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九回 慈壽宮中叮嚀垂誡 澶淵城北踴躍用兵(2) |
|
高瓊慷慨答道:「願效死力!」 寇准複引高瓊入見真宗奏請道:「陛下不把臣所奏對的話為然,何不問問高瓊呢?」 高瓊即奏道:「寇准說的話是很對的。」 真宗點首,寇准又奏促道:「時機不可錯失,請陛下速即啟駕前進。」 真宗乃促駕,進至澶州南城。眾人望見契丹軍隊甚多,遂請駐蹕。寇准複奏促道:「陛下雖至此,若不趕快渡河,那麼還是不能使敵氣震懾,而且人心愈加危懼了,殊不是取威決勝的辦法哪!而今王超領著勁兵屯紮在中山,足以扼住敵軍的咽喉。李繼隆、石保吉列陣於兩邊,可以扼住敵軍的左右肘,四方鎮將領兵來援助的,又日見加多,還有什麼疑慮不前進呢?」 高瓊亦奏請道:「陛下放心前進,有臣保駕,決無妨礙!」 真宗見二人固請,說道:「既如此,朕渡河便了。」 於是麾衛士進輦,遂渡何,進至澶州北城。高瓊護真宗禦北城門樓,張黃蓋,召諸將至樓下撫慰。遠近宋軍望見禦蓋,曉得御駕已到了,一齊歡躍呼萬歲。一片聲雄氣壯的萬歲萬歲聲音,直聞達數十裡,把契丹三十萬兵卒,震得耳都聾了。 萬歲聲聲寒敵膽,三軍個個起雄心。 契丹軍見是真宗親到督戰,益覺氣沮。蕭太后乃派大將兩員,選精騎五千,傳令道:「宋軍中因為他們的主子到了,威勢陡然振作起來,爾等快去攻打一陣,殺落他們的威勢!」 那兩員將領命,即率領五千精騎,馳來攻城。真宗命李繼隆開城迎敵。李繼隆領旨,率領三軍,放炮出城,迎擊契丹軍。李繼隆本來是勇冠三軍,威猛無敵的,今又聖駕在上,大敵當前,越發抖擻精神,身先士卒,奮力戰鬥。只見他們到處,契丹軍隊隊退避;槍起處,契丹軍紛紛落馬。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他那些部下,也都是百夫之良,有力如虎,一齊向前,拼命斬殺,頃刻間,就把契丹軍殺得七零八落,非死即傷。直殺到契丹軍只剩得百餘騎逃走已遠,才掌起得勝鼓,回城至真宗駕前繳令奏捷。 真宗嘉獎道:「卿真是國之干城哪!」 李繼隆謙謝道:「臣有什麼能耐?此番得勝,乃是仗著陛下的洪福啊!」 於是真宗乃還行宮,悉以軍事付寇准裁處,留他居北城上。真宗回至行宮,又放心不下,遣侍臣密觀寇准態度是怎樣。 一會侍臣複奏道:「丞相正與楊億在那兒飲酒博戲哩。」 真宗欣喜道:「寇准整暇到這樣子,朕還憂慮什麼呢?」 寇准承制專理軍事,號令明肅,士卒畏悅。 十二月,契丹遣韓杞為使者,與曹利用同來講和。起先契丹聽從王繼忠的建議,遣使齎書請和議,真宗命曹利用至契丹議和。曹利用至契丹軍,因蕭太后定要關南地,曹利用拒絕,和議遂停頓。至是契丹軍所向不利,軍氣日墜,乃遣曹利用歸,並命韓杞同來覆議和平解決。 曹利用回奏道:「契丹的意思,想要割取關南的土地,是臣嚴辭拒絕著。就是賠款一層,臣亦未曾承認。」 真宗道:「割地一事,是萬不能承認的。如果契丹恃強挾朕割讓土地,朕決意用武力與他解決。若要賠款,從前漢朝也曾把玉帛賜單于,是有舊例的,可以承認他。」 當下寇准卻不願意賠款,而且想要契丹稱臣,盡獻還幽、薊十六州土地,聽得真宗要承認賠款與契丹議和,忙劃著策略進奏道:「如果陛下要想保住百年間不再發生戰事,定要令契丹稱臣,把幽、薊十六州土地盡還我國,賠款的事,休要提起。如不然者,數十年後,契丹又要謀我了。所以依臣愚見,定要契丹照此計議,才許和議。他要恃強,就用戰爭與他解決。我軍自陛下御駕到來,軍氣日壯,戰將雲集,正可一戰大破敵兵哩!」 真宗道:「數十年後,契丹再來侵略,那時自有捍禦的人,卿不必慮得太遠了。朕實在不忍百姓受戰爭的苦困,如果賠款能成和議,朕意姑且與他議和,兩下罷兵了事。」 寇准奏答道:「這樣不是永久的計劃,待臣詰問契丹來使,看他情形如何,再從長計議吧。」 於是即退。當時從征諸臣,大多數是全家保妻子的臣子,他們哪裡肯顧到國家後日的利害,只想早日和議成功,好回去吃安樂茶飯。因見寇准堅執主戰,便橫生蜚語,說寇准所以要主戰,是要挾主邀功,未必是為的國家安全。 寇准聽了歎息道:「忠而被謗,還有什麼話說呢?」 複入啟奏道:「聖意既決定和議,臣不便固爭了。」 真宗遂複遣曹利用詣契丹軍,議賠款事宜,且諭道:「必不得已,就是賠款每年百萬,朕亦願給。」 曹利用領旨退出。 寇准聽得真宗敕旨竟許給每年賠款至百萬之巨,忙召曹利用至自己行幄,吩咐道:「聖上敕旨雖承認給到百萬,但爾若承認過三十萬,我便要殺爾以徇辱國的罪哪!」 曹利用答道:「敢不依丞相的命令?」 辭了寇准,徑赴契丹軍。蕭太后對曹利用道:「晉朝把關南的土地給了我國,周世宗恃強取了回去,而今要還歸我國了。」 曹利用道:「晉、周兩朝的事件,我朝不曉得。若想每年得些金錢財帛以佐軍食,我可酌量承認;講到割地,是決難如命的!」 契丹政事舍人高正始爭論道:「我國出兵至此,原是要謀恢復土地;現在只得金錢財帛而歸,豈不是大違本意嗎?」 曹利用駁回道:「君當替貴國仔細計劃計劃呀!倘若是貴國聽信君的話,恐怕從此兵連禍結,也未必於國家有利益呢?」 如此爭執數次,才議定常年賠款。每年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由曹利用簽定草約回來。真宗大喜,複遣李繼隆往契丹軍正式簽定和約,契丹亦遣使丁振來繳和約,姚東之來獻禦衣食物。真宗禦行營南樓,大宴群臣,並契丹來使。宋與契丹遂訂為兄弟之國,兩下罷兵。契丹軍全部撤退出塞,真宗亦班師返京,並錄契丹和約,頒告兩河諸州。 二年正月,真宗因與契丹和議成功,大赦天下,放河北諸州強壯歸農,罷撤諸路行營,以馬知節守定州,楊延昭知保州,李允則知雄州,孫全照守鎮州,自是河北大定,烽燧不驚。忽畢士安病故,真宗大震。這正是:邊疆方得烽煙息,朝裡遽傳梁棟摧。 要知畢士安死後,寇准的相位不致動搖否,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