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回 王相國一死報君 裕欽差刑牲誓眾(1) |
|
話說和約定得沒有幾個月,英人又掀波作浪,興起一個很大的風潮。這件事情,和議之初,朝裡有一位目光如炬的大臣,早已料到。這位大臣,為了此事,還把性命都丟掉了呢。此人姓王,名鼎,字定九,蒲城人氏,官居文淵閣大學士,為人耿直,疾惡如仇。山貝子奏請恩准通商,王中堂恰自東河查勘回京,聞得廣東撫事,有割地償銀的舉動,上章極言不可。 宣宗詢問穆彰阿,穆彰阿道:「釁起燒煙,不得煙價,洋人必不肯罷兵。禍結兵連,終非生民之福。再者軍用浩繁,兵端不息,所失怕不止此數呢。洋人軍利,得了恤款,定然感激天恩,不致再有意外。只要貿易盛旺,關稅定然起色,這五六百萬銀子,不過一二年工夫,就複了回來了。」 宣宗點點頭。王中堂知道穆彰阿蠱惑聖明,自請召對,侃侃力爭。宣宗竟不能批駁他一辭半語,只得起身道:「時光不早,朕該回宮了。」 王中堂碰頭道:「請皇上聽臣講完了話再回宮。」 宣宗不理,只顧走。 王中堂一時急迫,不及顧君臣禮制,膝行上前,牽住宣宗衣據道:「請皇上聽臣一言,臣今日所講,都關係著國家隆替,夷夏消長。」 宣宗絕據而入。王中堂滿腔忠憤,無處發洩。回到家裡,閉著門,就草了一道遺疏,疏中句句是血,語語是淚,把穆彰阿的奸滑,和議之失策,說得淋漓痛快。寫好遺疏,解下汗巾,竟悄悄的縊死了。無非想效著史魚屍諫,一死悟君,挽回國家的危局。等到 家人知道了,忙亂著灌救,哪裡灌救得醒! 這個消息,傳遞入穆彰阿耳朵裡,穆彰阿大吃一驚道:「定九尋死,不幹我事。這遺疏一上,我的官兒也要斷送在他手裡了。」 搓手頓足,急得個走投無路。正在發急,忽報軍機章京聶沄求見。穆彰阿道:「人家不自在呢,偏又有客來了,這個客也太不曉事,回掉了他完結。」 家人應了兩個「是」,退了出去。一時又進來回道:「聶老爺說,有機密要事,定要面回中堂呢。」 穆彰阿沉吟道:「機密要事,什麼事呢?且請他進來。」 一時家人引入。聶沄見穆彰阿,請過安,隨道:「王中堂出了缺,中堂知道麼?」 穆彰阿道:「死了也罷了,只恨他臨死還與我作對呢。」 聶沄道:「中堂所談,敢就是為那張遺折麼?」 穆彰阿道:「你也知道了。你想他這個人,可惡不可惡?」 聶沄道:「王中堂果然倔強不過。但是他這張遺折,萬不能動你一絲一毫,你老人家安如磐石呢。」 穆彰阿道:「上頭的脾氣,大概你也知道,他死得這麼可憐,無論如何,總也要看過一二分。本來有八分可信的,至此也要信到十分了。 何況和議的事情,上頭原是勉強答應的。」 聶沄笑道:「中堂深思遠應,料的何嘗不是?但這一張遺折總要奏了上去,上頭才會知道。倘然有人從中掯住了,或是換掉了,上頭沒有瞧見,又怎麼會知道呢?」 穆彰阿道:「天下哪裡有這麼好人,沒有托他,就替我悄悄的彌補好了呢。」 聶沄笑道:「不敢過承金獎,就是晚生替中堂彌補的呢。」 穆彰阿笑逐顏開,不覺忘了形,脫口呼道:「我的兒,你真孝順,我從今而後,格外的疼你。」 聶沄聽說,那副尊容,臊得猢猻屁股似的,紅得怪可憐。 穆彰阿覺著,隨道:「老夫一時樂極了,才把你自己兒子一般看待,你休怕臊。」 聶沄道:「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如何敢臊!」 穆彰阿道:「你怎麼掯住的呢?」 聶沄道:「晚生是換掉的呢。晚生聽得王中堂上了吊,知道其中必有緣故。慌忙奔去,見王中堂的兒子王伉捧著遺書,正在那裡哭泣呢。晚生瞧閱一過,知道此疏一上,于中堂前程很有關礙。心生一計,就向他道:『此疏一上,君家禍事到了。上頭與尊翁,原不十分合意。何況此番和局,原是上頭的意思,穆中堂不過是將順上意。尊翁遺折上把穆中堂詆毀得不遺餘力,這不是詆穆公,明是詆皇上,皇上一怒,君家怕就有非常大禍呢。』王伉這哥兒,經晚生這麼一嚇,果然不敢呈遞遺折。晚生就在他家,提筆代擬了一張,把那張真的抽了出來,並囑他們報了個暴病身亡,把縊死的事瞞了起來。」 說到這裡,便從靴統中摸出一張奏摺道:「這就是定九相國的遺墨。」 穆彰阿接到手,從頭至尾瞧閱一過,昨舌道:「險的很!險的很!老聶,你這個恩,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也沒別的東西謝你,來科會殿兩試,一個會元,一個狀元,我總叫他們留給你了。」 聶沄樂得眼睛一條線似的,不住的打恭稱謝。 原來這聶沄是涇陽選拔生,朝考一等,中了個戶部主事,走了穆彰阿腳路,得入軍機處充當章京。上科順天鄉試,又高高的中試了。所以穆彰阿便允他會狀兩元。誰料好夢不常,冰山難恃。到了禮部試期,穆彰阿給了他一個關節,遍囑四位總裁,十八位同考官。偏偏同考官裡頭,有一個倔強禦史,很喜弄左性,偏偏聶沄的卷子,分在他房裡,竟被他藏了起來。 定榜時光,四總裁相顧錯愕,商量著按房搜求遺卷,搜到這一房,那禦史道:「我於某夕不謹,致一卷為火所燼,榜發後,不得不自請議處了。」 眾人奈何他不得。會狀兩元,究竟沒有謀得,這都是後話。 卻說廣東的和局,奕山當時並沒有與義律約定沿海各省不能再事滋擾,好似廣東自廣東,中國自中國,全不相關的。所以和不到幾個月,重又棄好尋仇。東南各省又受了近二年的兵禍,這都是承山貝子情照顧成功的。當和局未定時光,東南大吏原沒一個不是主張征剿,閩浙總督顏伯燾、欽差大臣裕謙更是憤懣填膺,忠義發越。 顏制台奏請移節廈門,增兵戍守。裕欽差原官是兩江總督,宣宗知他辦事忠勤,才把他改授為欽差大臣,馳赴浙江,辦理洋務的。裕欽差在兩江任上,瞧見伊裡布步步退讓,心裡原很氣不過。現在自己做了欽差,一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聽得廣東議和消息,立即上章抗議,大旨稱:「義律心懷叵測,繳還定海之說,恐受其欺。請飭壽春鎮標官兵,仍行前進。」 奉到上諭: 所奏極是,洋人攻踞定海之後,焚燒搶掠,荼毒生靈。凡我士民,志切同仇,人思敵愾。裕謙此次赴浙,以順討逆,以主逐客,以眾擊寡,必當一鼓作氣,聚而殲敵。朕佇望該大臣迅奏膚功,懋膚上賞。欽此。 裕欽差奉到此旨,殺敵致果的精神,頓時振起十倍。可惜浙省洋面,並沒有大幫敵船,只定海、鎮海二口還有一兩艘英船,時來時往,把個裕欽差恨得牙癢癢地,傳令水陸各軍,遇見英船,務須設法焚剿。擒獲英船洋酋,從重獎賞。從來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英船到浙江的,也算他倒運。船隻是扣住了,人是擒獲了,並且裕欽差用法利害,解到 洋人,不問是兵是將,是商是民,一例剝皮處死。 那剝皮的刑法,最是慘酷不過,用小刀先把那人腦袋上割裂成幾條縫兒,就將水銀倒下,周身輕拍,等到皮裡腠外,沒一處不灌注滿足,才拎住割破的皮口,用力向下一脫,頓時活剝成個血人兒。論到人道主義,這原是很不行的事情。然而裕欽差此時只圖快意,哪裡管什麼人道不人道?這幾個月裡,不知被他活剝掉幾許 洋人。怒還未泄,又令軍民搜掘洋人屍首,架火焚燒。這種舉動傳佈到廣東,英人異常憤怒,誓必興師報復。 粵中和局既成,奉到諭旨,飭把寶山、鎮海等處調防的官兵,體察情形,酌量裁撤。裕欽差氣湧如山,隨向左右道:「中原從此多故,我輩不知死所了。」 說著時,外面送進一角公文,是廣東諮來的。拆開瞧時,見上面稱說:「英人將移兵入浙,報剝皮掘屍之恨。現聞有新到之火輪兵船,一俟齊備,即赴浙江。特此諮飭嚴防」等語。裕欽差道:「和局果然靠不住,但是上諭才令我裁撒防兵呢。我要遵旨,地方上定然失事,要保地方沒事,怕又犯了違旨之罪。現在沒奈何,只得具折請旨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