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第十九回 鄭延平再複父書 張蒼水一拒清將(1)


  話說鄭渡聽了芝龍的話,回道:「我怎麼不勸,勸他不醒,我還哭了一場呢。臨走時,他也給我一封信,你老人家一瞧,就明白了。」

  隨即摸出信來,芝龍瞧時:

  四弟惠鑒:

  兄弟分別數載,聚首幾日,忽然被挾而去,天邪命邪!弟之多方規諫,繼以痛哭,可謂無所不至矣。而兄之忠貞自待,不特利害不足動吾心,即斧鉞亦不能移吾志。何則?決之已早,而籌之已熟矣。夫鳳凰翔翔千仞之上,悠悠於宇宙之間,任其縱橫所之者,超然脫乎世俗之外也。兄用兵老矣,豈有舍鳳凰而就虎豹者哉?惟吾弟善事父母,勿以兄為念。

  胞兄成功手啟

  ***

  芝龍歎道:「早知他有這麼能耐,我也不犯著在這裡仰人家鼻息了。」

  鄭渡道:「劉制台給他言,應許他不解兵柄。不入朝他還不肯答應呢。兩欽差到了那裡,他面子上說是接旨,暗地裡設伏據險,把水陸各軍排了數十裡的營帳,嚇得兩欽差逃命還不及,哪裡還敢捧旨讀詔。」

  父子正說著話,門上飛報聖旨下。芝龍慌忙頂戴出接。那欽使走上中堂,南面而立,宣讀道:「奉上諭,同安侯鄭芝龍嫋雄桀黠,陽稱歸命,陰懷叵測,朕實寒心。鄭芝龍著革去同安侯世職,安置高牆。欽此。」

  欽使讀過聖旨,笑向芝龍道:「本使奉上差遣,老勳藩須不能見怪。就請收拾收拾,伺候藩駕到了高牆,本使才好覆命。」

  芝龍這時,真是啞吧吃黃連,說不出的苦。只得收拾行李,帶領家眷跟隨欽使,到高牆去了。

  從此一步路也不能多走,一句話也不能多說,行動舉止,都有人監視著。

  芝龍雖在高牆受苦,他的兒子鄭成功,在海裡頭,挾著樓櫓,憑著風濤,擊楫揚帆,東沖西蕩,卻活潑得生龍活虎一般。

  取漳州,取仙遊,取揭陽,取普寧,築梧州城;又派兵到廣東救李定國;借兵與張名振,取舟山;改中左所為思明州,分所部為七十二鎮,設立儲賢館,儲才館,察言司,賓客司,印局,軍器局。各項官職,仇親兼適,賞罰無私,凡有便宜封拜,總穿著朝服,向永曆帝座位,抗手焚疏,稽首九拜,因此海上各將,沒一個不服他的明察,感他的忠義。正是:

  黍油麥秀,箕子亡國之悲;鐵馬金戈,放翁中原之夢。仗子房報韓之劍,焚世傑存趙之香。田橫自居島中,伍員不奔父命。志存恢復,事更難於崖山;節守孤臣,行不讓乎孤竹。

  清朝雖然兵精糧足,竟然奈何他不得。因為北人不諳水性,一到船裡頭,就要頭昏目眩。成功搴旗督將,踏浪如飛。因此清朝遣兵派將,出過三五回海,差不多沒一回不是全軍覆沒的。世祖沒奈何,只得再派人去招安鄭芝龍,又寫了一封很懇切的信,派 家人謝表,跟隨欽使到那裡,滿望他心回意轉。哪裡知道,謝表回來,依舊是一封空信。芝龍不敢隱瞞,奏聞世祖。世祖瞧那覆信,只見上寫著:

  嗟嗟,曾不思往衣貝勒之時,好言不聽,自投虎口,毋怪其有今日也。吾父禍福存亡,兒料之熟矣。前言已盡,但謝表日夜跪哭,謂無可回復,不得不因前言而申明之。蓋自古治天下,惟德可以服人,三代無論矣。漢光武海闊大度,推誠竇融;唐太宗于尉遲敬德,朝為仇敵,一見而待以腹心;宋太祖時,越王俶全家來朝,二月遺還,群臣乞留章疏,封固賜之,皆有豁達規模,故英雄樂為之用。

  若專用詐力,縱可服人。而人本必心服,況詐力之必不能行乎。自入閩以來,喪人馬,費錢糧,百姓塗炭,赤地千里,已驗於往時。茲世子傾國來已三載,殊無希謀異能,一弄兵于白沙而船隻覆沒;再弄兵於銅山而全軍殲滅。揚帆所到,而閩安便得。羅源殿后,而格商授首,此果有損邪?益邪?不待析而明矣。且姜鑲、金聲桓、海時行,豈非剃髮之人哉?

  大丈夫磊磊落落,光明正大,皎如日月。寧效詐偽之所為,苟就機局,取笑當時,試思損無數之兵馬,費無稽之錢糧,殺億萬之生靈,區區爭頭上數莖之發,大為失策,且亦量之不廣也。誠能略其小而計其大,益地足食,插我弁眾,罷兵息民,彼無詐,我無疑。如此,則奉清朝正朔,無非為民生地也,為吾父屈也。文官聽部選,錢糧照前約,又非徒為民生計,為吾父屈也,將兵安插得宜,則清朝無南顧之憂,海外別一天地,兒效巢由嚴光,優遊山林,高尚其志耳。兒志已堅而言尤實,毋煩再役。乞赦不孝之罪焉。

  ***

  世祖歎道:「真是忠臣,可惜沒法子招安他。我不懂明朝忠臣,怎麼這麼的多?宏光的史可法,隆武的黃道周,永曆的瞿式耜,都是沒有批評的。就張名振、張煌言始終為著魯監國。何騰蛟、鄭成功,頭起奉著隆武,後來奉著永曆,也都是百折不撓。經不起現在又跳出什麼孫可望、李定國來,幫著他們擾。光景升乎日子,我是望不見的了。」

  說畢長歎。信郡王鐸尼道:「主子春秋正富,何必出此不祥之語。前天接到浙中探報,張名振已於上月得病身故,朝廷又除掉一個大害。自今只有孫可望、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幾 個人了。人總逆不過天,隔上四五年,這幾個人都死絕了,就沒有事了。」

  世祖道:「四五年後的事,誰還知道?就拿目前而論,張名振臨死,把所部並歸張煌言,煌言又強盛了。再那永曆帝,爵賞又是濫不過,孫可望封了秦王,李定國、白文選等都封了王。那些人受了他王號的哄騙,一個個替他出死力。這會子又新封鄭成功為延平王,張煌言為兵部尚書,看來太平的福氣,只好讓小輩享的了。」

  貝子落托道:「主上仁恩廣被,待到明臣家屬,就未免過於寬厚,所以他們敢這麼的猖獗。像鄭成功的老人,張煌言的老子,都沒有治罪。依奴才愚見,只要把明臣家屬,狠狠懲辦一下,他們自然就不敢了。」

  世祖道:「鄭芝龍是投降來的,不用提起。那張煌言,我還要招安他呢。上月寄諭江督郎廷佐,叫他招安,不知辦的怎麼樣了?這些人戰又戰他不下,除了招安還有別的法子麼?」

  說著,兩江總督郎廷佐封奏恰好遞到,拆開一瞧,大致稱說明臣張煌言不受招安的意思,結未還附著煌言複書,其辭道:

  夫揣摩利鈍,指畫興衰。庸夫聽之,或為變色而貞。則不然,其所持者;天經地義,所圖者國恨君仇,所期待者,豪傑事功。聖賢學問,故每膻雪自甘,膽薪彌厲,面卒以成功。古今來何可勝計,若僕者將略原非所長,只以讀書知大義。痛憤國變,左袒一呼,甲眉山立,峗峗此志,濟則顯君之靈,不濟則全臣之節。遂不惜憑履風濤,縱橫鋒鏑之下。迄今余一紀矣,同仇漸廣,晚節彌堅。練兵,海只為乘時,此何時也。

  兩越失守,三楚露布,八閩羽書,雷霆飛翰。僕因起而匡扶帝室,克復神州,此忠臣義士得志之秋也。即不然,謝良平竹帛,拾黃綺衣冠,一死靡他,豈諛詞浮說足以動其心哉!乃執事以書通,視僕僅為庸庸末流,可以利鈍興衰奪者。

  譬諸虎僕戒途,雁奴守夜,既受其役,而忘其哀。在執事固無足怪,僕聞之,怒髮衝冠。執事固我明,勳舊之裔,遼陽死事之孤也。念祖宗之恩澤,當何如怨憤;思父母之患難,當何如動念。稍是轉移,不失為中興人物。執事諒非情薄者,敢附數行以聞焉。

  ***

  世祖搖了搖頭,歎向臣下道:「朕看做皇帝,還不如做和尚的好。只要瞧西藏達賴,何等自在!何等尊榮!朕哪裡比得上他。有了一日,脫卸了萬機,擇一處山明水秀的地方,焚香拜佛,悟道參禪,享受下半生清福,倒也很有趣味的。」

  群臣面面相覷,一句話也不敢回答。

  忽報洪經略奏報到。世祖拆封一瞧,見奏的是明將孫可望,單騎歸命,不覺大喜。隨下旨孫可望著來京聽封。原來孫可望,原名可旺,是張獻忠的部將。獻忠大殺川民,可望與李定國、白文選等,曾經跪地泣諫過,因此部眾都很推服他。獻忠伏誅之後,可望率領獻忠余部,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白文選、馮雙禮等,雄據雲南,一方獨霸,自稱為平東王。那時雲南有兩個寶貝,一個是在籍禦史任撰,一個是禮部主事方于宣。

  這任、方兩寶貝,就倡議尊可望為國王。可望大喜,就叫他兩個制起鹵簿,定起朝儀來。真是山中無虎狗稱王。擬定國號叫後明,以干支紀年,改制印篆為九疊,鼓鑄錢幣,叫做興朝通寶,設立內閣九卿六部科道各官。就叫任撰為吏、兵兩部尚書,方于宣為翰林院編修,李定國等都封了王。拆掉呈貢、昆陽兩座城子,就把磚石建造四王府。又毀掉萬余間民居,辟作演武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