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七回 燒鴉片大揚國威 派欽差重翻舊案(1)


  話說林則徐奏摺拜發之後,不過一月開來,朱批早已奉到:「所繳鴉片煙土,無庸解京,飭即在虎門外銷毀完案。欽此。」

  鄧廷楨道:「咱們就這麼銷掉?還是出一張告示,叫洋人來瞧看瞧看呢。」

  林則徐道:「那是總要的。」

  於是林欽差、鄧制台、怡撫台,會銜出示。這一來,早轟動了合府的人,男女老少紛紛傳說,一傳十,十傳百,都詫為奇事,作當異聞。

  到了這日,來觀的人,真是人山人海,連澳門各洋人,都來瞧看。林則徐、鄧廷楨,排齊全副執事,乘坐綠呢大轎到虎門關外,監視瞧看。此時,一府兩縣已都在那裡伺候了。林、鄧兩公出了轎,入演武廳坐定,各官上來參謁過。林則徐問道:「預備了沒有?」

  眾人回:「都預備了,煙土二萬二千多箱,都在海邊,積疊成堆,銷煙池修築完工,鹽巴石灰等,也都置備齊全,只候大人鈞渝,即便動手。」

  鄧廷楨向林則徐道:「咱們出去驗看一會兒,再叫他們動手罷。」

  林則徐點頭稱是,隨起身踱出演武廳來。只見海灘上,兩個長寬各十五丈的水池被人們圍得個水泄不通,池旁堆著石灰、鹽包和像小山一般的煙土箱。林則徐喜道:「從此毒根兒被咱們拔除盡了。」

  水勇兵丁等,個個精神抖擻,都已預備停當,但等上頭發令。忽見一個藍頂官兒,手持大令,騎著馬,從演武廳上飛馳而下,傳令道:「大人有令,立刻銷煙。」

  此令一下,兵丁水勇把鹽巴投入水池中,再把鴉片編號登記,劈箱過秤,逐個切成四瓣拋入池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再投入石灰,水勇兵丁用力攪拌,鹽水沸騰起來,鴉片在鹽水和石灰的的作用下,終於化為一池池渣沫,隨著退潮的海水流入大海。中國人民見狀無不拍手稱快, 洋人狼狽不堪。

  鄧廷楨先行回轅,林則徐駐紮虎門,直等鴉片全部銷毀完竣,方才回去。這一來上宣國威,下慰民望,洋人懾伏,沒一個敢私發一句議論。林則徐回到行轅,一面具折奏聞北京,一面照會英國國主,請他約束商人,勿再運土來華。宣宗覽奏,甚為欣慰,遂下特旨,授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楨調為閩浙總督。

  林則徐涕零感激,接印之後,辦事愈益勤奮,傳齊各洋行通事人等,諭令:「洋船來粵,須先停泊澳門洋面,待查明船內並無夾帶鴉片一斤,才准進口開艙。」

  通事人等,無不唯唯遵命。這年秋季裡,各國商船來粵,無不遵諭在澳洋停泊,聽候中國委員查驗。只有英商不遵號令,所有商船,都配著兵船護送,聚泊在尖沙嘴,不聽查驗。

  委員立刻票明林制台,林制台怒道:「那還成什麼話,各國都遵號令,英人獨敢違抗,明明恃著他船堅炮利。若不挫他一下子,各國效尤起來,天朝的法度,不就蕩盡了麼!」

  道言未了,驚報又至,報稱英國火輪兵船吐密、嘩倫兩隻,泊在口外,攔阻遵結各船,不叫進口。林制台大怒,隨發令箭,令水師兵船出口驅逐。水師各將見林制台辦事認真,誰敢因循偷懶,揚帆出口,立即開炮轟擊。跟英船連開三仗,都是大勝。第一仗在九龍山,第二仗在穿鼻洋,第三仗在尖沙嘴。 英人見林制台聲勢利害,只得退出老萬山外。

  英領事義律寫信回國,討請救兵。輪船迅速,三五個月工夫,救兵已經調到,義律膽子頓時雄壯起來。行文照會,索償煙價。

  林則徐忙與眾幕友商議。一姓姚的幕友道:「這事都是義律一個兒主意。聽說煙土燒毀之後,義律應許各商,由英國國家照數賠償,都寫立了會單,叫各躉船回到英國倫敦庫中交兌。這麼看來,處心積慮,不是一日的事了。」

  林則徐道:「澳門西字新聞紙上載說.咱們這件事,英王曾與上下兩議院商量,兩院都說,此項貿易本幹中國例禁,曲原在我。律士丹衙門也遞稟請禁印度人栽種罌粟。地爾窪人也在倫敦作鴉片煙罪過論,大旨稱說『既壞 中國人風俗,又使中國人猜忌,于英人通商大局反有妨礙。』照這麼看來,英國國家似乎還沒有聯通一氣呢。」

  那幕友道:「自銷煙的消息傳入了外洋,茶絲兩項日見翔踴,銀鋪利息,漲到六分上下。義律遊說國王,稱說鴉片興衰,實於國計民生兩有關係,英王頗為所惑。不然,義律不過是個領事,哪裡調得到這許多兵船!」

  林則徐道:「猖撅到這麼田地,不停他貿易,天朝威靈掃蕩無餘了。」

  隨命幕友回文照複,責其不守臣節。其辭道:

  本大臣威震三江五湖,計取九州四海,兵精糧足。如爾小國不守臣節,即申奏天朝,請提神兵猛將,殺盡爾國片甲無存。其勿後悔。

  一面具折申奏朝廷。此時邊釁初開,內外諸臣都請閉關封港,並外洋各國一律停止通商,奉旨發交粵督議奏。林則徐見了交議的奏摺,笑道:「怎麼他們這麼不知外情,英吉利一國犯法,幹眾邦甚事!」

  遂親自擬稿複奏上去,大旨稱:「罰不及眾,必須示以大公。今以英人不遵法律,輒將恭順之各邦,一例峻拒,未免良莠不分。設各邦票問何辜,臣等即礙難批示。

  且自英人貿易斷後,他國頗欣欣向榮。蓋逐利者,喜彼絀而此贏,懷忿者謂此榮而彼辱。此中控馭之法,正可使其相間相睽,輸忱內向。若概與之絕,轉易聯成一氣,昔人所謂彼則聚而協於謀我者,不可不預為之防」等語。

  奏摺到京,「奉上諭依議。欽此」。林則徐奉到上諭,下令封港,調派師船,從廣州到澳門大小各口,悉令封禁。又出賞格,購募漁船蛋戶,有能出洋燒毀洋船,擊斃西兵者,除資給軍裝兵械口糧外,仍飭地方官查明家屬,以時周恤。從來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漁船蛋戶見了賞格,誰不爭先踴躍。因此 英人雖是船堅炮利,竟不能得著便宜。

  林則徐又行文閩浙江蘇等沿海省分,請他們協力防堵。閩浙總督鄧廷楨、兩江總督裕謙,敵愾同仇,都調水陸兵士到海口防禦。英人在廣東受了虧,火輪船、帆船向北飛駛,窺伺廈門。誰料閩督鄧制台早遣水勇,喬扮做商民模樣候在那裡。瞧見英船駛來,偷偷的蕩上去行近英船,大把火藥,一齊拋擲。

  英人不曾防備,火輪船帆船,頓時都著了火。英人忙著施救,損傷已經不少。那水勇人等,蕩著劃子,早收進內港來了。水師統領把令旗一揮,兵船齊都開出,二百餘門大炮,齊夥兒轟擊。 英人知道廈門有備,不敢駛入,轉舵北行,到浙江地界。

  見舟山備禦空虛,並力的攻擊。舟山雖也有著文官武將,無奈四面都是海,地勢孤絕,無險可守,支撐了一二天,究竟被英人奪了去。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壯志雄心,究也不過一瞑不視,完了他的孤忠亮節。等到撫台烏爾恭額率兵來救,舟山已經失陷多時。於是烏撫台具折北京,自請嚴加議處。這便是東南疆臣告急的警報。

  當下宣宗聚集廷臣計議,忽報英國兵船已駛抵天津海口,直隸總督琦善有奏報至。宣宗大驚道:「英人行軍,怎麼這麼的迅速?」

  隨取琦善奏本瞧時,大旨稱:「英人之來,無非為求撫起見。粵東燒煙之舉,辦理不無操切。春間,英人索價遭其詬逐,以致越境求撫」等語。宣宗道:「瞧琦善的奏報,英人尚還恭順。如果平反了煙案,諒總沒有什麼了。」

  廷臣自然齊聲附和。隨下旨著琦善來京陛見。

  不多幾日,琦善到京,宣宗立命召見。琦善造膝密陳,把過處都推在林則徐一個兒身上。並言:「英人船堅炮利,其國遠隔重洋,天朝兵力亦所難及。臣在天津宴其頭目,許以代乞天恩,派遣重臣詣粵,平反煙案,該頭目等無不涕零感激。聲言恩旨朝下,洋船夕退。」

  宣宗道:「天津口外的洋船都是輪船,另外還有別的船隻嗎?」

  琦善道:「都是輪船。」

  宣宗道:「共有幾多號數?」

  琦善道:「共有八艘。這火輪船的利害,真是從古至今不曾有過。沖波突浪,行駛如飛,風色的順逆,潮汐的漲落,一切都可以不管。臣知道本國的水師,萬難跟他們抵敵。趁這時光收撫了,免生意外許多周折。」

  宣宗點點頭,隨道:「你下去候旨罷。」

  琦善叩頭退出。次日下旨,命琦善馳赴粵東查辦,隨頒給欽差大臣關防。琦善請訓出京,自赴粵瞿查辦。那天津口外停泊的英船,見了恩命,果然悉數退出,轉舵回南。見過山東撫台托渾布,順著琦善意旨,具搞迎送如儀, 英人非常得意。

  卻說林則徐在廣東聞知琦善出京的消息,不覺拊髀歎道:「琦中堂誤盡蒼生,他老人家一來,廣東將士都解體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