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隋唐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2)


  那時安祿山方僭號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杲卿乃假傳祿山的恩命,召偽井陘守將李欽湊率眾前來,受那登極的犒賞。俟其來至,與之痛飲至醉,縛而斬之,宣諭解散其眾。賊將高邈、何千年,適奉祿山之命,往北方徵兵,路過常山,亦為杲卿所殺。時部將在祿山手下名張獻誠,正統兵圍困饒陽,杲卿先聲言,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令兵馬使李光弼與武鋒使僕固懷恩,統眾兵卒出井陘來了。獻誠聞之大懼,杲卿乃遣人往說之,使解曉陽之圍,獻誠遂引兵遁去。杲卿令袁履謙入饒陽,慰勞將士,傳檄諸郡,於是河北響應。

  杲卿以李欽湊的首級與高邈、何千年二人,獻于京師,使其子顏泉明與內丘丞張通幽,齎表文赴京師奏報。那張通幽即張通悞之弟,他恐因其兄降賊,禍及家門,思為保全之計,知太原尹王承業,與楊國忠有交,欲藉以為援。乃力勸王承業留住顏泉明,表其奏文,攘其功為己功。杲卿起義才數日,賊將史思明引兵突至城下,杲卿使人往太原告急,王承業既攘其功,正利於杲卿之死,擁兵不救。杲卿悉力拒戰,糧盡兵疲,城遂陷,為賊所執,解送祿山軍前。安祿山大喝一聲道:「你何背我而反!」

  杲卿瞋目大罵,祿山怒甚,令人割其舌,並袁履謙一同遇害。二人至死,罵不絕口。正是:

  通幽顧家不顧國,承業冒功更忌功。
  坐使忠良被兵刃,空將血淚灑西鳳。

  杲卿盡節而死,卻因王承業掩冒其功,張通幽詭誕其說,楊國忠蒙蔽其說,朝廷竟無恤贈之典。直至肅宗乾元年間,顏真卿泣涕訴于肅宗,轉達上皇。那時王承業已為別事,被罪而死。張通幽尚在,上皇命杖殺之。追贈杲卿為太子太保,諡曰忠節。其子泉明,為賊所掠,後於賊中逃脫,求得其父屍,並求得袁履謙之屍,一體棺殮以歸。凡顏氏族人及其父之舊將吏妻子流落者,都出資贖回五十餘家,共三百餘口,人皆稱其高義。此亦是後話。

  且說真卿一日聞杲卿之死,大哭大驚,哭是哭其兄,驚的是常山失守,賊據要衝,深為可慮。忽探馬來報,說郭子儀奉詔進取東京,特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兵萬余,從井陘而來,一路進取。顏真卿喜道:「如此則常山可複矣!」

  時清河縣吏民,使其邑人李萼至平原,奉粟帛器械,以資軍用,且乞借兵以為戰守之助。

  那李萼年方弱冠,器宇軒昂,言同明快。真卿奇其人,以兵五千借之。李萼因進言說道:「朝廷已遣兵出崞口,賊據險相拒,官軍不得前。公今引兵先擊魏郡,公兵開崞口以引出官軍,團討平汲鄴以北諸郡縣,然後合諸鎮兵,南臨孟津,據守要害,制其北走之路。但須表奏朝廷,堅壁勿戰,不過月餘,賊必有內潰相圖之事矣!」

  真卿然其說,命參軍李擇交等,將兵會清河、博平,兵屯於堂邑。偽魏郡太守袁知泰率眾來戰,官軍奮力擊之,賊眾潰敗,遂拔魏郡,軍聲大振。北海太守賀蘭進明兵來會屯于平原城之南,真卿待之甚厚,且以堂邑之功讓之。進明居之不疑,竟自具表上奏,真卿亦不以為怪。又聞李光弼已恢復常山,郭子儀與李光弼合兵一處。

  賊將史思明來戰,子儀用計,思明露髻跣足,持折槍步行,私自逃去,河北十餘郡皆下。又聞雍丘防禦使張巡與賊連戰,屢敗賊眾。正歡喜間,忽聞朝廷上有詔,催促副元帥哥舒翰出戰。

  原來哥舒翰屯軍潼關,為長安屏障之計,按兵不動,待時而進。河源軍副使王思禮乘間進言曰:「今天下以楊國忠召亂,莫不切齒,公當上表,請斬楊國忠之頭,以謝天下,則人心皆快,各效死力矣!」

  哥舒翰搖頭不應。王思禮又道:「若是上表,未必便如所請,僕願以三十騎,劫取楊國忠至潼關斬之。」

  哥舒翰愕然道:「若如此,真是哥舒翰反,不是安祿山反了。此言何可出諸君口?」

  思禮乃不敢複言。那邊楊國忠也有人對他說:「朝廷重兵,盡在哥舒翰掌握之中;倘假人言為口實,如拔旗西指,為不利於公,將若之何?」

  國忠聽說乃大懼,方尋思無計,忽人報賊將崔乾佑在陝,兵不滿四千,贏弱不堪,甚屬無備。國忠即奏啟玄宗,遣使催哥舒翰進兵恢復陝洛。哥舒翰飛章奏言道:「安祿山習於用兵,豈真無備。今特示弱者,誘我出兵耳!我兵若輕出敵,正墮他的詭計。且賊遠來,利在速戰,我兵據險,利於堅守。況賊殘虐,失眾民心,勢已日蹩,將有內變,因而乘之,可不戰而自戢。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請姑待之。」

  郭子儀、李光弼亦上言:「請引兵北攻范陽,覆其巢穴,擒賊党之妻孥為質,以招之,賊必內潰。潼關大兵,惟宜固守,不可輕出。」

  顏真卿亦上言:「潼關險要之地,屏障長安,固守為尚。賊羸師以誘我,幸勿為閑言所惑。」

  奏章紛紛而上,無奈國忠疑忌特深,只力持進戰之說。玄宗信其言,連遣中使,往來不絕的催出戰,且降手敕切責雲:

  卿擁重兵,不乘賊無備,急圖恢復要地,而欲待賊自潰,按兵不戰,坐失事機,卿之心計,朕所未解。倘曠日持久,使無備者轉為有備,我軍遷延,或無成功之績,國法具在,朕自不敢徇也。

  哥舒翰見聖旨降下,嚴厲切責,勢不能止,撫膺慟哭一回,遂整飭隊伍,引兵出關。與崔乾佑之兵,遇於靈寶西原。賊兵據險以待,南向阻山,北向阻河,中向隘道,七十餘裡。王思禮等將兵五萬俱前,副將龐忠等引兵十萬繼進。哥舒翰自引兵三萬,登河南高阜,楊旗擂鼓,以助其勢。 崔乾佑所率不過萬人,部伍不整,官軍望見,都皆笑之。誰知他已先伏精兵於險要之處,未及交兵,佯為偃旗曳戈,好像要逃遁的一般。官軍懈不為備,方觀望間,只聽連聲炮響,一齊伏兵多起。賊眾乘高拋下木石,官軍被擊死者甚多。隘道之中,人馬受束,槍桿俱不施用。

  哥舒翰以氈車數十乘為前驅,欲藉以為衝突。崔乾佑卻以草車數十乘,塞于氈車之前,縱炎燒焚。恰值那時東風暴發,火趁風威,風因火勢,煙焰沸騰,官軍不能開目,妄自相殺。只道賊兵在煙焰中,一齊把箭射將去,及知箭盡,方知無賊。 乾佑遣將,率精騎數萬,從山南轉出官軍之後,首尾夾攻,官軍駭亂,大敗而奔,或棄甲鼠匿,而逃入山谷;或拋槍奔走,或誤入河中,溺死者不計其數。後軍見前軍如此敗走,亦皆自潰,河北軍望見,也都逃奔,一時兩岸官軍俱空。這一場好廝殺,但見:

  初焉誘敵,作為散散疏疏;乍爾交鋒,故作荒荒縮縮。一霎時後兵擁至,轉瞬間伏兵齊起。炮響連天,鼓聲動地。相逢狹路,用不著大到長槍;獨佔高岡,亂拋下木頭石塊。風能助火,頓教雙目被煙迷;箭未傷人,卻笑一時都射盡。眼見全軍既覆,足令大將獲擒。

  官軍既敗,哥舒翰獨與麾下百餘騎,自首陽山渡河,向西入關,餘眾奔至關外。

  時已昏夜,關前原有三個極闊極深的大坑塹,以防賊人衝突的。那時敗兵逃歸,爭先入關,慌亂裡黑暗中,不覺連人帶馬,多被跌入坑塹內。須臾之間,坑塹填滿,後來者踐之而過,如履平地。二十萬人馬出戰,敗後得歸者,八千餘人。 崔乾佑乘勝,攻破潼關。哥舒翰退至關西驛中,揭榜收合敗卒,欲圖再戰。部下番將人拔歸仁心欲降賊,及聲言賊兵將至,促哥舒翰出驛上馬。人拔歸仁言道:「主帥以二十萬眾,一戰而盡,有何顏複見天子;況又權相所疑忌,獨不見高仙芝、封常清之事乎?即請東行,以圖自全之策。」

  哥舒翰道:「吾身為大將,豈肯降賊。」

  便欲下馬。歸仁叱部卒,系哥舒翰兩足于馬腹,不由分說,加鞭而行,諸將有不從者,都被纏縛。遇賊將田幹真,引兵來接應,遂將哥舒翰等執送祿山軍前。祿山本與哥舒翰不睦的,那時卻不記舊怨,用言勸他降順。哥舒翰只得降了,火拔歸仁自誇其功,大言於眾,以為哥舒翰之降,我之力也。祿山間之大怒道:「歸仁背朝廷,逼主帥,不忠不義!」

  命即斬其首以示眾。當年安祿山奏請用番將守邊,後來反叛,多得番將之力;火拔歸仁自誇是番將,故敢大言誇功,亦不想竟為祿山所殺。正是:

  反賊亦難容反賊,小人枉自為小人。

  哥舒翰既降賊,祿山命為司空,逼令作書,招李光弼等來降。光弼等皆複書切責之。祿山知其無效,乃囚之於後院中。後人有詩歎雲:

  哥舒本名將,喪師非其罪。
  權奸能制命,大帥如傀儡。
  戰所不宜戰,我心先自餒。
  辱身更辱國,千載有餘悔。

  這一場喪師,非同小可。此信報到京師,吃驚不小。正是:

  將軍失利邊疆上,天子驚心宮禁中。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