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於少保萃忠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三回 王振恃權誅諫職 太后盛怒暫徇情(1)


  宣德十年駕崩。後正統登極,時正統帝年方八歲。群臣合章祈請命張太后臨朝,垂簾聽政。朝中有三楊閣老輔佐邦家。一位是江西泰和縣人,姓楊名遇,字士奇,號東裡,時人稱為西楊宰相;第二位乃是湖廣石首縣人,姓楊名溥,字弘濟,號澹庵,居湖廣之東,故人稱為東楊宰相;第三位乃是福建建安縣人,姓楊名榮,字勉仁,號默庵,居閩南,敵人稱為南楊宰相。總三人而共稱之,故曰三楊。三楊閣老秉政,果然國家寧謐。更兼上有張太后仁聖懿明,兼臨天下,果皆民安物阜,正舜日堯天之時也。

  正統年幼,獨喜任一中貴人。這中貴人乃是山西大同人氏,姓王名振。自幼奉上旨,揀選進宮。翰林官練習經史,頗通六藝;擅作聰明,能吹彈歌舞;兼有才思機巧,人皆不及。自幼伏侍正統帝。及今帝登位,凡王振所奉皆從,因命掌司禮監事。王振既掌監事,遂作起威福,要人趨附奉承。廷臣少不如意,即傳上旨,或謫,或拿問,或調遠方,或革職。自此以後,人皆畏懼王振。而振見人附己,所行無不遵依,乃立意發兵收復安南(即交趾也)。永樂年間,三征交南,俱皆臣服,又屢叛屢伏。至於宣德年間又叛,蓋朝廷因久勞人民而征遠國,遂舍之不伐。

  此時王振欲立威外國,乃發兵十五萬,命定西伯蔣貴充總兵官,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軍務,征安南、木麓、川思、任發(奚名)。連歲興兵,遂使中國之民困於鋒鏑。兵連禍結,所費輜糧萬萬。時有翰林侍讀劉球,素懷忠耿。見王振專權,妄起兵端,國家耗費,百姓怨嗟,乃上疏奏劾振。時正統帝年幼,凡奏本皆由王振之手。振見此疏,大怒曰:「叵耐這廝無理!汝又非言官,幹汝甚事!」

  遂蓄恨在心,思欲害之。偶值編修董璘自陳願為太常卿,得以祀神,專主祭祀。王振看見此本,複怒曰:「翰林官反越職僭言,朝廷官爵,擅自邀求。輕造誹謗,瀆神祈福。」

  前月劉球本上有「選禮臣以隆祀典」等語,振乘此機會,即矯上旨拿董璘、劉球二人,俱下錦衣獄中。振複與心腹錦衣指揮馬順言曰:「董璘之事,尚可恕他。叵耐劉球這廝,劾我妄起兵端,獨專大權,要我萬歲爺爺殺我。汝為我決不可輕放他。」

  馬順領命,遂重加拷掠。逼令劉球招董璘之事是他主謀。劉球抵死不肯承認。忽一日,王振令人持一紙與馬順,順即到獄中使捽劉球到一僻靜之處,佈置劉球。劉公見了惡刑,驚得魂不附體,口中只叫曰:「吾今為國去奸,反遭汝等奸邪毒害。吾死之後,旦夕訴于我太祖暨太宗之靈,伸吾冤抑被害之事明吾忠義報國之心。先擒汝子,後誅汝身!」

  馬順聞言,遂掤扒其身而死,甚是酷烈。可憐忠義學士劉球,為國除奸,反遭馬順毒害而死。此後人人畏懼,無人敢劾王振。

  這劉學士遭馬順之害,一點忠魂不散,徑附體在馬順兒子身上,歷數馬順之惡。馬順見其附體於子,多請僧道禳解求釋。只見其子口中說道:「馬順,汝害吾甚酷,吾今已訴知上天。不過七年之間,汝之死日,比吾尤慘酷也。汝今解禳何益,禍不旋踵矣。」

  言訖。其子口鼻流血,面目皆青腫而死。馬順見兒子被劉公忠魂附體,活捉而死,心中甚懼,悔之莫及。王振聞知,心亦驚恐,遂票旨即放出董璘,赦歸田裡。王振正令人釋放董璘,忽宮中內相到來,傳出張太后旨:召王振。振聞召,驚得面如土色,默想曰:「此事只我與馬順密為之,張太后安能得知?」

  正慌懼間,又有內相催促。王振只得忙至宮來,朝見張太皇太后。

  太后屢聞得王振弄權,因此親臨別殿。先召大臣楊士奇、張輔、楊溥、夏元吉、蹇義、楊榮、胡瀠等,朝見張太后。太后正中端坐,左右女官,皆雜佩刀劍侍立,擁衛東首。時正統帝端立西首直下。英國公張輔同諸大臣皆恭立。張太皇太后——動問,皆有獎勵之詞。及問至楊溥,乃歎曰:「昔先帝嘗稱卿忠誠,不意今日得見也。」

  你道張太皇太后為何出此言?當時洪熙為太子在南京監國時,永樂因漢庶人出征有功,心中甚喜。庶人因其喜,每進讒言,譭謗那洪熙,有奪嫡謀太子位之心。那時楊溥做學士時,苦苦泣諫永樂帝。永樂大怒,遂下溥於獄中十年。溥雖在獄,手不釋卷,人譏誚之。溥笑而答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後來到洪熙登極,即放溥出獄,遂升大學士,兼文淵閣。當日張太皇太后見溥,故有此言稱及。張太后顧謂正統曰:「此六、七臣,皆先朝所簡拔,以貽與皇帝者,凡有事必與之議。若非此七臣所贊畫者,不可行也。」

  正統帝唯唯受命。

  少頃,宣王振至,俯伏階下。太皇太后一見,顏色頓異,曰:「汝伏侍皇帝起居,聞汝行事多不律,今賜汝死。」

  侍衛女官聞旨,即掣劍欲斬王振。那正統帝忙跪下求免,諸大臣皆而三叩懇。張太皇太后曰:「今皇帝年幼,未能周知事務,若留渠用事,日後必誤家國矣。我今暫聽依皇帝暨先生之言赦振,自後不得與渠幹國家大事。」

  言畢張太皇太后即命駕回內,仍命上賜英國公並諸臣等酒飯。諸公飯畢,乃辭拜上而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