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七八回 中山興獄抱奇冤 東平立石遭橫禍(2)


  哀帝連年患病,對於馮氏一案,心中雖不能無疑,竟全憑傅太后主意辦理。自從此案發生,朝中群臣公正者知其冤枉,無不憤歎;巧佞者便想遇事生風,借此取得富貴,天下遂從此多事。先是司隸解光及待詔黃門李尋皆以通天文進幸。哀帝數問以事,李尋又舉薦夏賀良善知歷數。

  哀帝使待詔黃門,至是夏賀良因上言漢家歷數中衰,當再受命。成帝不應天命,所以絕嗣。今陛下久病,災異屢見,此乃上天垂譴,急宜改元易號,乃可延年益壽,生育皇子,消除殃咎。哀帝臥病既久,見了此奏,心想不妨試從其言,或有效驗。遂下詔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自加稱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又改漏刻為百二十度,佈告天下,使明知之。

  過了月餘,哀帝病仍如故,並不差減。夏賀良又請變更朝政,朝中大臣皆以為不可。夏賀良遂奏言大臣皆不知天命,宜將丞相及御史大夫罷免,以解光、李尋輔政。哀帝正怪夏賀良所言無驗,今見其竟欲干預用人行政,因此發怒,下詔罷去改元易號之事,將夏賀良下獄誅死,解光及李尋皆徙敦煌郡。

  夏賀良等雖然失敗,不久卻又有一班人仿照張由、史立方法,竟得成功。其時正值建平三年,無鹽危山地方,一日土忽自起,蓋在草上開闢一條道路,儼如人工築成。又鄰近瓠山地方,有石在山腰上自行起立,計高九尺六寸,移開一丈,闊四尺。一時遠近之人傳為奇事,爭往觀看。無鹽本屬東平國管領,事為東平王劉雲所知。劉雲乃東平思王劉字之子,宣帝之孫,性好奇異。聞報驚以為神,立與其後謁親往祭之,又命工人刻石像,所立之石束以草,為神主,立廟祭之。在劉雲意思本欲求福,誰知卻有人向闕下上書,告他咒詛主上,劉雲反因此得禍。

  當日上書告發者有二人,一複姓息夫名躬,一姓孫名寵。

  息夫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少從博士學習《春秋》。容貌壯麗,見者莫不稱異。與孔鄉侯傅晏同郡,素相交好,借其勢力交遊日廣。孫寵長安人,以遊說顯名,曾為汝南太守,免官回裡,遂與息夫躬深相結納。二人皆因上書得為待詔。說起待詔,本是一個虛銜,並無實職,官卑俸薄,息夫躬甚覺無聊。因見張由告發馮昭儀,事後竟得賜爵關內侯,心中不勝羡慕。於是日夜留心探聽時事,希望有機可乘,仿照張由辦法,便可發跡。

  此次競被他探得劉雲祭石之事,不禁暗喜,急喚到孫寵秘密商議道:「主上病久不愈,又無繼嗣,關東諸侯各懷陰謀,今無鹽大石自立,遂有邪人私議以為背日泰山石立,宣帝龍興,所以東平王與其後日夜祭禱,意在咒詛主上,欲圖非分。又後舅伍弘以醫得幸,出入禁門,恐有霍顯之謀、荊軻之變。事勢若此,今出而告發,必能成功,此封侯之計也。」

  二人議定,尚恐人少不能取信,又約中郎右師譚同托中常侍宋弘代奏。哀帝病中見奏,正觸所忌,大為嫌惡,遂將奏發交有司查辦,有司奉哀帝命令,便傳到東平王后併案中一干人犯,嚴加刑訊,逼取口供,複奏哀帝。據說東平王后謁供稱,使巫傅恭婢合歡等,祭祀詛咒主上,為劉雲求為天子。劉雲又與知災異人高尚等夜觀天文,指示星象,言主上病必不愈,劉雲當得天下,山石自立,即宣帝崛起之驗也。於是有司請誅劉雲。

  哀帝下詔廢為庶人,徙居房陵,後謁及伍弘等皆處死刑。當日辦理此案,乃由朝廷派遣官吏前往東平,會同地方官審訊,及定罪之後,冬月將盡,便要行刑。廷尉梁相見了案卷,心疑其中情節不實,恐承審官吏也如史立,有意誣陷,屈害多人。他職本刑官,見有疑案理應審慎,奏請哀帝,將此案人犯解到長安,再委公卿複訊。此奏既上,尚書令鞫譚、僕射宗伯鳳以梁相所請甚是,可以允許。哀帝病中心多疑忌,暗想此三人因見我病久不愈,懷有二心,希望此案越過冬日,便可減死,並無討賊疾仇之意,乃下詔將梁相鞫譚、宗伯鳳皆免為庶人。

  時丞相平當已死,哀帝拜王嘉為丞相,封新甫侯。王嘉字公仲,平陵人。為人剛直嚴毅,甚有威儀,素為哀帝所敬。對於東平一案,心中也疑有冤,因見哀帝正在盛怒,不敢進言,於是此案遂定。東平王劉雲聞知被廢,即日自殺。王后及伍弘等竟皆誅死。哀帝擢孫寵為南陽太守,右師譚為穎川都尉,宋弘、息夫躬皆為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哀帝又想借著此案封一幸臣為侯。未知幸臣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