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4)


  景略按地理圖示之曰:「此間即南雄鎮之西陵道也。南雄鎮距郡城四十五裡,兩路可通:北多險阻;南較平坦。某與將軍從西陵分兵,全隊退入城中,再追殺不遲。」

  童應彪大言曰:「如此,元帥請回南雄,堅守城池。戰者自戰;守者自守。南雄設有疏虞,應彪當來救援;應彪若有敗挫,南雄亦來策應,則首尾成犄角矣!」

  景略知應彪執意,不可阻擋,即分兵二萬,健將十員,與應彪追殺,行至南雄鎮,遂各下營寨。此時童應彪方令人探宋將敗往何處,打點進剿,戰而捷,再拔韶州。忽轟天雷震響數聲,兩營皆驚訝不已,只見宋將馬遇樂、楊孝伯、宇文廣、種世龍仍督敗兵,殺奔南雄鎮來。重應彪見之,尚不以為意。惟張景略以宋將出沒詭異,十分著急。

  丁不拔、王豹、李梁正在出馬,種世龍上前,手起一槍,刺李梁于馬下。一時伏兵,五路俱起。見正西韓搏虎;正北雇德威;正東寇複雷;正南關普靈;中央張懷亮,五將殺來,各執五般兵鎧,各樹五色旗幟。明分八卦,暗合九宮。按十幹五星,列成五方五帝之陣。張景略認定前後,令眾將分頭殺出,則前後勢若長蛇,首尾救應,堅不可攻。景咯又列作兩翼,約住眾將,分左右而進。則左右如龍虎之形,風雲會合,無懈可擊。

  景略見不是頭,勃然大怒,令董應彪臨陣。應彪見宋兵如荼如火,四面八方,若有百萬之眾,束手無策,亦不知從何處殺起,不得已,捨命向前,直犯王西韓搏虎,見白旗緩繞,搏鹿忽然不見,惟左有查士珩,右有馬晉臣,雙槍並舉,應彪奮勇,力敵二將,不提防門旗下突出韓搏虎,一馬殺出,應彪措手不及,被韓搏虎刀劈馬下,二將取了首級,白旗高舉,陣勢依然。元兵死者無數。

  丁不拔殺奔正東,寇複雷揮動青旗,牛竤、張燕二將敵住。不一會,旗開處,寇複雷一矢射來,丁不拔雖勇,奈痛不可忍,被張燕一斧砍死,金鼓不震。張景略見連折二將,急督眾軍,一齊混戰,思乘勢殺出,直奔南雄,再作區處。誰知宋兵五隊,團團圍住,自末初殺至黃昏,不能殺出,己戳傷劉耀、箭斃曹伯雄,人馬損失大半,元師大潰。

  當夜雷電交作,風雨驟至,元兵混殺一會,衝突而出,急奔南雄,喘息未定,宋師隨至,一聲響喊,五路人馬將南雄府圍定,關普靈率焦芳、史霸攻其西;寇複雷率牛竤、張燕攻其中;扈德威率劉瑛、嶽坤攻其南;韓搏虎率查士珩、馬晉臣攻其東;張懷亮率吳廣、王麟攻其北,電光閃爍,燈火照耀,如同白晝。幸城中有生力軍二萬有餘,守禦皆備,攻至三日,馬如龍巡至西域,偶被流矢所中,拔箭而死。太守姚映藩朝服望闕,仰藥自盡,其餘將佐,死者甚眾。

  關普靈知城已垂下,便撤開酉路一軍,張景略果然力不能支,令鈕師成、牟衍昌二將作頭隊,魏文通、鄢知節二將作二隊,自己斷後,棄城而走。不數裡,焦芳、史霸分兩翼殺出,牟衍昌措手不及,被史霸輕舒猿臂,活擒過馬。鈕師成捨命與焦芳廝殺,二隊魏文通、鄢知節亦至,焦芳不堤防,為鄢知節暗箭所傷,翻身下馬。鈕師成正欲舉槍,忽後面有人大呼看箭,乃劉瑛也。嶽坤隨後上前,舞槍敵住,鈕師成已箭中左肘,宋兵已將焦芳救起。

  劉瑛、嶽坤截殺一陣,魏文通、鄢知節、鈕師成三將奪路而去。比張景略殺出城時,有寇複雷、韓搏虎二將所部齊至,張景略不敢貪戰,突陣而走。忽前面關普靈一軍攔住,景略命副將王豹出馬,不一合,被關普靈揮刀斬之。張景略隨與交鋒,不三合大敗而走,關普靈放馬來追,大呼曰:「張景略,汝父張宏范,能滅宋室,今日天道好還,汝非沖霄之羽,料難出羅網也。」

  景略尚率殘兵數千,捨命奔走,只見先來誘敵之馬遇樂、楊孝伯、宇文廣、種世虎四將一齊排開人馬,阻定去路。後面關普靈亦相距不遠。景略情急智生,令從軍拋棄騾馬鎧仗,器械財物,以餌宋師,果然軍士見了財物,皆爭出搶奪。景略奮勇挺槍,又衝殺而去,四將緊緊追趕,直至南安大庚縣界,景略奔上梅嶺曰:「任汝窮追,今無奈我何矣?」

  蓋此嶺為五嶺之一,江右廣南,兩界之間,嶺上多植梅花,中通一徑,乃唐時曲江公張九齡所鑿。景略自謂登嶺,有險可恃。忽山坳中鑼聲鼓響,有岳鎮、史進、傅突、虞凱、吳康五將引五百刀斧手,一齊湧出。時張景賂已身帶重傷,隨身將佐死亡殆盡,軍士面面相覷,實不堪戰,景略見此光景,情知不免,歎曰:「吾命休矣!」

  勉強兜馬向前。宋將史進奮勇爭先,挺槍便刺。馬遇樂等四將追兵亦到,緊緊圍定。

  岳鎮、傅突四人,又左右夾攻。不一會,景略己血流被面,大呼曰:「天亡我也!」

  又北向泣曰:「臣力盡矣!」

  遂拔劍自刎。史進取了首級,眾將上前,爭臠切之,盡降其眾。九將合兵,回至中途,遇關普靈引兵至,聞景略已死,一齊收兵。是役也,張景略喪師七萬有餘,死大將三十余員,列將百餘員,免者鄢知節、鈕師成、魏文通,三人率裨將數員三萬餘眾,不敢徑過南安,由間道達臨江而歸。自此一戰,元兵聞宋師之名,皆膽落矣。時關普靈待兵屯城外,眾將齊入南雄,寇複雷等安輯軍民,整頓公廨,備接涪陵。

  次日,涪陵、燕超隨至,諸將各上功畢,涪陵再三勞慰,急令皇甫悼出榜曉諭軍民,不用元政,仍行宋法,與民約定,秋毫無犯,問傷吊死,鰥寡孤獨,皆有賑恤,人心大悅。涪陵隨設香案,書故宋列祖神主,用張景略首級祭告己畢,命史進鎮守南雄,傅突副之,以酬其功。

  保昌始興兩縣,官吏如故,劉知幾權府事,兵過韶州,以劉瑛、吳康留兵鎮之,乃回翔龍府。於是將士皆有推戴涪陵正位之意。涪陵恐廣南初定,人心未屬,辭以稍緩。燕超又與范國昌、種世龍等,再三勸進,且曰:「殿下固以讓為美德,然海內無主已久,將士血戰疆場,九死一生,猶無名號推翊,獨不灰將士之心乎?」

  涪陵不好推辭,始擇吉日,祭告天地,昭祀神祗,尚無宗廟,乃書一十八帝神主,先行禱告。即于翔龍府進爵為涪陵王;行省公署府第,改為翼天殿;論功行賞,大集文武,以范國昌為參政,兼少傅;種世龍、韓昭為左右丞;司馬肅、李穆為左右參議;皇甫惇為贊善大夫;岳燕超為武威大將軍,都部署;狄定國為武功大夫,行破虜將軍,兼防禦使;關普靈、寇複雷、高耀卿、韓靖夏、扈德威、馬遇樂、張懷亮、韓搏虎、劉瑛九人,俱驃騎將軍;白映雪為學士,知制誥;馬遇陽、劉瑝、宇文廣、楊孝伯、種世虎、斛律亢宗、拓跋琳、焦芳、牛竤、張燕、史進、史霸、岳鎮、狄勇、傅突等,授懷遠將軍;任天鵬、夏侯傑、岳坤、吳廣、正磷、吳康、虞凱、洪時錦、李繼業、查土珩、馬晉臣、王方、庹靖、屈突申、廖雲、王彥、陳同等,俱武議大夫,兼都尉;侯長孺、葛天民、苗秀實、劉知兒、馮道南、長孫軌為資政大夫;耿進誠、宗夢弼、蘇伏威、韋蔚文為資治少卿;陸宣、陳暢、陳華為中丞;龐英、張昌、石雄、王遼、朱昶、朱升等為武功郎,大開帶藏,賞勞三軍,陣亡之家,俱有優恤,隨征將士,死者另加封賜,一時翔龍府歡聲鼎沸,文武逐班拜舞謝恩畢,設宴大慶。

  時廣南已控六府一州五十七縣,惟高廉、瓊雷等四州,未入版圖。福建控三府一州二十一縣,江右控四府二十五縣,兼有茶陵一州,直抵衡湘。涪陵王乃加狄定國為副統制,鎮建昌府,當江右一面;高耀卿為留守司,鎮邵武路;韓靖夏為兵馬使,用重兵鎮杉關,二人當閩中一面;寇複雷為都監,率吳廣、王麟引兵三千,駐茶陵州,兼制桂嶺;而用牛竤、張燕、馬晉臣三將,守北藏、上梧、蓬頭三關,遙應江右;斛律亢宗守福甯州,史霸守潮州,二將俱用重兵防海寇;韓搏虎鎮吉安,阻臨江一路;宇文廣、楊孝伯、拓跋琳三將守肇慶,防湘湖兵至;降將李繼業,加團練使,仍守漳州;王方已老,不作外任,調歸翔龍府,作金吾將軍。

  其餘各郡守,略加更移,如葛天民知翔龍府、侯長孺知韶州府、劉知幾知南雄府、馮道南知肇慶府、長孫軌知惠州府、陳暢知潮州府、李繼業兼知漳州府、蘇伏威知邵武府、宗夢弼知汀州府、耿進誠知建昌府、苗秀實知撫州府、陸宣知吉安府、群蔚文知南安府。其餘武將,俱分制險要,彈壓各處,以靖人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