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第一一二回 太后憶舊淚橫流 少年澆花交好運(1)


  話說唐才常聽說張制軍來此查學,吃了一驚,慌忙跟隨同學,出去迎接。只見那三寸丁谷樹皮似的張制軍,早出了轎一步步進來了。才常隨眾行禮,接到裡頭。張制軍逐一點名,點到才常等十多 個人,笑了一笑,隨道:「你們且站著,本部堂還有幾句話要問你們呢。」

  才常等知道不妙。張制軍點名畢,隨把才常等帶入密室,笑道:「你們都是有志的青年,本部堂很是關愛。你們對著本部堂,不必當作地方大吏看,只當作自己家裡的前輩看,有甚麼話,只管講,不必吞吞吐吐。本部堂聽得你們要起兵勤王,有這件事沒有?」

  唐才常聽了,只不作聲。張制軍道:「果然有這事,倒也是忠義的勾當,實說了並不難為你們。要不說呢,證據確鑿,怕也由不得你們。」

  才常道:「學生等安分讀書,不知道勤王不勤王,制軍從哪裡得來的消息?」

  張制軍道:「昨日拿到會匪,問出口供,搜出富有票,知道你們在這裡設立自立軍呢。你們要不認,本部堂會提來質對的。到那時王法森嚴,要抵賴也不能了。本部堂為愛才起見,才好好地問你,你們總要知道好歹才是!」

  唐才常知道再不能隱了,索性侃侃而談。稱說朝臣之闒茸,政治之腐敗,國亡之無日,吾黨為救亡起見,思舉義旗,掃除妖孽,洋洋灑灑,說上數千言。張制軍也很動容,很願超豁他。才常義不獨生,甘願與被拿的 黨人同死。張制軍道:「既是你執迷不悟,本部堂也沒法,這叫做愛莫能助。」

  於是唐才常與先獲的會黨,一共二十餘人,都辦了死罪。大通、新堤兩路人馬,也先後敗死。湖南党人,也被巡撫俞廉三捕斬了個乾淨。這件事發生之時,正兩宮駕幸太原之日,業經表明,又要回說慈宮聖母了。

  卻說皇太后駐蹕陝西撫署,很是悶悶。因房屋過於陳舊,潮濕異常。想到頤和園地址高爽,花木韶秀,不勝愴側。一日,跟宮眷們翦燭話舊,說到傷心處,不禁涕淚橫流。

  太后道:「我自年小時節,到這會子,受的苦不知多多少少。髫齡時候,命就極苦,因為老子娘不很疼我,所度日子,沒甚樂趣。姊姊要什麼,老子娘總聽她;我要什麼,沒有不遭呵叱的。等到選入了宮,示合長大得俏麗了,惹起眾人的嫉妒。虧得生性還不算蠢笨,仗著聰明伶俐,弄到結果,究竟被我排去眾難,獲得勝利。我才進宮時光,先皇帝倒很歡喜我,十分的疼我,憐惜我,其餘諸人,都不很顧盼。虧得我生了一個兒子,先皇帝的寵眷,總算沒有滅過。怎奈從此以後,遞交進了蹇運。先皇帝末年,忽然遘著重疾。洋兵恰又在那個時候,把圓明園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咱們避到熱河去。這一番的苦,諒 人家都已知道。

  「你們想吧,我這麼的年輕,先皇帝就背著我去了,兒子接著也跟了去。東太盾的侄兒,人很壞,覬覦著帝位。他又不是皇族,論起理來,很是不當。想起那時節所身受,再沒有難過似我的了。當先皇帝彌留時光,一切舉動,他已經不很明白了。我攜著他兒子的手,到他跟前,問他萬歲爺病到這個樣子,萬一千秋萬歲之後,誰該繼承帝位?他竟不能夠回答。其實為了變出意外,先皇帝與我,都不知所措。接著我又問他道:『這孩子原是萬歲爺的兒子呢。』他聽了這一句話,才張開雙目,放出垂異的目光,注視著我道:『繼襲正統,自然是他。』我聽了這句話,心中如釋重負。語後未久,就升遐了。

  「這幾句話,是先皇帝最終的官語,雖然隔上這麼許多年數,駕崩的情狀,一想起還宛然在目呢,差不多就是昨日的事情。自從兒子做了皇帝,我想總可以過幾年豫逸日子,不意他年才二十,又棄掉我去了。自此以後,身世全非,生平所巴望的榮華,因他死了,盡歸湮滅。並且東太后與我,性情很不相能,時時齟齬,日日興起困難。相處雖久,卒難言好,虧得兒子歿後五年,她也相繼凋謝。

  「光緒皇帝才只得三歲,就繼承進來做我的兒子。這孩子生的太弱,多病多痛,瘦到個不成樣子,雖然三歲了,還不能夠步行呢。他的老子娘撫育他,輒不敢與他飲食。他的老子是醇親王,你們早已知道,他的媽就是我的妹子,所以我撫養他一如己出。直到這會子,我為了他費盡了心,吃盡了苦,他還不曾健全。此外的險阻,都說不盡,你們也總知道,現在說也沒中用。凡是我巴望的事,沒有一樁不失望。」

  說到這裡,不禁失聲大哭起來。眾宮眷見了,也無不心傷淚落。太后又道:「人家瞧我,好似做了皇太后,沒一樁事情不愉快的。像方才講給你們聽的那些事,他們都不肯信的,並且我所受的苦,還不止此,只要一樁事辦差了,我就為眾矢之的。曾有禦史上章劾我,虧得我曠達,不為物囿,不然,早被他們氣死多時了!」

  太后雖然悲憤,隨扈諸臣,卻依然歌舞昇平,賡揚盛德,哪裡有一點蒙難艱辛的樣子?此時行在所下罪己的詔,求直言的詔,求人才的詔,變法的詔,嚴禁仇教排外的詔,重開經濟特科的詔,各種除舊佈新詔敕,雪片也似價降下。

  正在除舊佈新,忽又接到一個驚報:歸綏道鄭文欽,戕害掉洋員周尼思。太后怒道:「咱們這裡沒有辦妥,他倒又鬧出亂子來,不是要了我的命麼?!洋人何等利害,偏又去惹他!要尋 洋人的事,還是尋我的事好的多呢。」

  隨傳進軍機大臣榮祿、王文韶,問他歸綏的事情,該如何處置。榮祿道:「鄭文欽太不解事!照奴才意見,懇求皇太后重重懲辦他一下子,省得洋人張口,最好辦他個革職永不敘用。」

  太后道:「太輕,太輕。」

  王文韶道:「充發極邊,永不釋回,如何?」

  太后道:「這種混帳東西,沒天良的逆種,辦他個就地正法,已經是朝廷恩典了。」

  隨命擬旨,鄭文欽革職,就地正法;綏遠將軍永德,革職留任。又降諭旨懲處各省不能實力保護教士教民之地方官。太后回到行宮,肚子裡沒好氣。太監宮婢,知道太后脾氣,都不敢招惹。伺候了一回,都悄悄地走開了。太后獨個兒坐了一會子,忽然想起什麼,一 個人也不在眼前。抬頭望窗外,見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子,執著澆花筒,在那裡澆花,相離三五丈,望去不甚清晰。

  太后最喜歡青年子弟,凡滿員子弟,在宮當差的,太后見了,很是仁慈,常與他們閒談,殷勤詢問,差不多慈母對著愛子一般。現在因倉卒出狩,滿員子弟,不及隨扈,行宮裡都派著 漢人子弟,仍按照宮中舊例,清晨入宮,傍晚出宮,不准私自過宿。當下太后瞧見了那澆花的少年,隨敲著玻璃窗,喊問澆花的是誰。那少年抬頭見是太后,慌忙丟下澆水筒,雙膝跪下,高聲唱名道:「小臣西安電報局學生蔣敬亭。」

  太監聽得,忙趨人伺候。太后道:「澆花的那小子,倒很伶俐,好好的傳他進來。」

  太監領旨出去,霎時間早把蔣敬亭引了進宮。倒也虧他,見了太后,摘去頂帽,碰了四個響頭。碰畢頭,戴上頂帽,低頭跪著,聽候詢問。太后道:「你姓什麼?叫什麼?今年十幾歲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