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三回 結私怨一言罷官 承新寵二美惑主(1)


  歲月像白駒過隙般地匆匆過去,眨眨眼又是二年二月了。

  劉太后垂簾聽政,到此已經十有一年,忽然想著女子被服天子袞冕,享祭太廟,是歷來皇家制度所不許的。這實在太卑視女子的人格了。怎麼男子便能衣冠享祭太廟,女子便不能衣冠享祭太廟呢?我必須開個創例,以示女子與男子實是一樣。主見已定,傳旨知照朝臣:春祭,皇太后用天子冠服親享太廟。

  薛奎聽得這道詔旨,進諫道:「國太穿戴天子衣冠享祭太廟,用什麼拜禮呢?將何以垂當後世?」

  劉太后決然說道:「此事不是卿想見得到的,勿容諫阻。千百年後的人,未必仍如卿今日一般固執!」

  薛奎不敢再諫,只得遵旨。到期,劉太后竟戴起儀天冠,穿了袞龍袍,偕同楊太妃、郭皇后,至太廟祭享。於是劉太后初獻,楊太妃亞獻,郭皇后終獻。禮畢,群臣敬上劉太后尊號為應元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還宮後,三司使程琳見劉太后這等,以為她將效法唐朝武則天的作為,因獻《武后隔朝圖》,劉太后接著,把它擲在地上道:「我不做此等負祖宗的事!須知我所以定要參與朝政,自有我的見解,爾休生妄想!」

  程琳嚇得戰悚而退。沒有幾日,又有漕使劉綽從京西還都,見劉太后奏道:「現在水漕倉儲積的穀粟,臣查得有出剩餘糧千餘斛,乞付三司。」

  劉太后斥道:「卿認識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嗎?他四人豈是因著獻羨餘進用的麼?」

  劉綽亦戰悚而退。由是宮廷內外,都畏憚劉太后嚴明,做事不敢不奉法盡忠,真是朝綱肅然。

  怎奈昊天不憫,劉太后忽染沉屙,仁宗徵召天下名醫診治,並大赦天下,不過徒盡人事,全無益於病症。劉太后自知必死,乃遺詔尊楊太妃為皇太后,與皇帝同議軍國事。至三月,遂溘然而逝。劉太后既崩,仁宗痛哭悲號,十分哀戚,泣謂群臣道:「太后臨終,嘴裡說不出話,還幾次用手拉著衣服,像有什麼遺囑,不知是何緣故。」

  薛奎奏道:「這就是為著身上穿戴的袞冕。穿戴這個,怎好見先帝於地下呢?」

  仁宗乃悟,即用皇后的冠服裝殮,發喪告哀。一面仁宗便要遵照劉太后遺詔,奉楊太妃同議軍國事。禦史中丞蔡齊亟白執政道:「皇上春秋已長,且熟曉天下的情偽,而今應該親攬朝政了,豈可使女後相踵稱制?」

  呂夷簡不能決斷,正在為難,忽燕王入宮臨喪,呂夷簡忙上前著請教。燕王道:「這有什麼難決的。太后乃是國母的尊號,哪有因著保育的緣故而代立的呢?若是一太后崩逝,又要立一太后,天下的人豈不要懷疑皇上不可一日無母后的佐助麼?這事且慢提,還有大事當前哩!自古治天下莫大於盡孝,皇上作萬民的主子已十多年,連本生母還不曉得是哪個,能夠進得到盡孝嗎?」

  即進奏仁宗道:「陛下是李宸妃所生,劉太后與楊太妃,都只是保育聖躬的人啊!」

  仁宗驚詫道:「皇叔何以向無一語呢?」

  燕王側然複奏道:「劉太后雖非親生陛下,而愛護聖躬,實與親生的一樣,先帝在日,亦無一語,臣哪敢冒奏?至陛下登基,又值四凶當道,專制朝政,內外交相蒙蔽,臣惟恐急急啟奏,或被奸人構陷,臣軀固不足惜;萬一自礙聖躬,並及李宸妃,臣豈不成了千古罪人,而此事終不得明白嗎?是以臣十年以來,深自隱諱,使今日得以面陳于陛下。區區愚衷,乞求陛下鑒諒!」

  仁宗聽了,淚眥熒熒,瞧著呂夷簡。呂夷簡忙跪奏道:「燕王所奏,句句實言。陛下系李宸妃所生,宮中個個知曉,不是虛妄的。」

  仁宗至是,不由得放聲大哭,即要命駕至洪福院,親視李宸妃遺骸。呂夷簡複奏道:「陛下當先全大義,後及私恩。劉太后與楊太妃扶養調護聖躬二十餘年,恩勤備至,陛下自亦當仰報哩。」

  仁宗乃仍遵劉太后遺旨,遵楊太妃為皇太后,惟刪去參決軍國事一語。燕王又奏道:「楊太妃既可尊為皇太后,李宸妃尤當追尊為皇太后。」

  仁宗點首,又追尊李宸妃為皇太后,諡做莊懿。於是一面下詔責躬,幸洪福院祭告莊懿皇太后靈柩,換易梓宮,一面治辦劉太后喪事。仁宗看了莊懿皇太后的遺骸,是用皇后冠服裝殮的,且棺中滿貯水銀,面色如生,感歎道:「可以稍減朕的罪過了!」

  因此,敬奉劉太后一如當日,而治辦喪事更是加厚,諡做莊獻明肅。十月,遂安葬莊獻明肅太后與莊懿太后于永定陵,援春秋考仲子之宮與唐「坤儀廟」故例,別築「奉慈廟」以奉二神主。

  莊獻明肅太后自與政事至崩逝,有為有守,雖然政出宮闈,卻是號令嚴明,恩威加於天下;左右近臣少所假借,宮闈間未嘗改作什麼,內外賜予都有節制;到晚年稍任宦者羅崇勳、江德明等,用以訪求外事,羅崇勳、江德明等固不免藉此弄權,但不深信,所以終不曾生出大禍來。

  至是仁宗親政,遂放黜羅崇勳、江德明等,還召范仲淹、宋綬,罷修寺觀,裁抑僥倖,內外政令一新。有些朝臣,當莊獻明肅皇太后在日,縮首斂翼,隨班恭順,到此時卻于仁宗前追抵往事,嘵嘵不休。

  范仲淹進奏道:「莊獻明肅太后,受著先帝遺囑,調護陛下十有餘年,雖有小過,宜加掩飾,以全大節。」

  仁宗道:「這等議論,原是朕所不忍聽的。」

  即下詔戒飭內外,毋得輒議莊獻明肅皇太后垂簾日事。諸臣奉詔,才不敢再追議了。呂夷簡揣摩時政,手疏條陳八事:

  一、正朝綱;二、塞邪徑;三、禁賄賂;四、辨佞人;
  五、絕女謁;六、疏近習;七、罷力役;八、節冗費。

  仁宗見他辭語懇切,即召呂夷簡入商,擬將前日依附莊獻明肅皇太后諸臣,如張旻、夏竦、晏殊、範雍等,盡行罷職。呂夷簡奏對道:「聖見甚當,像張旻等,早該罷免的。」

  仁宗回宮,將這事告訴郭後,並謂惟呂夷簡忠誠。郭後道:「呂夷簡豈獨是不附莊獻明肅皇太后的,不過他多機巧,善應變罷咧。」

  仁宗道:「如此,朕便一併罷了他。」

  翌日,黃門宣詔,罷免張旻等。呂夷簡正在押班,最後忽聽唱著他的名兒,好像晴天忽來一個霹靂,嚇得他驚懼無措,掩耳不及,只得隨班領旨下殿。

  後來托內侍都知閻文應打聽,才知道是因為郭後一句話使然,於是呂夷簡遂深憾郭後,私誓道:「我若再得志,定當使她離了中宮,出這一口怨氣。」

  這個暫按不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