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宮十四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六回 酬功勳宗女厘降 登寶位使臣勸進(1) |
|
話說燕帖木兒見那淡裝少婦,十分美麗,心下甚為喜愛,叫她至身旁,問她姓氏,少婦一經詰問,早已淚流滿面,泣不可仰的說道:「承蒙見問,言之可愧!妾非他人,乃前徽政院使失烈門的繼妻。數年前身為命婦,今則家亡身辱,沒為官奴,隨著公主前來,充作妾媵,還算皇恩高厚,格外洪施了。」 燕帖木兒聞言,不禁太息道:「宦途升沉,家室流離,失烈門也不必說了。只是剩了你青春年少,獨抱孤衾,豈不可哀!」 少婦聽了此言,愈加悲傷,嗚嗚咽咽的說道:「身如浮萍,也只好隨遇而安了。」 燕帖木兒見她楚楚可憐之態,更覺令人愛戀,便柔聲道:「你今到了我家,我也不肯辱沒你的。」 少婦答道:「全仗王爺愛護!」 說到護字,已被燕帖木兒攬著嬌軀,意欲把她加諸膝上。誰知燕帖木兒的氣力甚大,少婦被他一拉,已向懷中直倒入來。燕帖木兒趁勢抱在懷內,替她拭淚,臉貼著臉,溫存一番。兩下裡情投意合,便攜手入幃,同赴陽臺。四位公主還當燕帖木兒真有什麼軍國大事,在書齋修表,明日啟奏,不敢驚動。宜至更深夜靜,方命侍女來催他歸寢。此時兩人好事已畢,早就一同起床,訂了後約,各同歸寢。 時光易過,轉眼之間,已是天曆二年。懷王冊妃弘吉剌氏為皇后,後名蔔答失裡,乃是魯國公主桑哥吉剌的女兒,曾與懷王出居建康,同徙江陵,及至懷王入京,後也隨駕同行。懷王因為昔日艱苦同嘗,此日安樂也應相共,所以立為皇后。一面追尊生母唐兀氏,及兄母亦乞烈氏,為武宗皇后。再遣使臣撤迪、哈撒等,馳赴北漠,恭迓周王。撤迪等到了周王行在,由周王召見,問明京中情形。撤迪等一一陳奏,並啟周王道:「大王以德以長,應有天下,臣等奉命前來,原是請大王早正帝位,一則安天下的人心,二則成皇弟的讓德,事機相迫,幸毋遲疑。」 周王道:「平定上都皆是吾弟一人之力,且已稱帝改元,君臣名分已定,我若再即尊位,豈不是多了一帝麼?」 撤迪道:「仁宗靖變,迎立武宗,至武宗賓天,仁宗始承大統,故例猶在,盡可照行。」 周王道:「據你們說來,我即了大位之後,可以仿照前制,立朕弟為皇太子麼!」 撤迪答道:「這個自然,兄弟禪讓,仁德兩全,豈不是追美堯舜麼?」 周王聽了他們相勸之言,意猶遲疑,重又召集府吏,商議此事。無如府吏等隨侍多年,都巴望周王即尊之後,他們從龍有功。大家皆可以敘功封爵,共享富貴。因此周王向他們詢問,都一口同音的贊成此舉。周王聽得府吏們皆殷殷勸進,以為這件事,是理所當為的了,遂決計即位。乃於天曆二年春正月設帝幄于和甯北陸,禮儀仍舊,氣象煥然。漠北的諸王大臣,乃撤迪、哈撒等相率入賀。次日,又有兩使,自燕都而來,乃是輩奉金銀幣帛,進供御用的。 這兩個使臣,一個是前翰林學士不答失裡,一個是太府太監沙剌班,到了行幄,入帳覲賀。其時周王和世㻋已即位為帝,本書因他後來廟號稱做明宗,也就照例改稱他為明宗,不再稱周王了。當下明宗見了兩使,慰問數語,即由兩位使臣,賚呈貢物。明宗見了,心內不勝歡喜!便命撤迪等,先回京師。臨行之時,並對撤迪等說道:「朕弟向覽書史,近時得毋廢置否?聽政有暇,總宜與賢士大夫,常相晤對,講論史籍,考察古今治亂得失。卿等至京,可將朕意,轉告吾弟,毋違朕命!」 撤迪等聞言,唯唯應諾,辭駕而返。到了京師,便將明宗的言語,轉告懷王。懷王默然不答,便在這天夜間密召燕帖木兒入宮,密談許久,連貼身的心腹侍從,都一齊屏退,無從聞悉懷王和燕帖木兒商議些什麼秘密。次日,便有手諭,命燕帖木兒恭賚皇帝禦寶赴漠北,以知樞密院事禿見哈帖木兒、禦史中丞八即剌、翰林直學士馬哈某、瑞典使教化的、宜徽副使章吉、僉中政院事脫因、通政使那海、太醫使呂廷玉、給事中咬驢、中書斷事官忽兒忽答、右司郎中孛列出、左司員外郎王德明、禮部尚書八剌哈赤等,隨了燕帖木兒一同前往。又命有司奉金千五百兩,銀七千五百兩,幣帛四百匹,金飾帶二十,備行在賞賜之用。並飭在京諸臣,寶璽已經北上,自今以後,國家大政,應啟奏行在,不便專擅。在廷諸臣見懷王如此舉動,莫不稱揚他的盛德。 那明宗自即位之後,即飾造乘輿服禦及近侍諸服用,準備啟行。且命中書左丞躍裡帖木兒,籌備沿途供帳事宜,行在人員俱都忙個不了。適燕帖木兒賚奉禦寶前來,供領隨員入謁明宗。明宗嘉獎有差,並封燕帖木兒為太師,仍命為中書右丞相,其餘官爵,概從舊例且面諭道:「凡京師百官,既經朕弟錄用,並令仍舊,卿等可將朕意轉告。」 燕帖木兒道:「陛下君臨萬方,人民屬望,唯國家大事,系諸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三階,應請陛下知人善任,方免從脞。」 明宗稱善,乃用哈八兒禿為中書平章政事,伯帖木兒知樞密院事,孛羅為御史大夫。這三人統是武宗舊臣,明宗以為不棄舊勞,所以擢居要職。既而宴諸王大臣于行殿,特令台臣道:「太祖有訓,美色名馬,人人皆悅,然方寸一有系累,既要壞名敗德,卿等職居風紀,曾亦關心及此否? 世祖初立禦史台時,首命塔察兒、奔帖木兒兩人協司政務。綱紀肇修,大凡天下國家,譬諸一人的身子,中書乃是右手,樞密乃是左手,右手有疾,須用良醫調治,省院闕失,全仗禦史台調治。自此以後,所有諸王百官,違法越禮,一聽舉劾,風紀從重,貪墨知懼,猶之斧斤善運,入木乃深,就使朕有缺失,卿等亦當奏聞,朕不汝責,毋得面從。」 台臣等皆齊聲遵諭。越日,又命孛羅傳諭燕帖木兒等道:「世祖皇帝,立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及百司庶府,共治天下,大小職掌,已有定制。世祖又命廷臣集議律令章程,垂法久遠。成宗以來,列聖相承,罔不恪遵成憲,朕今承太祖世祖的統緒,凡省院台,百司庶政,詢謀僉同,悉宜告朕。至若軍務機密,樞密院應即上聞,其他事務有所建白,必先呈中書省台,以上百司,及近臣等,毋得隔越陳請,宜宣諭諸司,咸俾聞知。倘違朕意,必罰無赦!」 又越數日,遣武甯王、徹徹禿及哈八兒禿至京,立懷王為太子,並命求故太子寶,繳給懷王。嗣聞故太子寶,已失所在,乃申命重鑄,不必細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