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四回 蕭何推賢得替人 曹參為相飲醇酒(1) |
|
話說齊王劉肥聽從內史之言,依計行事,便將城陽一郡之地奉獻與魯元公主為食邑,尚恐不能博得呂後歡心,又請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呂後見齊王十分討好,果然回嗔作喜,立即允准,自己親帶惠帝及魯元公主,來到齊王邸中,張樂宴飲。 惠帝因呂後欲毒齊王,心想我欲尊敬大哥,反致害他,此數日正在愁苦,要想設法保護,今見彼此和好,心中始安。是日母子兄弟痛飲極歡而散,齊王因此遂得安然回國。齊王回國數月,適值漢相國蕭何身死,齊相曹參遂被召為相國。 是年秋七月,相國蕭何病重,惠帝聞知,車駕親臨視疾,因見蕭何病已不治,便問道:「君百歲之後,何人可以代君之位?」 蕭何答道:「古語有雲:『知臣莫若主』,惟陛下自行選擇。」 惠帝因記起高祖臨終之言,又問道:「曹參何如?」 蕭何聞言,正合本意,遂頓首道:「陛下已得其人,臣死可以不恨。」 惠帝又安慰一番,然後回宮。不過數日,蕭何身死。 蕭何身為漢相十餘年,所買田宅,必擇窮僻之處,居家不肯修治牆屋,人問其故,蕭何道:「後世子孫若賢,當學吾之儉,不賢亦不至為勢家所奪。」 呂後、惠帝因念蕭何是高祖第一功臣,命葬於長陵之東,賜諡為文終侯,使其子襲爵為酂侯,後來蕭何子孫,每因絕嗣或犯罪,失去爵位,朝廷往往求得其後,續封酂侯,直至王莽敗時始絕,當日功臣無與為比。清人謝啟昆有詩詠蕭何道: 成陽圖籍得周知,厄塞山河指掌窺。 轉漕獨肩關內任,買田能釋漢王疑。 無雙國士追亡者,第一功臣孰代之? 清淨興歌遵約束,治平允作後賢師。 蕭何既死,惠帝即遣使往召曹參。卻說曹參自從高祖六年到了齊相之任,此時天下初定,齊地廣大,王又年少,曹參乃盡召長老諸儒,問以治國之道。儒生百余人,所言人人各異,曹參心中疑惑不決。聞膠西地方,有一位蓋公,精于黃老之學,遂備下厚禮,遣人前往聘之。說起黃老之學,乃戰國時人士所倡,托始于黃帝、老子,即後世道家所祖。蓋公應聘到齊,曹參向之請問。蓋公遂本他所學,說了一遍,大抵是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曹參深服其言,遂自將正室讓與蓋公居住,待以師禮,一依其言,治理政務。曹參在齊九年,專務清靜,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於是一時翕然稱為賢相。 此次聞得蕭何死信,曹參立飭舍人趕緊收拾行裝,說是我將入京代蕭何為相國。舍人聞言,心中不信,只得遵命辦理。 數日之後,果然使者到了,曹參奉命,便將經手事件,交代後任齊相接管,並囑道:「今將齊國獄市兩處,託付與君,慎勿輕擾。」 後任聽了,心中生疑,因問道:「治國之道豈無更大者?」 曹參答道:「非也,只因監獄與街市兩處地方,人類不齊,善惡雜處,若要遇事窮究,必致惡人無所容身,鬧出事來,吾故以此為先務。」 後任聽了,方始無言。曹參拜別齊王,隨同使者到京,入見呂後、惠帝,接了相國之印,到任視事。 曹參字敬伯,少時與蕭何同為沛縣吏,交情甚密,後二人皆從高祖,蕭何為相,曹參為將,因事生有嫌隙,彼此不睦。 如今蕭何臨死,惠帝問及曹參,蕭何卻極力贊成,曹參既代蕭何為相國,凡事一照舊章辦理,毫無變更。又選擇各地官吏口才鈍拙素性忠厚者,用為相國屬官,其有性情苛刻好名喜事之人,一律罷免。屬吏偶犯小過,曹參必為遮掩,以此府中無事。 曹參長日清閒,便在相府痛飲醇酒。 當日滿朝公卿以及屬吏賓客人等,見曹參初履相任,料想定有一番新政,誰知除卻更換幾個官吏外,並無舉動,只是終日沉醉,人人都覺詫異,遂有一班懷著意見、要想陳言獻策之人,前往相府求見。曹參也不拒絕,每值客至,便命置酒共飲,席間所談,卻無一語涉及政治,及飲到半酣,來客正欲陳述意見,曹參早已覺得,便極力勸他飲酒,偶然說出一二句,曹參只當不聞,急用別話支開,但管相對痛飲,直至其人酒醉辭去,始終開口不得,無論官吏賓客到來,曹參都用此法看待。眾人也不知他是何意思,但知道見他無益,以後也不再來,曹參反落得清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