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六回 出下策英布敗績 歌大風高祖還鄉


  話說東園公、夏黃公、角裡先生、綺裡季四人,見高祖欲令太子領兵,明是要想借事廢他,乃相聚一處,秘密議定挽救之策,遂一同往見建成侯呂釋之,說道:「太子領兵,縱使有功,位不加尊,若是無功,便當受禍。況部下諸將,皆系從前相隨主上,平定天下,立有功勳,自命甚高。今使太子統領此輩,無異使孤羊帶領群狼,誰肯服從命令,替他盡力?此去不能成功,可以預料。吾又聞韓非子有言:『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奉主上,趙王如意常常抱在面前,將來趙王如意,定然代為太子,又可想見。現在事已危急,足下何不速請呂後往見主上,如此如此,方可免禍。」

  呂釋之聞言大悟,此時天色已晚,也等不得天明,便乘夜入宮,見了呂後,告知四人言語。呂後心服四人甚有見解,遂即依計而行。

  到了次日,呂後往見高祖,待得無人在側,便說道:「英布乃是天下猛將,善於用兵,非同小可。如今朝中諸將,皆是陛下舊日同輩之人,卻命太子統領此輩,豈肯聽命?太子縱有本領,無從施展。若使英布聞知,愈加放膽,長驅西來,更無畏忌,天下危矣。陛下雖然抱病,勉強載入臥車,統兵前進,諸將見陛下親征,何人敢不盡力?陛下雖不免受些辛苦,但是因為妻子,也是無法,還望陛下強自支持。」

  呂後連哭帶說,淚流滿面。高祖聽了心想此言亦複有理,我本欲借此試驗太子之才,若照此說,反致誤了大事,因向呂後道:「我早知豎子本不中用,只得自行罷了。」

  遂發下命令,預備親征。

  汝陰侯、夏侯嬰聞說高祖親征,保薦其客薛公,善於計劃,可備顧問。原來薛公曾為楚國令尹,此次夏侯嬰聞得英布反信,疑其不實,因召薛公問之,薛公道:「此人當然造反。」

  夏侯嬰道:「英布受主上之封,據有淮南之地,南面稱王,富貴已極,何故造反?」

  薛公道:「英布與韓信、彭越三人,一同立功,一體受賞,今韓信被殺,彭越伏誅,英布自疑禍及其身,是以造反。」

  夏侯嬰深服其言,因向高祖舉薦。高祖立召薛公,問其意見,薛公道:「英布造反,不足為怪,設使英布能用上策,則山東非屬漢有,若用中策,彼此勝敗,尚未可知,惟用下策,陛下可以安枕而臥,不足掛慮。」

  高祖問道:「何謂上、中、下策?」

  薛公道:「南取吳楚,東並齊魯,北定燕趙,堅壁固守,是為上策。如此則山東不屬￿漢矣。南取吳楚,西並韓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是為中策。如此則勝敗尚未可知。東取吳,西取下蔡,聚糧越地,身歸長沙,是為下策。陛下安枕而臥,可保無事。」

  高祖又問道:「汝料英布當用何策?」

  薛公道:「必用下策。」

  高祖問道:「何以不用上中二策,反用下策?」

  薛公道:「英布本是驪山刑徒,得遇亂世,據國封王,此等人但顧一身,並無遠慮,故知必出下策。」

  高祖稱善,下詔封薛公為關內侯,食邑千戶,擇定吉日,自同諸將,統領大兵起行。

  此時張良正在臥病,聞得高祖出征,勉強出來相送,因對高祖說道:「陛下出征,臣理應隨行,無如病甚,不能如願,今有一言上陳。楚人生性猛利,望陛下切不可與之爭鋒。」

  高祖允諾。張良又請命太子為將軍,統領兵馬,留守關中,高祖依言。此時叔孫通已為太子太傅,高祖又命張良為太子少傅,說道:「子房雖然抱病,可靜臥調養,遇事輔助太子。」

  張良受命自回,高祖催軍進發。

  當日英布決意起事,召集部下說道:「主上年紀已老,厭倦兵事,聞我起兵,自己未必肯來,定然派遣諸將迎敵,論起諸將之中,只有韓信、彭越二人,最為可慮,如今二人已死,其餘皆不足畏,我軍奮勇前進,可操勝算。」

  於是下令出兵東攻荊國,荊王劉賈聞信,親自領兵來迎。戰了一陣,劉賈兵敗被殺,英布盡收荊地之兵,渡過淮水,攻人楚地。楚王劉交遣將領兵拒之,楚將分兵為三,欲使彼此互相救應。

  有人諫楚將道:「英布善戰,為人所畏,況我兵自在本地爭戰,容易散敗,今分為三軍,彼若敗吾一軍,其餘定皆散走,安能相救?」

  楚將不聽,遂與英布接戰,前軍戰敗,尚有二軍,聞信果皆散走,英布乘勝長驅西進,到得蘄縣之西會郵地方,適與高祖大軍相遇,時十二年冬十月也。

  高祖聞敵兵已近,下令安營。親自登高望敵,遙見英布軍隊甚多,旌旗齊整,人馬雄壯,十分精練,又看他行軍佈陣,一如項羽。高祖見了,知是勁敵,心中不悅,遂令諸將領兵出營,排成陣勢。高祖自到陣前,遣人傳語,喚英布出來相見,英布聞說,即引部眾到來。

  高祖遠遠對著英布說道:「吾封汝為王,南面稱孤,有何不足,何苦造反?」

  英布答道:「我亦不過欲為皇帝而已。」

  高祖聽了,怒駡英布反復無常,揮兵進攻。英布部下接住廝殺,高祖因恐將士懈怠,親在前敵督戰,不料忽被敵箭射中,仍自忍痛,不肯退卻,兩下大戰良久,英布大敗而退。原來英布本料高祖自己不來,誰知事出意外,今日陣前相見,不免膽怯。漢軍諸將見高祖扶病臨陣,受傷不退,人人更加奮勇,酈商、夏侯嬰等,奮勇陷陣,英布以此抵敵不住,率領餘眾,一路退去。漢兵從後追趕。

  英布渡過淮水,且戰且走,部下將士,沿途散逃。高祖見英布兵敗勢窮,遂遣將領兵追之。自己卻想起故鄉久別,自從彭城兵敗之後,一向未曾回來,如今相去甚近,不如順路一行,重覽舊時風景,與父老故人暢敘一番,也是大丈夫快意之事。想罷遂命起駕前往沛縣。

  沛縣官吏聞信,早已預備行宮等候。地方人民,聽說高祖回鄉,盡皆歡喜,家家戶戶,懸燈結彩,各各扶老攜幼,出到境上迎接,望見高祖車駕到來,歡聲雷動。高祖入得沛宮,按日置酒,遍召親戚故舊,與同父老子弟,到來相見,一同飲酒敘舊。又選出沛中兒童一百二十人,教以歌曲,使之演唱。

  高祖飲到酒酣,心中十分暢快,親自擊築作歌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歌罷,便命兒童將此歌學習,同聲高唱,自己又起舞一回,此時樂極不覺傷心,流下數行淚來,因對諸人說道:「遊子常思故鄉,吾雖建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戀沛縣。且吾由沛公誅討暴逆,遂得天下,今即以沛縣為吾湯沐之邑,所有人民應出租稅力役,永遠豁免。」

  此詔既下,沛中人民聞知,自然更加歡喜。

  高祖又將親族故舊中相識婦女如武負、王媼等一併召到,賜以酒食,暢談從前及別後情形,各皆盡醉極歡,方始散去。

  如此一連十余日,高祖欲去,眾人再三挽留,高祖道:「吾一行人馬眾多,在此耽擱已久,若再留戀,父老子弟等如何供給得起。」

  眾人見高祖執定要去,各自備辦酒食,同到沛縣西境餞行,縣中人民,為之一空。待得高祖車駕行到此處,眾人爭先獻上酒食,高祖卻不過眾人厚意,下令將人馬停住,搭起帳棚,又與眾人痛飲三日。沛縣父老乘著飲酒中間,叩頭請道:「沛縣人民,幸得永免租稅力役,豐邑尚未得免,惟願陛下哀憐。」

  高祖說道:「豐邑乃吾生長之地,心中極不能忘,不過吾恨其幫同雍齒叛我,為魏固守,今既承父老固請,可一併免其租稅力役。」

  沛父老聞言,又為豐人叩謝,高祖遂別了眾人起行。後人因就沛縣築台,名為歌風台。清袁枚有詩詠歌風台道:

  高臺擊築憶英雄,馬上歸來句亦工。
  一代君民酣飲後,千年魂魄故鄉中。
  青天弓劍無留影,落日河山有大風。
  百二十人飄散盡,滿村牧笛是歌童。

  高祖由沛縣行到淮南,忽報長沙王吳臣已將英布殺死,前來報功。未知英布如何被殺,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