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〇一回 陷李文謁居助虐 告張湯趙王復仇


  話說張湯看畢武帝發交文書,正中其意,不覺大喜。原來書中乃是告發李文,說他種種舞弊作奸,至上書之人,卻並不載姓名。武帝方信任張湯,何曾知他二人有隙,見了此書,又命張湯查辦。張湯得書,如獲至寶,心想我正苦未得方法害他,卻不料有此機會,也是他命該喪在我手。但不知此匿名書,究是何人所上,竟能如此湊巧,必非無因。

  張湯將文書反復看了數遍,沉思半晌,忽然悟道:「不消說得,定是此人所為。除卻他更無人能體貼我心事,出此妙計。」

  於是張湯便將李文提到審問,嚴刑逼供,李文受不起刑法,只得按款招認。張湯錄了供詞,複奏武帝,說是所告皆實,李文應處死刑。武帝批准。

  不過幾日,李文遂結果了性命。張湯正在十分快意,不料一日,武帝忽然記起此案,心想李文所犯罪狀,既是確實,那告發之人,不妨自出姓名,又何必匿名上書?此中情節可疑。未據張湯聲敘,因召張湯問道:「告發李文之人,曾否查明蹤跡?究竟因何而起?」

  張湯被問,暗吃一驚。心想我雖明知其人,卻不能對主上說出,一時心急計生,假作驚疑道:「此事大約是李文故人,與他有怨,所以出頭告發。」

  武帝聽了,默然不語。

  讀者欲知告發李文之人,到底是誰,其人又未向張湯言明,張湯如何知得?原來張湯平日選取許多苛刻狡猾之人,用為屬吏,又以恩惠買結其心,使作自己爪牙。中有一人姓魯名謁居,現為禦史府吏,乃張湯最心愛之人。謁居知李文為張湯所痛恨,因想出此計,遣人上書詣闕告發。

  張湯卻也料出此事是謁居替他出力,二人見面,並未明言,彼此兩心相櫻不料無意中忽被武帝問起,張湯若據實說出,無奈謁居是他屬吏,武帝性本英明,必疑其中有弊,究問起來,如何是好。所以張湯便將輕輕一語,遮掩過去。

  如今李文既死,張湯心中感激謁居,正想提拔他官職。偏是謁居無福消受,忽得一病,臥床不起。他本異地之人,來到長安,寄居人家,只有一弟,並無眷屬。張湯聞說謁居臥病,放心不下。一日,屏卻從人,私自來到謁居家中視病。謁居病臥床上,兩足酸痛,口中不住呻吟。張湯見他病勢沉重,無人服事,甚不過意,便親自動手,替他撫摩雙足,謁居再三推辭,張湯執定不肯,謁居只得由他。

  讀者試想,張湯與魯謁居並非親戚故舊,一個三公,居然降尊服事小吏之病,真是奇談。古語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張湯做此暖昧之事,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誰知隔牆有耳,竟被一人探得。

  也因張湯平日害人過多,如今惡貫滿盈,遂由此引出許多冤對。

  先是趙國人民,多以冶鑄鐵器為業,趙王劉彭祖,借此抽捐得了一筆大宗收入。自從張湯建議,將鐵器歸官專賣,各地設立鐵官,禁止人民私鑄。趙王失了此項利益,心中不甘,便藉故與鐵官爭訟。事歸張湯審辦,張湯袒護鐵官,判斷趙王無理。趙王心中憤怒。張湯又使魯謁居查辦趙王,趙王因此也怨謁居,於是密遣心腹之人,暗查張湯過惡。來人奉命到了長安,終日偵察張湯舉動,恰好張湯來看謁居之病,被他探得此事,連忙飛報趙王。趙王聞報大喜。

  說起趙王劉彭祖,生性巧佞,對人卑諂,居心卻甚深刻,喜言法律,常藉口辯傷人。他本武帝之兄,自從景帝時受封,在國日久,所為每多不法。漢廷委來相與二千石,欲依法律究治,未免有礙彭祖。彭祖卻想得一種抵制之法,每遇相與二千石初次到任,先用手段將他籠絡。瞞著眾人,身穿皂布單衣,假作隸役,前往迎接,並替他掃除館舍。又恐此種手段,尚不見效,當相與二千石人見之時,必用詐術多設疑難之事問之。

  相與二千石應對之間,若有失言,犯了忌諱,彭祖便將所言,逐一記下。待到相與二千石意欲究治他不法之事,便將所記言語,提出挾制。如挾制不遂,即行上書告發,並誣以營私納賄。

  當日趙相及二千石,墜在彭祖計中,在任不久,往往得罪去官,大者坐死,小者被刑。後來之人,知得彭祖利害,不敢究治,於是一國政權,皆歸彭祖。彭祖又上書武帝,自請督捕國中盜賊,每乘夜帶領兵卒,巡察邯鄲城中,因此使者及過客往來趙國,知得趙王奸險,都不敢在邯鄲住宿。前次生父偃伏誅,亦由彭祖首告。如今張湯與他作對,可謂遇見勁敵。

  當日彭祖得了報告,立即上書武帝,告發此事。說是張湯身為大臣,史謁居有病,張湯竟至為之摩足。觀其情形,大有可疑,必是二人平日,通同做下重大不法之事,所以如此,應請從嚴究治。武帝得書,發交廷尉查辦。廷尉奉命往捕謁居。

  謁居早已病死,卻將其弟拿到。廷尉向之訊問。謁居之弟,自然不肯供招。廷尉見案情尚未明白,不能釋放,便令暫行收系。

  無奈當時罪人極多,犯人皆滿,遂將謁居之弟拘禁導官。一日,張湯因辦理別案人犯,到了導官,望見謁居之弟。張湯心生憐憫,原想替他設法出脫,但因自己現被趙王告發,犯了嫌疑,當著眾人之前,未便露出形跡,於是假作不識,置之不理。謁居之弟因兄連累,無辜被系,正在冤憤填胸,滿望張湯為之出力解免。如今見了張湯,方欲上前訴苦,張湯卻望望而去,如同陌路一般。他是粗人,何曾理會張湯深意,便以為張湯果然絕情,心中怨恨,竟使人上書告說張湯與謁居同謀陷害李文。

  武帝先因告發李文之書,不列姓名,已自生疑,今見此書,便有幾分相信,遂又命禦史中丞減宜查辦。

  說起減宣自被衛青舉薦,得為廄丞,辦事頗有成績。武帝擢為禦史中丞,命其幫同張湯訊辦主父偃及淮南反案,被他誣陷致死者不計其數。當日一班酷吏,都稱讚他敢決疑案。此次奉命查辦張湯,減宣暗自歡喜。原來減宜也與張湯結下冤仇,如今落他手中,豈肯輕易放過?便將此事徹底查究明白,作成文書,尚未複奏。誰知一波未平,一波複起。此時丞相李蔡,早因犯罪下獄自殺,武帝拜莊青翟為丞相。

  一日,忽報有人偷掘孝文帝園中埋葬之錢,莊青翟便約張湯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許諾。及到武帝御前,張湯心想惟有丞相四時巡行園陵,如今被盜,是他失于覺察,應行謝罪,與我職守無關,我又何必替人分過,於是站立不動。莊青翟只得獨自上前奏明此事,叩頭謝罪。武帝見奏,即命禦史查究此案。張湯便想趁此陷害莊青翟,奪他相位。

  讀者試想,張湯自己被人查辦,正在危險之際,不知格外謹慎;反要設法害人,可謂膽大已極。未知張湯如何算計,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