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相關資料


  三國志通俗演義,24卷,每卷10回,共240回。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前有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蔣大器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張尚德引。稱嘉靖本、弘治本、張尚德本,也稱「羅本」(但不可能是羅氏原本)。

  此書早于毛本、也是流傳較廣的版本。書中雖有揚劉抑曹傾向,但仍不乏對曹操的讚揚,人物描寫較為公允。其中較明顯的錯誤是稱曹操封關羽為「壽亭侯」,關羽不接受「壽亭侯」,曹操於是銷字重刻,在壽亭侯前加一「漢」字。

  ***

  此版本沒有花關索、關索故事,字跡端秀,印面精美,素被稱為小說刻本中罕見的善本,但錯誤難免,多認為刊行年代最早的《三國志演義》版本。孫楷第先生《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疑為官刻書,應是以官版為底本而翻刻的坊刻本。

  ***

  整理小記:

  一、嘉靖本雖早于通行本毛本,但毛本並不就是從此版本修改而來。

  嘉靖本裡二喬、喬國老均作「橋」。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江南一破,休說二橋擄于銅雀宮」橋後小字注解「橋,姓。古從木傍」。

  而毛本均作「喬」。第44回孔明實時誦《銅雀台賦》雲:「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夾評說「舊賦雲:『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此『橋』也,非『喬』也。今孔明易此二語,便輕輕劃在二喬身上去。」這個解釋很牽強,《銅雀台賦》為當時時文,江東也人才濟濟,圈裡人自然不少,未必就只孔明曉得?

  如果毛本從嘉靖本修改過來,人家注釋得明明白白,斷不會大費周章將對的改錯。所以,可能二者均是從較早的版本修訂而來。

  二、據稱,三國演義題「羅貫中編次」,從此版本始,以前並無文字記載可供佐證,甚不可靠。但作者不可能是作序的蔣大器。

  蔣序稱曹操為「萬古奸賊」,又雲「惟昭烈,漢室之胄」,以蜀漢為正統。此書曹操出場雲:「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扶之才,論趙高、王莽少縱橫之策。用兵仿佛孫、吳,胸內熟諳韜略。」後面姜維征戰,用詞是「九犯中原」,而不是如毛本的「九伐中原」。

  不排除蔣大器對原書有修訂,原書也有以曹魏為正統的可能。(2017-9-19 夢遠)

  ***

  現存較早版本尚有:

  明代葉逢春本三國演義,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為日本關西大學著名學者井上泰山教授從西班牙埃斯克裡亞爾皇家修道院影印而回。
  黃正甫刊本《三國演義》,名《三國志傳》。

↑三國志通俗演義,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
明嘉靖壬午(1522年)刻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三國志通俗演義,197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