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一一一回 襲遼東小國啟釁 定朝鮮兩將無功 |
|
話說元封二年夏六月,有芝生於甘泉齋房,九莖連葉。武帝以為祥瑞,下詔大赦天下。一日忽報朝鮮起兵攻殺遼東都尉涉何。武帝遣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率兵討之。說起朝鮮,自從周武王封與箕子,傳國四十餘世。當戰國之時,屬燕國,漢初以其地僻遠難守,修復遼東邊塞,至浿水為界,及燕王盧綰,棄國逃入匈奴,有燕人衛滿,聚眾千餘人,東走出塞,度浿水,居秦故空地,降服諸夷,並燕齊亡命之徒,自立為朝鮮王,建都王險。惠帝呂後之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見衛滿強盛,與之立約,使為外臣,禁約塞外蠻夷,勿得侵犯邊境。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者,不得阻止。 於是衛滿借其兵威財力,征服近旁小邑,地方數千里。傳至其孫右渠,既未入朝中國,又多誘致亡命漢人。至是有真番辰韓國,欲上書入見武帝,複被右渠阻遏不通。武帝聞知,乃使涉何往使朝鮮,責備右渠。右渠不肯奉詔。涉何見其倔強,心懷憤怒。及至回國,右渠使其裨王,一路護送。到了浿水邊界,涉何暗囑禦者,出其不意,刺死裨王,即渡浿水,馳入邊塞。還報武帝,說是殺了朝鮮將官。武帝聞說甚喜,不加細問,便拜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 朝鮮人見其裨王被殺,報知右渠,右渠大怒。正在無從發洩,忽聞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相隔不過一水,遂遣將領兵,乘其不備,襲攻遼東,竟將涉何殺死。武帝大怒,募集天下死罪囚徒,充當兵卒。令楊僕、荀彘帶領,往討朝鮮。朝鮮王右渠得報,急分派將士固守險要地方,以防漢兵到來。 楊僕、荀彘二將奉命,各率人馬五萬,分道出征。楊僕由齊地乘船,東渡渤海,荀彘卻由遼東迸發,約定會攻朝鮮京城。 楊僕水道行程較速,自領兵隊七千,先渡渤海,到了列口地方。 照約應在此處等候苟彘,一同進兵。楊僕自恃前功,冒險輕進,也不等後隊到齊,獨率七千人,直到王險城下,傳令攻城。朝鮮王衛右渠,早有預備。聞知漢兵到來,遣人出外探聽。據回報說只有七千人馬,衛右渠見漢兵甚少,遂命大開城門,出兵迎敵。兩下交戰一陣,漢兵寡不敵眾,死傷大半,其餘四散逃生。楊僕戰敗,與部眾相失,落荒而走。逃至深山之中,藏匿十餘日,漸漸收集敗卒。計算三停人馬,折了兩停。楊僕遭此大敗,只得退兵,靜待荀彘到來。誰知荀彘兵到浿水,遇見朝鮮兵隊,阻住去路,彼此相持多日,勝負尚未能決。 武帝見二將未能成功,心想朝鮮小國,不值得勞動大兵。 且恐師出無功,反被蠻夷看輕,不如乘此兵威,遣使諭令求和,便可息事。乃遣衛山為使,往諭右渠,曉以利害。右渠一見使者,頓首謝罪,說是自己早欲求和,但恐漢將用計誘殺。今見使節,情願歸附,即令太子隨同使者入朝謝罪,並獻馬五千匹,又送到許多糧食,犒賞兵士。衛山既與右渠約定,克期帶領太子起程,右渠遣眾萬餘人,各持兵器,護送太子。將渡浿水,衛山見朝鮮兵容甚盛,疑其中途為變,便與荀彘商議,二人意見相同。乃向朝鮮太子說道:「太子既已歸降,宜令從人勿持兵器。」 太子聽說,亦疑漢將與使者有詐,於是不渡浿水,自引人眾回去。衛山見事不成,只得回報武帝。武帝怒其失計,立將衛山斬首,一面遣人催促二將進兵。 荀彘奉到武帝命令,督宰軍隊,奮勇殺敗敵兵,渡過浿水,一路殺到王險城下,遣人約會楊僕一同攻城。此時楊僕後隊亦已到齊,聞信立即拔營前進,到了王險城南駐紮。荀彘早已率同部下,圍住西北兩面,進力攻打,望見楊僕兵到,又遣人催促進兵。 楊僕心想荀彘久為侍中,素得武帝親幸,所部將士皆燕代人,生性強悍,又兼乘勝而來,其氣甚驕,以為朝鮮即日便可蕩平,所以拼命攻打。我部卒皆齊人,浮海東行,遇著風波,已受損失,先與右渠戰得大敗,挫了銳氣,軍心恐懼,自己也覺慚愧。因記起前次與路博德圍攻番禺,出盡死力,欲占首功,結果反被路博德坐享現成。如今何不也學路博德,一任荀彘急攻,我只安坐待降,豈非善策。楊僕想罷,遂向來人含胡答應,吩咐將士,就城下排陣,搖旗呐喊,虛張聲勢,並不實力攻擊。因此荀彘獨力圍攻數月,尚未能將城池打破。 當日王險城中被圍日久,朝鮮王右渠一意固守,卻有一班大臣路人、韓陰、王唊等,心恐城池失守,自己身家不保,私自會議,意欲投降漢軍。因見荀彘兵隊兇猛,恐其不肯納降,楊僕來勢和平,想是容易說話,遂遣人出城徑赴楊僕軍中,說明來意。楊僕大喜,立允其請,彼此商議降約,使者往返數次,尚未決定。荀彘又遣人來與楊僕訂期協助攻城,楊僕一心希望受了朝鮮之降,更無心事進兵。 荀彘一連來約數次,楊僕只是按兵不動。荀彘見楊僕不肯如約,不免動怒,又不知他是何意思,遣人打聽,方知楊僕與朝鮮約降。荀彘便也遣人招降朝鮮,意在獨佔大功,不與楊僕共事,因此二將不睦。朝鮮人見漢將彼此爭功,也就心存觀望,不肯便來投降。 事為武帝所聞,心想將帥不和,必致誤事,遂召到前濟南太守公孫遂,命其前往軍中,決定和戰,並許以便宜從事。公孫遂奉命行到朝鮮,先至荀彘軍營,見了荀彘,問以軍情。荀彘道:「朝鮮當破久矣,所以未破者,只因屢次與樓船將軍約期會攻,樓船將軍不肯進兵,以致誤了軍事。據愚見推測,樓船將軍初與敵人交戰大敗,已犯失軍之罪;今又與朝鮮私自和好,卻不見朝鮮到來投降,諒系有心反叛,若不急行設法,恐其密與朝鮮通謀,共滅吾軍。」 公孫遂聽說,十分相信,遂亦不向楊僕問明,竟與荀彘議定一計,遣人持節往召楊僕,速到左將軍軍營會議軍事。楊僕與荀彘生有意見,本不肯到他營中,今因使者相請,坦然到來。誰知公孫遂一見楊僕,即喝令荀彘部下,將楊僕拘執,軟禁軍中,一面遣人持節曉諭楊僕部下,統歸荀彘率領。楊僕部下見了使節,以為使者奉詔行事,誰敢不服。公孫遂事畢,辭別荀彘,回京覆命。 荀彘既兼統兩軍,便下令將王險城四面圍住,日夜架起雲梯攻打,朝鮮大臣路人、韓陰、王唊等,見事勢不佳,相率出城投降。過了一時,尼溪、相參又使人刺殺右渠來降。複有朝鮮大臣成己,仍據住王險城,與漢兵抵抗。荀彘令降人曉諭朝鮮人民,共誅成己。於是平定朝鮮全境,設置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武帝召荀彘回京,荀彘于路,聞說公孫遂回京,武帝怒其專擅,下獄伏誅,心中十分恐懼。及至長安,武帝將荀彘發交有司訊問,有司傳集楊僕,訊出實情,奏明武帝。荀彘竟坐爭功相嫉,貽誤事機,斬首於市。楊僕亦因不待苟彘,先行交戰,以致將士死亡過多,罪當伏誅,贖為庶人,不久也就病死。 武帝既遣兵東討朝鮮,又欲西通大宛諸國,所遣使者,一歲之中多至十餘人,往來取道樓蘭、車師二國。二國辦理供應,甚以為苦。後遇漢使到來,不但不肯供給,反劫取其貨物。又時為匈奴耳目,使匈奴出兵遮阻漢使。使者歸告武帝,並言二國兵弱,易於征服,於是武帝又欲興兵西討。未知武帝如何發兵,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