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四十七回 服兗冕太后謁廟 寵美人仁宗拒諫(1) |
|
話說洛陽劉耀卿太守,正在大宴官僚,忽然丁謂有家信請他轉交,深怕受了與奸党通連的惡名,當下定了一個主意,把丁謂的原信申奏朝廷。太后與仁宗看丁謂說得可憐,果然不過三年工夫,便把他調移了雷州。又過了五年,複徙移道州,後來以秘書少監致仕,病歿光州,尚有詔賜錢十萬,絹百匹。宋廷對待丁謂,總算寬厚的了。 那寇准自從丁謂貶謫以後,過了一年,就徙為衡州司馬,尚未啟行赴任,忽然病亟。寇准自知不起,忙遣人至洛中取了通天犀帶前來,沐浴更衣,束帶整冠,向北再拜,命僕役拂拭臥具,就榻而逝。那通天犀帶,乃是太宗所賜,夜間發光,照耀人目,是件稀世之寶,所以寇准一定要用它殉葬。靈柩回西京時,道出公路,百姓皆設路祭,插竹燒紙。逾月,枯竹生筍遂成為林。地方人士,因其地為之立廟,春秋祭祀,稱為竹林寇公祠。寇准少年富貴,性喜奢華,往往挾妓飲酒,不拘小節。 有侍妾蒨桃,以能詩名深得寵愛。寇准死後十一年,方奉詔複官,賜諡忠湣。寇准、丁謂,一忠一佞,皆為書中重要人物,所以一言表過,交代清楚,免得遺漏。 再說仁宗即位,于乾興元年十月,葬大行皇帝于永定陵,廟號真宗。仁宗知道天書是個無用之物,留著它未免導民趨於虛偽;若是燒毀了,又恐對不住先皇,所以把來殉了葬,倒也收拾得很是乾淨。到了次年,改為天聖元年,罷錢惟演為保大節度使,知河南府;馮拯亦以老病免職,複召王欽若任同平章事。欽若再相,毫無建樹,只言皇上初政,用人當循資格,不宣亂敘,編成一幅《官次圖》,獻入宮廷,未幾亦因病逝世。 仁宗後來對輔臣道:「朕觀欽若所為,真宗為邪。」 王曾答道:「誠如聖諭。」 仁宗乃用參知政事張智同平章事,召知河陽軍張譽為樞密使。那張耆毫無勳績,只因太后微時,曾得張耆照應,所此得寵命。樞密使晏殊諫道:「張耆既無功績,又無資望,不堪重任。」 此言大拂太后之意,適值駕幸玉清昭應宮,晏殊扈從。家人持笏後至,晏殊發怒,舉笏力擊家人,至於折齒。太后借此因由,責晏殊出知宣州,令學士夏竦繼任。夏竦小有才,善事逢迎,遂得遷副樞密。太后稱制數年,事無大小,悉由裁決。 一日參政,魯宗道進謁,太后問道:「唐武后如何?」 宗道正笏奏道:「武后為唐室罪人。」 太后道:「何以為唐室罪人?」 宗道奏道:「幽嗣主,改國號,幾危社稷,故為罪人。」 太后嘿然無語。有內侍方仲弓,請立劉氏七廟。太后以問輔臣,魯宗道亟奏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劉氏立七廟,將何以處皇上?」 太后為之改容。會太后與皇上同幸慈孝寺,太后鳳輦先發。魯宗道挽輦諫道:「夫死從子,古之通議。太後母儀天下,不可以紊亂大法,貽譏後世。」 太后聞言,立命停輦,俟帝駕先發。 樞密使曹利用,自恃勳歸,氣勢甚盛。太后亦加畏憚,稱為侍中而不名。魯宗道每與爭執,不稍屈撓,因此宮廷內外,都稱宗道為魚頭參政,可惜天不假年!老成凋謝,天聖六年,竟以病歿。太后親臨賜奠,稱為遺直。未幾同平章事張知白亦卒,曹利用保舉尚書左丞張士遜同平章事。利用的侄兒曹訥,為趙州兵馬都監,常於酒後,身著黃衣,令人呼為萬歲。朝廷聞知,遂興大獄,將曹訥斃於杖下。內侍羅崇勳,亦在太后前說利用的壞處,連帶著發交廷議。張士遜奏道:「此事乃不肖子侄所為,與利用無涉。」 太后怒道:「你感利用舉薦之恩,應作此言。」 王曾亦前奏道:「此事實與利用不相干涉。」 太后道:「卿常言利用驕橫不法,今亦何故助之?」 王曾道:「利用恃寵而驕,故臣舉其過失。今若牽連侄案,說他謀逆,臣實不敢附和。」 太后意乃稍解,遂罷利用為千牛衛將軍,出知隨州。張士遜亦坐是罷免。 曹利用奉旨出都,複因私貸官錢,安置房州。原來利用自澶州與契丹講和有功;累蒙恩寵,甚為驕橫,平日瞧不起內侍,遇有內降恩典,皆力持不與,因此結怨宦官。現在獲罪貶諫,內侍羅崇勳,令其同黨楊懷敏,押解利用,沿路之上,詬辱交加。利用氣忿不過,至襄陽驛,投繯自盡。太后遂任呂夷簡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參知政事,姜遵、范雍、陳堯佐,為樞密副使。 獨王曾為首相,任職如故。先是太后受冊,欲禦大安殿,受百官朝賀,曾力言不可。到了太后生日上壽,又要禦大安殿,曾又以為不可。太后雖從其議,就偏殿受賀,心內很是不快! 太后左右姻戚,稍通請謁,曾又多方裁抑,太后愈加不樂!只是含容道,不便發作。 不料天聖七年六月內,驟降大雨,雷電交至,忽有一團火飛入玉清昭應宮內,霎時之間,火星爆烈,烈焰飛騰,直穿屋頂,衛士慌忙赴救,哪裡撲滅得來,延燒了一夜,把這座玉清昭應宮,燒成一片白地,只剩長生、崇壽兩座小殿,沒有燒去。 太后聞報,立刻降旨,將守宮官吏,系獄問罪,並召集廷臣,流淚說道:「先帝造此宮時,費盡心力,一旦延燒俱盡,如何對得住先帝呢?」 樞密使范雍,見太后這般做作,料知她只要藉端罪入了,不待言畢,即抗聲奏道:「如此大宮,忽成灰燼,乃是天意,非由人事。不如將長生、崇壽二殿,亦一併毀去,免得日後再議修茸,致勞民力。」 中丞王曙也道:「天意示戒,應除地罷祠,挽回天變。」 司諫範諷又奏與人無關,不應置獄窮治。太后拗他們不過,只得下詔,不再修葺,改長生、崇壽二殿為萬壽觀,減輕守宮官吏之罪,並廢諸宮觀使。惟首相王曾,以不能變理陰陽,致召災異,出知青州。宋朝自仁宗以前,宰相有小過罷免,多出為節度使。王曾以首相罷知州事,可見太后對於王曾,銜恨甚深了。 那仁宗已是二十多歲,太后還是臨朝聽政。秘閣校理范仲淹,因皇帝年長,疏請太后還政。太后非但不聽,反將仲淹出判通州。翰林學土宋綬,又請軍國大事,及除拜輔臣,由皇上稟請太后裁奪,余事皆殿前取旨。此奏又大忤太后之意,出宋綬知應天府。仁宗又改元明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