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三回 獲賊首懦臣得意 見上諭權相驚心(1)


  話說額勒登保聽了舒舉人的話,笑道:「那麼情魔,虧你是老夫子呢!要是咱們當將帥的,就不行了。」

  舒舉人聽了,肅然謝過,於是賓主重談公事。舒舉人道:「旬日之間,川黔兩捷,軍務呢,順手很了。叵耐這班教匪,東流西竄,隨地蔓延,終不是個了局。官兵收復了地方,還要招集流亡,辦理各種善後的事,又未便跟著教匪追來逐去的趕。晚生為了這件事,千思萬想,費盡心機,總沒有個妥善的法兒。可巧昨晚想出一計,本來就要告知東翁的,因為裡頭稍有未妥的地方,現在德參贊既有公文來,那是很好的機會,這計策,正與他暗合,果然行了,教匪就此滅掉,也說不定呢。」

  額侯忙問:「什麼計策,這麼的利害?」

  舒舉人道:「就是德參贊來文所說堅壁清野的法子,勸令各地鄉鎮百姓,築造土堡,開掘壕溝,各自為守,賊人沒處擄掠,沒處煽勾,自然撲滅的就快了。」

  額侯喜道:「果然妙計,費神起一個底子回復他,咱們准聯銜兒會奏是了。」

  舒舉人應著,當下就複了一道公文去。德楞泰立刻題本,因明亮是兩朝老將,推他領了銜,大意稱說:「臣等自楚入陝,所經村莊皆已焚燼,蓋藏畢已搜劫,男婦皆已擄掠,目不忍見。已擾者恤,未擾者尤宜提防。查各州縣在城之民,有城池以為保障,其村落鄉鎮,僅恃一二隘口,鄉勇或遠不及防,或間道失守,倉皇逃避,不但衣糧盡為賊有,且備衛之火藥器械,反以藉寇而資盜。而各賊所至之處,有屋舍以棲止,有衣食火藥以濟急,有騾馬芻草以奪騎更換,有逼協之人為之鄉導負運。是以自用兵以來,所殺無慮千萬,而賊不加少。且兵力以保城為急,則村市已被虔劉,以保荊襄為急,則房竹安康,已難兼顧。為今之計,欲困賊必須衛民,莫若傷近賊州縣於大鎮,勸民修築土堡,環以深溝,其餘因地制宜,或十餘村有一堡,或數十村為一堡,賊近則更番守禦,賊遠則乘暇耕作。如此以逸代勞,賊匪所至,野無可掠,夜無可樓,敗無可協。如以大兵乘壓其後,殺一賊即少一賊,滅一路即清一路。近日襄陽紳士梁有糓等設堡團守,賊屢攻不能犯。此保障之成效,至川東各屬多有險峻山寨,只須令鄉民臨時移守其中,一如守堡之法,於以禦賊安民,必可刻期撲滅」等語。

  似這麼長規遠略,以為必定可以仰邀宸允,不意朱批下來,竟說:「築堡煩民,不如專禽首逆,所請著無庸議。欽此。」

  各路將帥的興頭,被這一桶冷水澆得透體冰涼。不多幾時,朝廷又特派勒保為湖廣總督,宜綿為剿匪總統。這兩位大臣,一味的貪財好賄,有功的不賞,有罪的不誅,將士愈益解體,匪勢愈益猖撅。高宗聞之,心愈愁悶。仁宗再三勸解,說:「這都是子臣沒福,乾隆年間,一竟很太平,才一改年號,就亂起來了,那不全都是子臣失德的緣故?」

  高宗道:「事情依舊是我管著,如何好說是你失德呢?」

  這日,仁宗到圓明園給太上皇請安,見太上皇盤膝兒坐在炕上,閉著眼宛如老僧人入定似的,嘴裡頭喃喃念誦,一個字也聽不清,不知誦的是何經咒。仁宗不敢驚動,又沒有賜坐的恩命,只得垂手侍立。一時和珅進來,見仁宗站著,也只得垂手侍立。忽見太上皇問道:「這兩個是誰?」

  和珅應聲答道:「是徐天德、孫士風。」

  太上皇聽了,依舊喃喃的念誦,一時誦畢,才與仁宗、和珅講話。太上皇說起要熱河避暑去,仁宗道:「今年不知怎麼,這裡天氣比了往年要熱好多呢,那邊氣候不知怎樣?」

  高宗道:「那邊樹木多,總好一點兒。」

  仁宗道:「太上皇高興,子臣理應隨侍。但這會子教匪還沒有平靖,軍務旁午,子臣留在京裡整理一切,也好使太上皇少勞勞心。」

  高宗道:「你要整理,那邊也好辦事呢。你的意思我也知道,無非為擾亂當口,咱們走了,京裡頭人心不免就要搖動。其實都是小孩子見解,我正為白蓮教擾亂,才要到熱河去。外邊人見咱們爺兒兩個,還這麼舒齊暇豫,不知咱們有怎麼高深的廟算呢!年年逛的地方,為了亂事就停止,那不是自己先慌張自己了麼,被白蓮教聽了去,擾的愈興頭了。」

  隨問和珅道:「你聽我的話錯了沒有?」

  和珅自然隨聲附和。仁宗不敢回駁,只得也答應了,當下散出。仁宗忽然想起那件事,隨叫住和珅問道:「太上皇方才講的什麼話,我聽不懂,你倒聽的懂?」

  和珅道:「皇上所問不就是太上皇喃喃誦念的話麼?」

  仁宗道:「不錯,就是那話兒。」

  和珅道:「那不是話,是個咒語,太上皇天縱多能,世界上所有各國各教的語言文字經典咒語,沒一樣不知道,方才誦的就是喇嘛教所有的喇嘛咒。」

  仁宗道:「喇嘛咒有甚用呢?」

  和珅道:「這喇嘛咒真是了不得,能在千里之外一刻之間,活生生把心上所恨之人立時咒死。不過行咒時光,喝問姓名須要旁人代答。太上皇方才喝問老臣,只道徐天德、孫士鳳,都是白蓮教首領,太上皇平日最恨不過的,才代答了這兩 個人名字。」

  仁宗道:「喇嘛咒這麼利害,你總也會的了。」

  和珅道:「老臣也是太上皇教授的。」

  仁宗聽罷嘿然。次日太上皇頒出誥諭,擇定五月初九日啟蹕,出狩熱河。

  高宗耽安逸樂,一年四季住的都是福地。春天住的是圓明園,夏天住的是熱河行宮,秋天住的是奉天故宮,冬天住的是京師大內。天下亂得江翻海倒,他老人家依舊沒事人似的逍遙巡狩。其實他也有他的長處,雖然終年遊逛,事情卻依舊辦理的,即如這會子住在熱河,軍報絡繹,半夜裡還常常批閱章奏呢。一夕,為了樁什麼事,叫太監軍機處去宣召軍機大臣。太監走了一趟,回奏軍機大臣都家去睡覺了,一個都沒有在那裡。

  高宗聽了沒好氣,隨道:「我還在辦事呢,他們倒那麼安逸,真都是福氣人兒。」

  太監道:「待奴婢到他們家裡去傳旨。」

  高宗道:「不用驚動他們了,章京還有個巴麼?」

  太監道:「奴婢才到軍機處,見那邊靜悄悄地,案上的燈兒也只黃豆大小的光亮,一個瘦子眯著眼,在那裡瞧書兒,軍機大臣回家的話,就是他告訴奴婢的,這瘦子是不是章京,奴婢也沒有問及。不過那麼一所大屋子,只剩他一個兒在那裡呢。」

  高宗道:「你去問問,是不是本署的章京?是,就召他來。」

  太監領旨而去,一時引了一個瘦臉摳腰的晶頂官員進來,叩頭兒見駕。高宗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人回奏:「微臣吳熊光。」

  高宗道:「你原衙門是哪一個?」

  吳熊光道:「微臣原職是通政司參議。」

  高宗道:「在軍機處當了幾多年數差?」

  吳熊光道:「五年多了,微臣還是乾隆五十六年調到軍機處的呢。」

  高宗道:「事情總熟悉的了?」

  吳熊光碰頭道:「微臣因賦性愚笨,公事到手,每不敢輕率從事,所以錯誤之處,還不很多。」

  高宗喜道:「能夠這麼就好。」

  當下就與他商議政事。也是吳熊光官運來了,奏對的盡都稱旨,高宗十分喜悅。

  次日,和珅入見,高宗就道:「軍機事情日繁,你有了年紀,未免有地方就要照顧不到,很該挑幾個人幫助幫助。」

  和珅未及答話,高宗又道:「傅森、吳熊光這兩個人,我看多還出息,都還能夠辦事,可叫他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有了這麼的好幫手,你也可以少費點子心思了。」

  和珅碰頭道:「太上皇體恤老臣,無微不至,老臣自當感戴,但傅森、吳熊光兩個,傅森也還罷了,吳熊光官才五品,於體例上似乎不很符合。」

  高宗道:「按照體例幾品的官才能夠在軍機大臣行走?」

  和珅道:「至少須三品呢。」

  高宗道:「要三品麼?那也很容易,吳熊光朕立賜他一個三品卿銜,那總可以了麼。」

  和珅叩頭道:「恩出自上,老臣何敢強爭。只是太上皇這個恩典,怕倒害了他呢。」

  高宗忙問何故,和珅道:「吳熊光家裡窮得很,軍機大臣例須開轎,平白的添出這筆開支,叫他力量裡哪裡辦的上?」

  高宗道:「那也容易,著戶部賞給他飯銀一千兩,總也不致困苦他了。」

  和珅碰頭道:「戴衢亨是狀元出身,官為學士,已經是四品了,在軍機當差的日子,也與吳熊光差不多,用吳不如用戴,還求太上皇聖裁。」

  高宗道:「派一個軍機,偏就有這許多的講究,狀元咧,榜眼咧,難道今兒是殿試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