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四回 紅錦褥中藏豔骨 白楊樹下見幽魂(1)


  話說後主當著重陽佳節,赴青城山登高,本欲與花蕊夫人、張太華兩人一同前去,只因花蕊夫人偶患感冒,御醫診視,說是受了風寒,所以青城之遊,不能偕行。後主只得囑咐她安居宮中,小心靜養,便攜著張太華,啟蹕往青城山去。沿路之上,官員迎送,供張豐盛,難以言喻,不說別的,單是途間所經之處,那樹上枝頭,都用紅錦剪成花朵,綠絹裁葉兒,綴在樹上,遠望去好似萬花齊放,鮮豔奪目。

  那御駕休憩的地方,蓋著錦亭繡閣;夜間住宿的行宮裡面,都用紅錦泥著窗戶,碧紗籠罩四壁。又因後主素性最愛名花,那宮殿之中,一時來不及栽種,便選覓了各式盆花,或堆作花山,或疊成花屏,不知費了幾許人工,多少物力,方才佈置起來。那後主不過住得一夜,便已登程而去。至於每餐所進禦膳,地方官搜羅異味,想盡方法,欲思巴結,真個肴列山珍,品具海錯,宴陳水陸之奇,饌羅天廚之精。後主是宮中享用慣的,外面的烹炰,怎及得上方玉食?

  任你竭盡了庖人的才能,備具了珍饈的美味,那後主還覺得嚼蠟無味,沒有一顧的價值、下箸的地方。但是官員們因為要博後主的歡心,才這樣的窮奢極欲,盡力供奉,好借此加官進爵,驟膺天眷。無如錢財乃是第二生命,他們豈肯自掏私囊,前來供張呢?不過借著這個名目,去剝削百姓,使那富者出錢,貧者出力罷了。到得後來,索性不論貧富,一概供張之費,都要民間擔任承辦。還有那些兇惡的吏胥差役,從中侵漁,挾仇陷害,以致傾家蕩產的,到處皆是。蜀中人民,向稱富庶,因為後主歷年來荒淫無度,土木時興,征役不息,已竟支持不住。

  再加了這次的遊覽青城山,到處均須鋪張揚厲,竭力供奉,那百姓們的財力,經此一來,更是蕩然無餘,全國騷然了。

  偏是那後主還不知民間的疾苦,又傳下一道旨意,要地方官派遣織工,限期織成鴛衾百幅,以供御用。你道什麼叫做「鴛衾」?原來後主見天氣漸漸寒冷,恰於此時又往青城山去,雖然沿路之上供張甚盛,那裡有深居宮中這樣的安樂?未免曉行夜宿,侵冒風露。他又不知珍攝身體,每夜還要臨幸妃嬪,所以身體稍感不快,便疑心是陳設的衾褥,不甚潔淨,以致違和。遂與張太華商議,要想個法兒,另外製成一種錦被,睡時蓋在身上,可以遮蓋嚴密,不為風寒所侵,以便途間應用。

  張太華便想了一個主意,乃是用綾錦或羅絹,一梭織成,須有三幅之闊,被頭織出兩個孔穴,若雲板之狀,鋪在床上,恰恰兩人並肩而睡,可以扣於頸項下面,如盤領的模樣,兩旁所餘存的被兒,擁覆雙肩。這樣一來,遮蓋得異常嚴密,一些風寒也透不進去,仍舊可以男女兩人,擁抱而臥。因這被兒,是兩個人並肩而睡時蓋的,有如鴛鴦交頸一般,所以取名為「鴛衾」。

  張太華想了這個主意,後主大喜道:「卿的巧思,真不可及!現在旅行之際,急宜從速備來,以便應用。」

  立刻命太華繪成圖式,開明大小闊狹,長短尺寸,傳出旨意,著有司派令織工,照著圖樣,織成百幅進用。並嚴立期限,不得延遲;如有違誤,必加罪責,決不寬貸。那些官員,奉了這樣嚴厲的上諭,哪裡還敢怠慢!連夜派出差役,搜羅織工,要他們三日之內,織成鴛衾百幅。把一般織工,逼得叫苦連天,逃走無路,躲避無門。

  那有錢的織工,還可以拿些財帛,賄賂監督的差役,或是避免此事,或是寬展期限;獨有那窮苦的工人,既沒錢財使用,又不能免此工役,哭哭啼啼的受了敲打鞭撲,還要無晝無夜的趕織鴛衾。好容易織成功了,由有司獻於後主,他不過把來賜于隨從的妃嬪,到了夜間臨幸之時,可以恣情風月,取得片刻之歡。卻不知消耗了多少工人的血汗,甚至因此廢了性命的也不計其數哩!你道專制君主的淫威,可歎不可歎呢?

  那後主織成了鴛衾,心滿意足,便催促著扈從人等,趲程前進。一路之上,車水馬龍,旌旗鮮明,儀仗輝煌,直向青城山而去。恰恰於九月初八日,行抵青城山下,正好應那重陽佳節登高的景兒。青城地方的官員,早在數十裡外,迎接聖駕,禦蹕經行之地,鋪陳得花團錦簇,風光滿眼。又在青城山麓,費了無數金錢,蓋造了一座行宮,預備後主駐蹕。眾官員迎著聖駕,伏地朝參,三呼萬歲,行禮已畢,方才引導著後主,來至行宮裡面,立刻擺上盛筵,替聖上洗塵。後主傳旨,各官且退,明日為重陽佳節,聖駕清晨即上青城山登高,此時已要休息了。眾官員奉了旨意,方敢退去。

  次日後主啟駕上山,張太華同輦而行;其餘宮眷妃嬪,乘車相隨;扈從官員及衛士,左右前後,擁護而登。後主在輦中,見青城山高入雲際,盤道危險,險峻異常。到了那逼窄之處,連禦輦也不能平行而過,只得換坐籃輿,以躋山顛。這些宮眷妃嬪,都深處宮闈,嬌養嬌慣的,哪裡經過這樣高峻險窄的所在?籃輿又不能遍及,只得跌跌撞撞,你扶我,我攙你,連綴而上。

  此時後主同著張太華,早由衛士簇擁著上了山,就是幾個有位號,得著後主寵愛的妃子,也乘籃輿相隨而登。惟有那些宮眷,都跌得花冠傾欹,羅衣皺皴,有的跌倒在地,倩人攙扶;有的剛才爬起,又複傾倒,那種艱苦情形,真堪發噱。

  後主在山上,見了這般模樣,不覺哈哈大笑,心中大樂。

  當下便傳旨意,至九天丈人觀暫時休憩。早有近侍,在觀中預備齊全。聞得聖駕將臨,觀主李若沖,率領著觀中全體道士,披了法服,鳴鐘擊鼓,拜伏在觀門以外,迎接聖駕。後主攜著張太華,步至觀前,見李若沖率眾跪接。久知這李道士是個有功行的,也就不肯輕慢,傳諭平身。李若沖謝了恩,上前來引導後主,入觀隨喜。

  後主仍攜著太華,步入觀內,見這丈人觀,建築得甚為壯麗,四面俱是蒼松翠柏,高出雲表,濃蔭密翳,連紅日都遮蔽了,不能透入。進了觀門,便是一帶石砌甬道,直達三清殿,殿上供奉著三清聖像。後主同太華參過了三清,繞到後殿。那後殿卻供奉的是玄穹上帝。後主也親自拈香禮拜,然後由李若沖領到雲房裡面,敬上香茗。

  後主飲著茶,覺得芳馨異常,看那茶色,卻是碧沉沉的與旁的香茗顏色不同;就是盛茗的碗盞,也是潔白如玉,光滑賦潤,極為可愛,便舉著茗碗,向李若沖問道:「煉師,這茶是如何煎的,卻有這樣的芳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