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三回 楊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2)


  後主加封了趙崇韜之後,便命在水晶殿內排宴,攜著花蕊夫人和張太華,同入宴中。後主居中正座,花蕊夫人居左,張太華居右;宮娥彩女,兩旁侍立,聽候傳喚,一律都穿著霧榖輕紗,羅襪珠屢,一望去,翠羽明璫、瓊環玉佩、紅粉成行,美豔異常。後主看著大樂,便命傳那梨園子弟前來奏樂侑酒。

  梨園子弟奉了聖諭,便有那押班的進上歌扇,請後主點曲。後主便遞于花蕊夫人道:「卿可揀好聽的點來。」

  花蕊夫人接過,展開一看,見上面載著二三十出戲名,內中卻有《霓裳羽衣曲》,遂向後主道:「這《霓裳羽衣曲》乃是唐明皇同著葉法善,在中秋之夕,遊玩月宮,袖中藏著玉笛;適值嫦娥在廣塞宮,與群仙宴飲奏曲。明皇將玉笛偷倚其譜,回至凡間,與楊太真按譜填曲,奏將起來,真個是音韻嘹亮,響遏行雲,不同凡間之樂。自從安史作亂,楊太真馬嵬賜帛,明皇幸蜀歸來,移居西內,為李輔國所制,鬱鬱不樂,又因思念楊妃,不忍再歌舊曲,便將歌詞遺失。如今只傳其譜,而無其詞。不知這班梨園子弟所歌的《霓裳羽衣曲》,又從何來,陛下何不令其奏一套呢?」

  後主道:「卿言正合朕意。」

  遂命梨園先奏一套升平樂,再奏《霓裳羽衣曲》。

  梨園子弟奉命,便在階前奏樂歌舞起來,一霎時簫鼓並宣,笙歌迭奏,吹過了一套升平樂。後主連連點頭,道:「聲韻雖佳,惜欠悠揚!」

  花蕊夫人與張太華卻含笑不語。後主即傳命速奏《霓裳羽衣曲》。這一次的奏曲,卻不比先前的奏升平樂了。班中步出十六個年輕子弟,都在十齡以外的光景,盡是錦衣繡裳,眉清目俊,分為兩班,八個歌,八個舞。那笙簫管笛,琴瑟鐘聲,一時並奏。但見那舞的是羽衣翩躚,歌的是嬌聲宛轉,和著各種樂聲,高低疾徐,音韻悠揚,十分入拍。後主聽到好處,不禁連聲稱讚!就是那花蕊夫人和張太華,皆是精工音律,善於歌舞的,到了這時,也就凝神細聽,點頭不已。

  後主早舉起金杯,連進數觴,向花蕊夫人、張太華笑說道:「觀此妙舞,聽此仙曲,二卿不可不進一觴,以賞其妙。」

  二人齊稱領旨。早有宮女,執著金壺,斟上酒來。花蕊夫人與張太華,各飲了一杯;又聽那歌舞時,已經入破,覺得歌聲更加激越,其音可裂金石;那舞也愈舞愈緊,飄飄然有淩空之態,使人聽了歌聲,觸動壯杯,看了舞態,心驚目駭;到了最後之時,又從激昂之中,轉為抑揚宛轉,令聽者如禦風而行,不知其身之在於何處;奏至分際,忽聞一聲金鐘,清越無比,一刹那頃,歌停舞止,絲管齊歇,萬籟無聲,四圍寂靜,真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之妙。後主連連讚歎道:「這樣仙樂,確是世間罕有,朕今日得聞妙音,實是平生大幸。想當初唐明皇與楊太真,在宮中宴飲奏樂,也不過如此快樂的了。」

  因命近侍,重賞梨園子弟,以酬其奏曲之勞。

  張太華見後主如此高興,便起身奏道:「今日之樂,固已達於極點,但所奏《霓裳羽衣曲》,歌舞並陳,簫管齊鳴,尚覺繁雜太過,殊少清幽之致,於暑炎之時,似乎不甚合宜。臣妾之意,欲選梨園中善吹玉笙,及精於歌曲之人,命他在九曲池頭、楊柳岸畔、海裳花下,全用細樂,更番迭奏,再用銀笙按拍,唱陛下新譜的《梁州》序曲兒,那聲調樂腔,夾著池水,隨風傳來。陛下在這裡聽著,必然格外的悠揚飄渺,如聞仙樂,比到那《霓裳羽衣曲》,還要好聽得多呢!」

  後主聞言,拍手稱妙道:「這樣佈置,又清爽,又幽雅,比那繁音促節,酣歌恒舞,高過萬倍,非但另出心裁,別開生面,洗卻繁華,掃盡塵俗;而且最宜於夏夜,納涼時聽之,當可全消暑氣,滌去煩襟,如入清涼世界。非卿慧心,不能及此!」

  當下命梨園子弟,挑選那善於吹歌的,速往九曲池,依照張太華的言語,全用細樂,歌唱《梁州》。梨園押班,奉了聖諭,便選了十二名子弟,摒除繁音,全用簫笛琴笙,前往九曲龍池,吹唱起來。

  後主坐在宴中,剛飲了一杯酒,忽聽得龍池那邊,楊柳蔭中,海棠花下,悠悠揚揚,起了一縷聲音,甚是清越;細細聽去,乃是玉笛之音;接著又有兩種聲音,與笛聲相和,其音更覺幽細而長,與玉笛合在一處,因風飄蕩,竟辨不出是何樂器;覺得這股樂聲,忽斷忽續,忽高忽低,令人心靜氣斂,躁釋矜平,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間,便含著笑,向張太華微微點首道:「有趣得很!但先吹的乃是玉笛,後來與笛相和的,又是兩樣什麼東西呢?朕卻分別不出,卿可知道麼?」

  張太華道:「臣妾聽來,一是鳳簫,一是銀笙,故其音嫋嫋,細長而宛轉,能與笛聲相合,毫無參差之處。」

  花蕊夫人也連連點首道:「不錯!一定是笙、簫、笛三種合奏,才能這般抑揚低昂,清楚動人哩。」

  正在說著,又聽得一縷嬌音,隔水飛來,異常流動。

  後主忙定了神,拍著手,一字一字的聽他唱來,正是唱的《梁州序》新曲,卻頓挫有致,高下合節;又夾著池中的流水,樹上的清風,更覺得聲音飄飄,幾欲仙去。後主此時,爽快已極,便命左右:「快斟酒來,朕當浮一大白,以賞此雅之曲。」

  又對花蕊夫人與張太華道:「二卿亦應各飲大杯,聊佐朕興。今日之宴,也可算得生平第一快事了。如何可以不痛飲一醉呢?」

  花蕊夫人與張太華,不敢違逆後主之命,口稱臣妾遵旨,便有宮女,替兩人換上大杯,斟滿了酒,一飲而盡。花蕊夫人也把這事,吟成宮詞道:

  梨園子弟簇池頭,小樂攜來候宴遊;
  試炙銀箏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後主這日,因聽梨園奏樂,興酣意暢,直飲至天色已晚,猶未罷宴。那殿中懸著的一顆明月珠,已是熠熠生光,真個似明月一般,照耀得如同白晝。這水晶殿,四圍都是琉璃鑲嵌而成,被那珠光映射,更加內外洞澈,纖悉畢具。坐在殿中,如在水晶宮裡一樣,愈加高興起來,便命左右進上酒來,連舉數觥,不覺大醉。

  花蕊夫人見後主醉得人事不知,便命停樂撤筵,同著宮女,把後主扶在沉香床上,輕輕的扶他睡倒,將鮫綃帳垂下。後主首一著枕,已是呼呼睡去,十分沉酣。花蕊夫人吩咐宮人,在床前小心侍候,徐徐退去。看視張太華時,見她也是兩頰紅暈,雙眼矇矓,已有十分醉意,知道她的酒量甚淺,今日飲得過多,難以支持。便命太華的隨身宮人,好好的扶持著她,回宮安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