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 |
|
宋右贊善張純粹,外任為武陵太守。廉幹有聲,於城內建雙忠廟,四賢祠。雙忠廟者,祀唐張巡、許遠也;四賢祠者,祀楚屈原、漢馬援、宋唐介、嶽飛也。蒞任數載,生民安居樂業。 一日,有一老僧擔經執杖,詣郡自陳為烏蒙僧,由南海歸來,入浙過寧波,曉起山行,經鎮海縣千丈岩,拾得一襆囊,內貯三百金,複有小冊,記其銀封甲乙及商人姓名,俱甚分明。 僧坐岩前,欲俟其人至還之,半晌迄無人影,欲自詣官,又恐見疑,反遭不測,乃沿途遍問廉吏,無出上國武陵張太守者,願以銀貯庫。乞太守出榜揭示通衢,召商人至,符其記數,則還之。太守大喜,延老僧於郡齋,為設供養,欲留為郡中四賢等祠作常住僧。僧辭曰:「老衲大事有托,此願畢矣。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高飛?而堪匏繫也耶?」 食後,即飄然辭去。太守器重之,每宴僚友賓客,即舉以作快論。常曰:「元人奉西僧,而西僧一出,輒斂金錢,官吏人民,莫不苦之。以視此僧,判若天淵。」 聞者皆嘖嘖稱羨。 數月後,果有商人至,自言秦中人,販貨入浙,日暮行急,墮裝馬下,近聞為老阿師慈悲所拾,貯於貴庫,詣府自領。太守令驗之,無分毫異,乃原璧歸趙。商人口頌心銘,感老僧之德,更無已時,傳播一郡,人人無不知有義僧者,欲見其人,不可得也。年余,太守以事偶過岳州,商人迎拜馬首,自言僑居巴陵。太守望見前日老僧,持缽乞食于路。僧一見太守,急避匿人叢中,太守遣人邀至甚歡,遍語縉紳,稱讚不已。商人聞之請見,則匍匐捧足,頂禮而謝曰:「肉眼不識聖僧,非神使君在此,幾於覿面失之。」 卜時義僧之名,複播于嶽州。居無何,洞庭湖內君山黃陵廟及軒轅台,年久傾圮,欲重新改建,議募貲而難其人。士民皆曰:「此非義僧不可。」 交口推之。 老僧遂慷慨任事,即首赴武陵,請張太守題募序。張太守欣然命筆,倡首捐百金,郡民樂施者,頃刻千金。夏回嶽州,及潭、澧諸郡,以修復名勝,與義僧倡首,莫不聞風響應,數至钜萬,商人亦捐三百金為佽助。且曰:「此三百者,聖僧所惠也。」 募貲既足,士民等議將入蜀中購木,又請於僧,老僧辭曰:「貧衲蕭然一身之外,更無長物,乃契重裝以行千里,無乃為盜齎乎?」 眾皆曰:「阿師義不容辭,廟成,則阿師功德,與平等閣相頡頏。」 老僧不得已,曰:「必欲貧衲肩此重任,須官給郵符,多備從人,並秦商與俱,秦商嘗言欲以報我,必願往也。」 眾稱善,嶽州士民,於是為之蔔日戒行,男女執香擎幢,導鼓樂以送者,幾於填巷塞途,觀者蜂屯蟻聚。祖餞于嶽州城中,商人亦貯數十篋於肆內,令一老僕,一蒼頭守之。 臨行,又殷勤治酒,邀鄰里囑代為看守。老僧與商同行,凡二十餘人,皆張弓挾矢,掛劍揚帆而去。行至荊州石首縣,正值重陽日,僧與商人上岸,市酒肴,以啖從人。竟日之內,僧但食酸齏而已。眾皆酩酊大醉,一睡直至天曉,呼僧與商,俱不見,而囊橐如故,試一舉手,輕如無物,啟之則蕩然無存,惟一利刃在其中。 眾人急歸嶽州,鳴之官,官發商人肆中所藏數十篋視之,內皆瓦石。其老僕、蒼頭,皆嶽州人,半年前所傭也,捕緝累年,竟無形影。武陵太守聞之,為之於邑者累日。後張太守有猶子名崧者,以省親關中,道經華嶽間,策蹇日暮,偶遇大雪,暫至路旁空室中少憩,忽見有紫髯狐裘,騎駿馬,隨兩奚奴,軒然而來者。見崧熟視之,頃曰:「足下非張公子耶?」 崧曰:「然」。紫髯即下馬,問何以至此,崧以省親對,紫髯遂笑曰:「還識我否?」 崧茫然未對,紫髯握手曰:「蝸居不遠,家有濁酒,可以談心,幸相過從,免今夕邸中冷寂。」 相與上馬,聯騎而行,不數裡,即有莊院。門徑幽邃,屋宇華麗,登其堂,陳設甚備。咄嗟治具,物物精腆。席間金玉杯碗,不下數十事。紫髯浮白大嚼,時時向崧大笑。崧心疑之,托醉就寢,終夜反柵,未嘗合目。次日,雪霽,更治酌,而複厚贈之。複問曰:「竟識我否?」 崧終不省,分袂時,乃曰:「為我謝尊叔賢太守,我即向日烏蒙僧也!」 大笑而去。 崧歸至武陵,以白太守,太守悵然若失,曰:「如此騙局,真如鬼如蜮,令人不可測度矣!」 十分懊惱,已而大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