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回 孫可望歸降永曆皇 吳平西大破劉文秀(2)


  帳下總參謀劉文秀講道:「明公若始終存此心以助明朝,實國家之幸也。北京之師,某當斬三桂之頭以獻諸麾下。」

  孫可望大喜,便令劉文秀提兵五萬,以王複臣為副帥,往迎三桂,孫可望自統大兵為後援。

  惟孫可望既派出劉文秀、王複臣領兵往迎三桂之後,只道兩軍相持,必費時日,自計待劉、王兩將去後,至十五日起兵也不遲。可望又是個登徒之輩,天天只是迷於酒色。當張獻忠亡時,遺下妃嬪十數人,皆是張獻忠蹂躪各省時擄掠得之者,中多殊色,自獻忠亡後,孫可望擇其美者據為己有。有名杏娘者,年約二十,通文翰,善歌舞,為敘州生李功良之妻,其始買自勾欄,年十六即歸李功良家。當張獻忠入敘州時,大肆殺戮,至李功良家,見杏娘美豔,即謂功良道:「此女是汝何人?何嬌豔至此?」

  李功良道:「此賤妾杏娘也,本姓王氏,某以千金購自勾欄已三年矣。」

  張獻忠道:「汝能以杏娘相讓否?倘能以杏娘獻出,即保全汝家。若不能,即全家死在目前,杏娘始終為朕所奪也。」

  李功良道:「大王既興大義,何必為此?」

  張獻忠怒道:「汝不必多言。汝不以杏娘相讓,朕便不能取之耶?」

  李功良猶豫不舍,杏娘即上前道:「毋以妾一人而害及全家。且妾若得隨大王為貴妃,君從此亦可置身青雲。大王固能生殺人,亦能富貴人也,何戀戀為?」

  李功良見杏娘已出此言,又懼為獻忠所殺,遂以杏娘獻出。張獻忠大為歡喜,即留李功良家中男婦老幼六命。自此杏娘遂歸於張獻忠,及稱號而後,即封為貴妃,極加恩寵。獻忠既亡,杏娘複歸於孫可望。那孫可望既得杏娘,正是朝夕不離,故自從分發劉文秀、王複臣帶兵往迎吳三桂之後,本該從速帶兵出發,做劉、王兩將的後援,偏是那杏娘撒嬌撒癡,孫可望又是依依不捨。湊著可望要出兵時,杏娘便道:「妾天幸得隨將軍,自念托以終身,日後得個好結果,今將軍又要舍妾而去。以將軍南征北剿,往來不定,倘十年八年不回,這裡叫妾依靠何人?」

  說罷大哭。孫可望不禁為之悲感,隨道:「我正欲以成都為家,安肯舍此地而去?今不過以兵力為劉、王兩將後援。今幸一戰成功,斬了三桂逆賊,即重回此間,與卿再會,卿卻不必多慮。」

  杏娘聽了,依然不允。孫可望又道:「俗話說救兵如救火,若我不出兵,是誤了劉、王兩將。且成都大局亦危,實不能不去的。」

  說罷,又三番兩次勸解。杏娘道:「將軍既要去,我如何敢阻擋?只可惜苦了我也。」

  說罷,又複大哭。

  孫可望以未得杏娘允肯,意終不決。時前鋒已飛報導:「吳三桂人馬,大隊將抵敘州。」

  左右皆請孫可望從速出兵,並道:「自張大王歿後,四川已複失。今將軍以百戰之勞,複取四川,倘有差池,後日將不可收復。以吳三桂非別將可比,為人悍勇耐戰,兵馬又多,若前驅稍挫,彼將全軍擁進,直進成都,那時救援已無及矣。為今之計,速進大兵,既可為劉、王兩將的後援,又可以鎮前敵的軍心。軍心一振,敵氣自奪。若將軍猶豫不決,後悔無及矣。」

  孫可望亦以為然,仍再向杏娘說,力言不起兵不得。叵耐杏娘偏不肯離孫可望,可望無奈,便帶同杏娘一齊出兵。那杏娘向不曾見過戰陣,又不曾經過跋涉,故一路上只是緩緩而行。

  那劉文秀、王複臣領兵先抵重慶。是時川省人心雖憤張獻忠從前橫暴,但孫可望一旦反正,民心自然歡喜。恰清將帶兵入川的,又是吳三桂,人人共憤,故乘孫可望一時反正,也紛紛附從。那劉文秀又善撫士卒,在軍中並與軍人同甘苦,是以重慶、敘州諸郡縣向日所失陷已隸清國版圖的,都次第收復。當吳三桂大兵到時,一來兵行已久,又在疲戰之後,苦難得力,怎當得劉文秀人人奮勇。故吳三桂迎戰時,大小數十戰無不失利。

  三桂顧左右道:「不料孫可望軍中有如此勁旅,不料他部下又有如此能員。本藩自從寧遠回京,直至今日,何止百戰?無堅不破,無仗不克。今竟迭遭挫敗,將有何面目見人耶?」

  參謀夏國相道:「大王差矣!以大王自離京以來,部下雖皆能征慣戰,但年來三軍無日不在戰陣中,疲瘁極矣。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強而求勝,勢難如願,徒自取辱耳。不如退守保寧,深溝固壘,以複養元氣。待敵軍有隙可乘,然後乘而躡之,此萬全之策也。」

  三桂道:「保寧果能久守耶?」

  夏國相道:「保寧城池雖小,但地居險要,據此可以當敵軍之沖。我退而彼若來追,是我已反客為主矣。因而破之,不亦易乎?」

  吳三桂深以為然,便傳令斂兵,退守保寧。劉文秀聽得,惟恐失敵,急傳令追趕。王複臣諫道:「我軍連勝,已足壯人心矣。論人馬多寡,我不如彼,若以孤軍深入,誠非計之得者。不如待孫帥領兵到時,合而攻之,三桂即一鼓可擒矣。」

  劉文秀又道:「三桂,虎也。今彼既敗,若不迫之,將令再養元氣,後益難制,自當乘勢迫之。且吾軍所向克捷,部下人馬亦不為弱,何必待孫帥一軍,始行進取耶?」

  便不聽王複臣之言,領軍直躡三桂之後,直至保寧,傳令分軍四面圍攻。王複臣又道:「望將軍切勿圍城,以三桂雖敗,尚未大挫也。困獸猶鬥,況彼擁十萬大兵乎?古人說得好:置諸死地而後生。三桂當困危之際,鼓勵三軍,亦易為其所用也。若不圍城,則彼唯有棄城而遁,我因而收復土地,不亦宜乎?」

  劉文秀不聽,只傳令圍城,並令部將張璧光圍西南,文秀圍西北,轉令王複臣指揮各路。分撥既定,把保寧圍得鐵桶相似。時三桂方親自巡城,至西南一角,謂左右道:「此可襲而破之,不知誰人圍此間耳?」

  左右道:「此張璧光也。向為張獻忠驍將,十分悍勇。」

  三桂道:「吾亦聞其人矣,勇而無備,不足畏也。」

  乃令精騎突出西南,轉戰而東,三桂自為內應,以破文秀。正是:雖嚴壁壘誇兵力,誤國城池中敵謀。

  要知三桂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