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2)


  三人勉強,捱至天明。索通前去探路,緩緩而行。但所過殘毀,並無旅邸。索通覓食之。

  一日道出烏阪,達鹿頭口,將近大路,索通曰:「衝要之處,防有賊兵,老奴往探之。」

  夫人、玉奴匿路旁深林中。既而林外,忽聞有人來往。玉奴方探頭一望,誰知正是賊隊探軍。

  一見玉奴,知是奇貨。凡十餘人,奔入林中,將母女拿住。夫人叩頭不已,玉奴情知難免,正欲投崖。賊一繩縛定,慰之曰:「我等不傷性命,若有親眷取贖,異日還可歸家。」

  不由分說,押赴而行。少頃,索通飛奔而來,一見夫人、玉奴被陷,狂呼不已,投入隊中。賊將刃之。一賊曰:「且問系此女何人?」

  索通曰:「老僕也。」

  賊曰:「既為主僕,即屬親眷。賈大王有令,不戮婦女,須用金贖取,決不食言。」

  索通恐詐,且泣曰:「老奴願隨軍中,乞將主母、小姐釋放。」

  眾賊大怒,三拳兩足,推之使去,曰:「非三百金,不能贖也。」

  簇擁而去,索通抵死追趕,且呼且泣,只見一賊引弓持滿向之曰:「老奴才不畏死耶?某營中所得婦女,何止萬千。但宦家女子,贖以千金,民家者三百金。命婦五百金,有金則歸,無則死。」

  嗖的一聲,索通應弦而倒,負痛而起,忙拔出箭鏃,則右臂血流如注。裂衣束之,賊已去遠矣。坐而泣下曰:「保主不全,不如一死。」

  即欲尋自盡,既而又轉念曰:「抱慚而死,不惟無以見老爺于地下。且馬陵有知,將笑我為偷死矣。今日之事,一生九死,不可不死中求生。賊明明告我以千金贖取,若得千金,則夫人、小姐生還皆可冀也。遂熬著痛楚,立起身來,暗思:主人舊日,頗有蓄積,家中豈無暗藏?不如仍歸安陸。

  遂連夜奔回石柱鄉,方入裡門,見凋殘已極。再至家中,則廬舍已付煨燼。一見愴然,基址俱發掘靡遺,心如灰死,無計可施,左右思維,忽然曰:「計在是矣。京山縣梁氏舅家,亦是世胄。且屬至戚,惟此處為可望耳。」

  且幸身邊尚有餘金,行路有資,遂至京山,但梁氏家則先一月,已被抄掠矣。索通如冷水澆頭,垂淚而已。抽身便走,又忽憶著主人存日,同僚有一蘇學士,最相契。學士乃宰相蘇頌之孫,世居丹陽。不如竟赴京口,且南徐不曾被兵,此計定不落空。遂不分星夜,雇舟直下,迤邐達於鎮江,由江口撥運河,十數日已近丹陽。上岸訪問居址,俱雲:「蘇相公世居城西晚香村,于大宋革命時,遠遷台州去矣。」

  索通望空捉雪,大失所望。囊中羞澀,流落京口,幸幼年頗好引拳,尚能記憶,遂以賣拳營生,且救眉急。

  一日在丹徒縣焦山鎮,遇一頭陀,亦槍棒師也。兩人心投意合,言語之下,索通不時長歎。頭陀怪而問之,索通以實告,且曰:「若得千金,則吾事成矣。」

  頭陀曰:「此處金山寺,現貯數千金,何不取之?」

  索通驚問:「何金可取?」

  頭陀笑曰:「其實金則無之,有一物可值數千金耳。」

  索通又問何物。頭陀曰:「北宋時有一佛印禪師,乃是高僧,住錫金山。蘇東坡學士,將往訪之,直造寺中,禪師迎問曰:『內翰何來?此間卻無你坐處。』蘇學士戲曰:『借和尚的四大身體,用作禪床少坐。』禪師曰:『山禪有一轉語,內翰答得來則罷;不然,將身上玉帶留下,永鎮山門。』蘇學土即解下玉帶。請問何語,禪師曰:『山僧四大本無,五蘊皆空,學士要在何處坐?』蘇學士一時答應不及,禪師即喝侍者速收玉帶,蘇學士欣然棄帶而去。按此帶出宋皇上御賜,所值何止千金?見今存在方丈後佛頂閣,庋置第一層樓上。若得此帶,勝汝數千金多矣。」

  索通大喜,深謝頭陀。頭陀戒之曰:「汝義氣可嘉,故以密告,但百年鎮寶,盜之甚非容易,吾將逝矣。」

  索通力任不辭,頭陀遂去。

  索通便渡過揚子江,見金山浮在江心,四面懸絕,一徑孤懸,暗驚此山如何可止?方逡巡山下,瞻前顧後,忽山頭有人大呼曰:「山下有賊至矣!」

  索通大驚,細審之,乃賣拳頭陀聲也,心中大疑,既而忿然曰:「但得救主,赴湯蹈火,亦所不辭。」

  是夜方欲止山,聞寺內鳴鐘不已。即當更漏,甚是分明,不敢入寺。一連數日。聞本月初七日,乃英烈龍王誕辰,賽會燒香,索通喜曰,機會在此時矣,至初七日,果人山人海,索通踱將上去。但人人進香者,俱至龍王堂而止。寺前寺後,巡視甚眾。直延至晚下,見眾僧俱登佛殿頂禮,哺喃喧揚佛號。

  索通由大殿,經過數重殿宇,混入方丈。側左有門未閉,竟闖將入去。果見一閣,高出層霄。暗思必佛頂閣也。正欲登閣,一時聞方丈內,木魚震響,眾僧已入方丈。索通大懼,忙至閣子後,黑暗中伏定。少頃,又見十餘僧合掌而入。索通悚息,毛髮皆豎。見眾僧一一掇梯,直上樓去。索通懊悔曰:「計不成矣。」

  既而樓上梵音齊作。時腹中餓甚,遂出大殿,見佛前羅列供獻果品,正好充饑。饞猿遇果,餓犬聞腥,任餐一飽。

  更轉身入閣下,聞梵唄聲少息。又欲踱上樓去,未及閣門,忽履聲橐橐,慌忙轉身,正在窘急,忽見回廊右手畔,有一小門,可盼江水。遂徐步而出,見有小徑,可以紆道,直達山門。幸有生路,始潛身下山。正值夜渡船,搭過江去,宿於旅中。

  當夜納悶不已,展轉床席,未能合眼。時月影當窗,猛聽隔巷有行步聲。起而竊視之,見一偷兒在隔巷入家壁下,蛇行而入。少頃,橐負而出,如是者再。索通看得分明,徐至壁下。

  偷兒正探頭從竇中出,索通一把拿住。偷兒作慌,忙將橐中財物獻上。索通一時觸動心事,扭至僻靜處,抵死不放。偷兒乞命不已,益發窘急,伏地叩頭,乞免一死。索通笑曰:「某非捕盜者,特有求於汝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