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隋唐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1)


  詞曰:

  由來世亂見忠臣,矢志掃妖氛。甚羨一門雙義,笑他諸郡無人。
  專征大將,待時而動,可建奇勳。只為一封丹詔,頓教喪卻三軍。
  ——調寄《朝中措》

  從來忠臣義士,當太平之時,人都不見得他的忠義,及禍亂即起,平時居位享祿,作威倚勢,搖唇鼓舌的這一班人,到那時無不從風而靡。只有一二忠義之士,矢丹心,冒白刃,以身殉之,百折不回。而今而後,上自君王,下至臣庶,都聞其名而敬服之,稱歎之不已,以為此真是有忠肝義膽的人。然要之非忠臣義士之初心也。他的本懷,原只指望君王有道,朝野無虞,明良遇合,身名俱泰,不至有捐軀殉難之事為妙。若必到時窮世亂,使人共見其忠義,又豈國家之幸哉!至國家既不幸禍患,不得已而命將出師,那大將以一身為國家安危所系,自必相度時勢,可進則進,不可進則暫止,其舉動自合機宜。閫以外,當聽將軍制之。奈何惑於權貴疑忌之言,遙度懸揣,生逼他出兵進戰,以致墮敵人之計中,喪師敗績,害他不得為忠臣義士,真可歎息痛恨,槍天呼地而不已也!

  卻說玄宗天子複召秦國模、秦國楨仍以原官起用,二人入朝面君。謝恩畢後,玄宗溫言撫慰一番,即問二人討賊之策。兄弟二人以次陳言,大約以用兵宜慎,任將直專為對。正議論間,支部官啟奏說:「前者睢陽太守員缺,逆賊安祿山乘間偽進其党張通悟為睢陽太守,隨被單父尉賈賁率吏民斬擊之,今宜即選新官前去接任。特推朝臣數員,恭候聖旨選用。」

  秦國模奏道:「睢陽為江淮之保障,今當賊氛擾亂之後,太守一官,非尋常之人所能勝任,宜勿拘資格擢用。以臣所知,前高要尉許遠,既有志操,更饒才略,堪充此職,伏乞聖裁。」

  玄宗聽說准奏,即諭吏部以許遠為睢陽太守。又問:「二卿,亦知今日可稱良將者為誰人?」

  秦國楨奏道:「自古雲:天下危,注意帥。今陛下所用之將,如封常清、高仙芝之輩,雖亦嫻於軍旅之事,未必便稱良將。昔年翰林學士李白,曾上疏奏待罪邊將郭子儀,足備干城之選,腹心之奇,陛下因特原其所犯之罪,許以立功自效。郭子儀屢立戰功,主帥哥舒翰表薦,已曆官至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太守,此真將才也。李白之言不謬。」

  玄宗點頭道是,因又問:「哥舒翰將才何如?」

  秦國模奏道:「哥舒翰素有威名,只嫌用法太峻,不恤士卒。朝廷若專任此,聽其便宜行事,當亦不負所委託。但近聞其抱病不治事。」

  玄宗道:「彼自能為我力疾辦事。」

  遂降旨即升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又命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哥舒翰上奏告病,玄宗不准所告,令將兵十萬,防禦安祿山。那時,安祿山既陷靈昌及陳留,聲勢益張,並攻破滎陽,直逼東京。

  封常清屯兵武牢以拒之,無奈部下新募的官軍,都是市井白徒,不習戰陣,見賊兵勢猛,先自惶懼。安祿山特以鐵騎沖來,官軍不能抵當,大敗而走。正是:

  早知今日取勝難,追悔當初出大言。

  當下封常清收合餘眾,再與廝殺,又複大敗,賊兵乘勢奮擊,遂陷東京。河南尹達奚珣,出城投降。獨留守李憕、中丞盧奕、採訪判官蔣清,不肯投降。城破之日,穿朝服坐于堂上,安祿山使人擒至軍前,三人同聲罵賊,一時三人都被殺。

  封常清收聚敗殘兵馬,西走陝州。時高仙芝屯兵于陝,封常清往見之,涕泣而言道:「在下連日血戰,賊鋒銳不可當。竊計潼關兵少,倘賊衝突入關,則長安危矣!不如引屯陝之兵,先據潼關以拒賊。」

  高仙芝從其言,即與封常清引兵退守潼關,修完守備。賊兵果然複至,不得入而退,這也算是二人守禦之功了。誰知那監軍宦官邊令誠,常有所干求於仙芝,不遂其欲,心中懷恨。又怪封常清時時無所饋獻,遂密硫劾奏封常清,以賊搖眾,未見先奔;高仙芝輕棄陝地數千里,又私減軍糧,以入己囊,大負朝廷委任之意。玄宗聽信其言,勃然震怒,即賜令誠密敕,使即軍中斬此二人。令誠乃佯托他事,請二人面議;二人既至,未及敘禮,邊令誠舉手道:「有聖旨敕賜二位大夫死。」遂喝左右:「代我拿下!」宣敕示之。

  常清道:「敗軍之將,死罪奚逃。但朝議俱以祿山之眾為不難珍戮,非確論也。臣死之後,願勿輕視此賊,宜專任良將,多練精兵以圖之。」

  仙芝道:「吾遇賊而退,罪固當死不辭,謂我私侵軍糧,豈不冤哉!」

  二人就刑之時,部下士卒,皆大呼稱冤枉,其聲震動天地。後人有詩歎雲:

  宦者監軍軍氣沮,何當輕殺而將軍。
  此時偏聽猶如此,那得人心肯向君?

  二人既死,命哥舒翰統其眾,並番將火拔歸仁部卒,亦屬統轄,號稱二十萬,鎮守潼關。

  且說安祿山既陷河南,遣其党段子光齎李憕、盧奕、蔣清之首,傳示河北,令速納款,傳至平原郡。平原郡的太守,乃臨沂人,姓顏名真卿,字清臣,複聖顏子之後裔,是個忠君愛國的人。他於祿山未反之先,預早知其必反,時值久雨之時,借此為由,築城浚濠,簡練丁壯,積貯倉廩,暗作準備。祿山以書生目真卿,不把放在心中。及到反叛之時,河北郡縣俱披靡,只道平原亦必降順,乃檄令真卿,為本郡兵防守河津。真卿佯受其撤,密遣心腹,懷牒馳赴諸郡,暗約其舉兵討賊,一面召募勇士得萬余人,涕泣諭以大義,眾皆感憤,願效死力。

  那賊党段子光,冒冒失失的將那三個忠臣的頭來傳示,被真卿拿住縛於城上,腰斬示眾。取三個頭續以蒲身,棺殮葬之,祭哭受吊。於是清池尉賈載、鹽山尉穆甯,聞真卿舉義,乃共殺偽景城太守劉道元,獲其甲仗五十餘船並其首級,送至長史李暐處。暐以祿山叛黨嚴莊是景城人,遂收其宗族數十人口,盡行殺戮。將劉道元的首級與甲仗等物,轉送平原太守顏真卿處。饒陽太守盧全誠、河間司法李奐、濟陽太守李隨,都將祿山所署的偽太守長史等官,多皆殺了,各有兵數千,推顏真卿為盟主。真卿即遣本州島司法兵馬使李平齎表文,並偽檄,從間道直入京師,奏聞玄宗。

  初祿山作亂時,河北震恐,無一能與之抗者。玄宗聞之,嗟歎說道:「二十四郡曾無一義士耶!」

  及李平齎表章至,乃大喜道:「朕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此!」

  遂即降道禦旨,詔加顏真卿河北採訪使,在任即升,仍領平原等處事務,免其來京陛見。後來宋朝忠臣文天祥,過平原有詩雲: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
  君家兄弟奮戈起,二十七郡同連盟。
  賊聞失色分軍還,不敢長驅入兩京。
  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逆賊牽制公威靈。
  哀哉常山賊鉤舌,公歸朝廷氣不折。
  崎嶇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節。
  當年幸脫安祿山,由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亂臣賊子歸何所?茫茫煙草中原土。
  公視於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那詩中所雲「白首竟陷李希烈」,是說顏真卿至德宗時,奸相盧杞忌其忠直,使往宣慰逆賊李希烈,其時竟為其所害,時年已七十有七矣。此是後話。所雲「常山鉤舌」之事,乃顏真卿的族兄顏杲卿,其人之忠義,與真卿無異。當祿山叛亂之時,他為常山太守,祿山兵至槁城,常山危急,杲卿自度常山兵力不足,一時難以拒守;乃以長史袁履謙計議,姑先往以迎之,以緩其鋒。祿山喜其來迎,賜以紫袍金帶,使仍舊守常山。杲卿遂與履謙密謀起義,恰好真卿遣甥盧逛至常山,與杲卿相約,欲連兵斷祿山的歸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