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一回 爭易儲周昌相趙 謀叛漢陳豨連胡(2) |
|
即日便拜趙堯為御史大夫。說起符璽禦史,秩僅六百石,本御史大夫屬官。御史大夫,位在丞相之次,親近用事,兩下官職尊卑,相去甚遠。如今趙堯竟因數句言語,超遷高位。先是趙人有方與公者,曾對周昌說道:「君之史趙堯,年紀雖少,乃是奇才,君必須另眼相看,此人不久將代君之位。」 周昌見說,心中不信,笑道:「趙堯年少,不過刀筆之吏,何能如是?」 及至此時,周昌到了趙國,聞說趙堯果然為了御史大夫,始信方與公之言不謬。 過了數月,周昌因事忽又回京求見。高祖召入,問其來意。 周昌因屏人說道:「代相陳豨,領兵居代數年,多招賓客,臣恐其謀為不軌,故特趕回奏聞。」 高祖聞奏,命周昌仍回趙國防守,一面遣人前往代地查辦。 原來陳豨乃宛胸人,初從高祖人關,以將軍定代地,破臧荼,封陽夏侯。高祖甚加寵信。及高祖由平城回,因代地關係緊要,乃命陳豨為代相,統領邊兵,防備匈奴。陳豨性好豪俠,常仰慕魏公子無忌之為人,今既為將守邊,遂多招賓客,收養門下,無論其人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看待。而且謙恭下士,如同布衣之交,所以遠近之人,爭來趨附。到得賓客既多,賢愚不等,不免有一班不肖之徒,倚借勢力,在外招權納賄,種種犯法。但因陳豨身為代相,居在代地,代王如意既不在國,故一任他賓客橫行,也無人來管閒事。 陳豨在代,已有數年,此次告假歸裡,路過趙國邯鄲都城,適遇周昌為趙相。周昌聞得陳豨到來,自然前往拜會。忽見他門下賓客及相隨之人,不計其數,車馬共有千餘輛,邯鄲旅舍,盡被占滿。周昌不免驚訝,後來陳豨假滿回代,又過趙國,賓客之多,亦如前時。周昌因此疑其聚眾謀亂,於自己也有干係,故特行入京面告高祖。及至高祖遣人查辦,遂發覺陳豨賓客許多不法之事,並牽連到陳豨身上,使者據實回報高祖。高祖見陳豨尚無謀反證據,也就不加深究。 誰知陳豨因此心中恐懼,知得韓王信與其將王黃、曼丘臣等現在匈奴中,因暗遣賓客前往交結王黃、曼丘臣二人,彼此往來通信,立下盟約,預備將來事急時,聯合舉兵。高祖尚屑不知,到了十年秋七月,太上皇駕崩櫟陽宮,高祖借著喪事,遣使往召陳豨。陳豨聞召大驚,以為此去定遭究治,遂托言病重,不肯來京。一面遣人與王黃、曼丘臣約期聚會。及至九月,王黃等引眾到來,陳豨遂舉兵叛漢,自稱代王,迫劫代地官吏人民,使之從己。高祖聞信,先下詔盡赦代地被劫吏民,以離其黨羽,自率諸將,星夜前進,到得邯鄲。周昌迎入城中,具報陳豨舉動。 高祖大喜道:「陳豨不知北據邯鄲,南阻漳水,吾知其無能為矣。」 周昌因奏道:「常山一郡,共有二十五城,現竟失去二十城,已將該郡守尉拿到,應請即行斬首,以正其罪。」 高祖道:「該郡守尉,是否通同造反?」 周昌道:「並未造反。」 高祖道:「既未造反,不過因力量不足,以致失守,並無大罪,即命將守尉赦出,仍令各回本任。」 高祖又遣周昌就趙地壯士中,選擇可以為將之人,以便任用。周昌奉命選得四人,帶領入見。高祖見了謾駡道:「豎子安能為將!」 四人被罵,俯伏地上,不敢做聲。高祖罵了一場,卻仍授為將軍,且各封一千戶。左右進諫道:「諸將士相從入漢伐楚,有功尚未盡賞,今此四人何功,竟得受封?」 高祖道:「此非汝等所知,陳豨造反,邯鄲以北之地,皆為彼所據,吾以羽檄召集天下之兵,尚未有一處到來,如今惟有邯鄲本地軍隊,吾何惜此四千戶,以慰趙地子弟之心。」 左右聞言,盡皆稱善。高祖又問陳豨部將是誰,左右對道:「多系從前曾為商賈之人。」 高祖道:「吾已知處置之法。」 遂遣人多用金錢收買陳豨部將,並懸出賞格,有能擒得王黃、曼丘臣來獻者,各賞千金。佈置既定,專待諸路兵到,安排進攻。未知此去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