而優容,行之未為無當。此言景泰近侍內臣皆知之。」

  時上皇詰問內廷數人,人人畏罪,不敢言有此語,而公之冤不得白。籲!此亦公之數也!

  且談邊上巡撫副都禦史年富上本劾奏:「總兵石亨蒙蔽冒功。將手下伏役廚子楊增,自小在石亨家做廚子,並無折箭之功,乃冒軍功,授千戶之職。其父楊海,亦冒授指揮之職。此皆冒軍功,擅爵賞,欺朝廷。臣職居總制,不敢隱默。謹此奏聞。」

  旨下,著兵部知道。於公見了,遂寫牌著人戒飭石亨。石亨見牌,心中不悅,深恨於公,反疑公故令年富劾他,不知于公曲庇石亨多矣。先年上皇回國,朝廷驟升石亨為武清侯。亨自思:吾雖有戰功,而安邦定國之功,於公之力為多,乃列舉于公屢次大功,請官其子。景帝即封於公之子於冕為府軍前衛千戶。公即上表辭子之官,複曰:「用人之權。在於君父。石亨烏得而主之。」

  亨聞此語,心中甚恨,曰:「吾之好意,反成惡意。」

  如今又見公之戒飭愈恨,遂不遵戒,往往冒功壞法。

  于公聞之,奮然曰:「朋友私情,君臣大義,安得以私情而昧公義乎!」

  即上疏劾奏其貪冒。疏上,朝廷旨下。即拿杜山、郭亨、楊增等提問,仍寫敕戒諭石亨並各營:不許仍前罔上辜恩,及縱容下人受財壞法,如違,一體治罪。石亨見朝廷拿了冒功人等,又查革了楊海官職,心中忿忿不樂,怨恨於公。

  一日,石亨遇著吏部尚書王直于途中,亨即下馬,將前次於公奏劾之事,一一訴知王公。王尚書答曰:「于節庵一心為國,只是太甚了些。石元戎汝亦不必介懷,俱看朝廷分上。下官明日當設一席,與二位歡釋。況當國家多事之秋,若得文武同心,國家慶倖。古雲:將相和,則士卒附。士卒附,則國家安。國家安,又何敵之足畏也。石雲衢切勿介意,吾當與公釋怨。」

  言畢各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