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3)


  偷兒不省,索通曰:「汝入此道幾年矣?」

  偷兒聽其聲口,似同道者流,乃答以初學。索通不覺愀然久之,偷兒已窺其意,乃曰:「實不瞞公,某作此勾當,近今十五年矣。」

  索通大喜,急叩以有悶子火,雞鳴斷魂香否?

  偷兒愕然,暗驚此人,乃大盜也。今晚小巫見大巫矣,因問以何用,索通曰:「有則求之,無則不勞說辭。」

  即以橐還之,令去。偷兒負豪欲行,仍止。複問曰:「足下果何人也?」

  索通怒曰:「免汝一死,速去耳,饒舌何為?」

  偷兒愈不肯行,棄橐於地。再拜曰:「何敢相瞞,某實系小偷。願拜門下,以聽驅策。若得承教一二,沒齒不忘。」

  索通複笑曰:「汝以吾為巨盜也,為汝求二物,殆將有所用耳。」

  遂以心事告之,偷兒大喜曰:「斷魂香、悶子火,惟吾師處有之。吾師為江陰巨猾之魁。每在皂角林、瓜洲渡等處,截江剪徑,徒眾百有餘人,如虎生翼。要得此帶,某去請吾師,將寺中擄掠一空便了。可勞如此瑣瑣。」

  索通大驚,不許,急以婉言謝之,令去。偷兒又曰:「公既存心仁厚,不願買禍。某一人去,竟將此帶盜出。用以報公盛德,何如?」

  索通大喜,又曰:「寺中防範綦嚴,重樓複榭,道路曲折,恐汝路徑不熟,須某同去,方保無虞。」

  偷兒大笑曰:「作此勾當,甯問道於人耶?某試探之,決不辱命。」

  次日當晚,二人搖舟過江。至山下,索通遂止舟中,偷兒踱上山去。犬吠無聲,至更許而回。索通急問之,偷兒曰:「業已探過,在閣上古佛龕前庋置第三層,以伽楠香木泥金匣裝護,外用紫紗罩定。周圍俱列禪慶,共宿一十六僧,明晚定當取至。」

  索通驚以為神,仍駕舟回至寓所,次晚又至舊處,將船系定,偷兒邁步上岸,已近寺門,忽犬吠一聲,偷兒折身便轉曰:「事不諧矣。」

  索通促之令去,偷兒曰:「大凡此道,最忌犬聲。犬既司驚,入戶必多危險。且俟五日後,再至可也。」

  索通恨不一時到手,便去贖取夫人、玉奴,十分歎息。偷兒曰:「盜取他人之物,豈可迫促?倘太倉卒,必生他變。」

  索通懊恨而回,二人遂隱至僻靜處。

  五日方至,黃昏偷兒忽不見。索通處處蹤跡,並無形影。

  始歎強人無義,誤我大事,十分追悔。乘著月色,再至江下。

  悵望一會,見隔江一人,駕小舟如飛而來。方欲避之,忽舟中人大呼曰:「幸不辱命,有以報公矣。」

  索通驚異,視之,偷兒也。棄舟上岸,手捧一匣,背負一橐,望僻靜處而走。索通狂喜。直至北固山腳下,啟匣視之,果玉帶一圍,用黃羅封裹。

  再啟其羅,見帶上鑲嵌明珠二十四粒。中交環處,乃通天犀角,琢就龍鳳交戲之狀。兩旁護腰,皆於闐玉也,光豔奪目,真希世異寶。匣中更有玉斝金樽,古玩珍奇十餘事。索通德偷兒,惟取一帶,餘盡以贈偷兒。

  偷兒不受曰:「予橐中尚有貨物,不啻數百金值也,得此足矣。」

  視之,皆金銀器皿,白鏹數十錠。偷兒喜出望外,曰:「得公義氣所激,直入寶藏庫中,席捲一盡,勝某十五年行竊矣。」

  索通笑問:「如何得近閣上。」

  偷兒曰:「此易與耳。閣中耳目甚眾,俟僧等熟睡,竟從閣上,沿屋而下,既得此匣。又見龕前羅列許多寶玩,天與不取,留以供群禿作無窮受用也耶?」

  索通曰:「寺中既失許多寶物,必鳴官緝捕。足下此地,固不可留。即樑上君子之行,亦不可再。某勸足下刻意改行,前愆晚蓋。有此數百金,不愁不作富家翁。」

  將匣中寶玩,盡以贈之。

  偷兒堅拒不受。索通怒曰:「可知賽昆侖是有肝膽男子,仗義救主,故作此事。並不為貨財起見,爾堅拒不受,毋乃無意改行,而甘心作竊盜乎?」

  偷兒唯唯謝罪,泣曰:「某乃京西鮑立,家貧落魄。自念生平行竊,並無此膽。今為公義氣所激,輕身涉險,若履平地。非天實啟之乎?某從此仍歸京西去矣。得此餘生,皆公所賜。又承厚贈,感戴何極。」

  索通甚喜,二人遂迎江而上,過丹陽,由南京達湘湖,至黃梅渡口,方始分手。

  索通再三囑咐,鮑立泣別而去。索通將玉帶用匣庋定,打聽賊兵音耗。時已破蘄水,賊營現在廣濟。索通遂直叩營門,賊兵稟知主將。傳言所掠婦女,盡在應城,有來贖者,自赴應城可也。索通聽言,暗思:雲夢去慶城不遠,吾不如先赴應城;竟至雲夢賊首賈翀處獻帶,免生枝節,主意已定,直奔雲夢。

  先稟知廖維新、翁國肜二謀士,隨令人見賈翀,將玉帶呈上。

  賈翀一見,光豔照人,知是異寶,滿心歡喜,把玩不置。遂問寥、翁二人,價值若干?廖、翁齊聲曰:「此御賜寶帶,歲月既久,應值五千貫。」

  賈翀狂喜,遂問索通:「欲金乎?欲官乎?」

  索通曰:「兩俱不欲,願得主母、小姐。並大王令敕,得保鄉里足矣。」

  賈翀曰:「汝主母、小姐為誰?」

  索通曰:「主母梁氏,小姐鄭玉奴,現在應城。」

  賈翀即付令敕,命廖維新引至應城,查出梁氏、玉奴,付與索通再賜銀五百兩,以賞獻帶之勞,不日面南稱尊,佳兆在此一帶矣。索通謝恩而出,同廖維新至應城,有劉環將冊籍呈上,查命婦籍。果有梁氏,應贖五百金;宦女籍,果有鄭玉奴,應贖千金。廖維新笑曰:「汝獻帶贖主,允稱義僕。但價值過半。倘有姻戚,准更贖數人去。」

  時玉奴有同伴二女子,皆潛江人,逐日與玉奴寸步不離,甚是相得。聞玉奴贖去,悲悼不勝。夫人不忍,命索通一同贖去。二女子得離虎穴,皆索通之力也。

  索通拜謝廖維新,領四人而出。自知京山不可複居,雇車馬,直過江右,望九江而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