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五回 高祖行賞封列侯 蕭何論功居第一 |
|
話說高祖假作南遊雲夢,大會諸侯于陳,恰值韓信來迎,便喝令武土將他拿下。韓信出於不意,惟有束手受縛,心中又驚又怒,望著高祖說道:「古人有言,狡兔死,良狗烹。今天下已定,臣自當烹。」 高祖既獲韓信,甚是歡喜,也不與他多言,只說是有人告汝謀反。遂命左右將韓信縛載後車。及至各國國王到來,聞說韓信謀反被擒,各自暗驚,但未知其事虛實,不敢替他辯白。高祖會見諸侯王之後,遂托詞因韓信造反,不往雲夢,命諸侯王各回本國,自帶韓信歸到洛陽。心知韓信並無謀反舉動,不過畏忌其才,恐他據了楚國,久後不能制伏。 如今既奪其土地,量他也無能為,又憐其無罪,遂下詔赦韓信,封之為淮陰侯,將楚地分為二國,立劉賈為荊王,據有淮東;立弟劉交為楚王,據有淮西。又立兄喜為代王,長子肥為齊王,由此同姓諸侯王,遂有四國。 高祖見諸將爭功年余,尚未封賞,乃先封大功臣二十余人為候。於是封曹參為平陽侯,周勃為絳侯,樊噲為舞陽侯,酈商為曲周侯,夏侯嬰為汝陰侯,灌嬰為潁陰侯,傅寬為陽陵侯,靳歙為信武侯,王吸為清陽侯,呂歐為廣嚴侯,薜歐為廣平侯,陳嬰為堂邑侯,呂澤為周呂侯,呂釋之為建成侯,孔熙為蓼侯,陳賀為費侯,陳稀為陽夏侯,陳平為戶牖侯。尚有數人,無關緊要,茲不備述。 高祖見張良、蕭何並無戰功,有司亦未議及,但前次置酒時,已備述二人功勞,稱為人傑,諸將皆知,如今也不待有司議功,便自行封他二人。因令張良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張良道:「臣初起下邳,與陛下相遇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之計,幸常得中,臣但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高祖遂從張良之意,封為留侯,計一萬戶。又下詔封蕭何為酂侯,計八千戶。 諸將聞此消息,盡皆詫異。心想我輩中曹參功最多,受封萬餘戶,此外諸人,不過五六千戶,最少者僅有千戶,今張良已封萬戶,蕭何又得八千戶。論起張良雖未親臨戰陣,也曾常在軍中,出謀制勝,尚可算得有功;獨有蕭何,受此厚賞實在令人不服。於是不約而同,一齊入見高祖說道:「臣等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亦數十戰,攻城得地,大小不等,盡皆捨命殺敵,勞苦異常。今蕭何並無汗馬功勞,但弄文墨,安坐議論,何以反居臣等之上?」 高祖見諸將負氣而來,聲勢洶洶,說話之間,憤懣不平,見於辭色,知道此等武夫,正在盛怒之時,不可純用強力折服,必須緩緩解說,以平其氣,遂對眾從容發言道:「諸君且不必爭辯,聽我說一譬喻。君等亦知打獵否?」 眾皆應道:「知之。」 高祖又問:「諸君知獵狗否?」 眾又應道:「知之。」 高祖因說道:「諸君不見打獵之時,逐取狐兔者,原屬獵狗,但是發見狐兔蹤跡,指示與獵狗者,卻賴人力。今諸君不過能逐得走獸而已,此種功勞,譬如獵狗。 至如蕭何,他能發見蹤跡,指示與狗,其功可比於人。況諸君單是一身隨我,至多亦不過兩三人。蕭何舉族數十人,皆來隨我,其功真不可忘,諸君如何能及?」 諸將聽了,始各默然退去。 此時諸將中未曾受封者尚多,只因彼此爭功,有司不能議決,所以擔擱下來。一日,高祖在洛陽南宮,偶由複道上行過,張良隨從左右。高祖無意中向外一望,只見水邊沙上,聚集多人,正在交頭接耳,似是議論秘密之事,定睛細看,原來乃是諸將。高祖心疑,因問張良道:「彼等所議何事?」 張良答道:「陛下原來不知,彼等乃是相聚謀反。」 高祖驚道:「天下方且太平,何故謀反?」 張良道:「陛下出身布衣,用此輩取得天下。今陛下身為天子,所封賞皆蕭曹等素所親愛之人,所誅戮皆生平所仇怨之人,聞得有司計功論賞,雖將天下之地,盡數封與諸將,猶有不足,此輩恐陛下因不能遍封,便欲尋其平日過失,借事殺之。所以相聚謀反耳。」 高祖聞說大驚,急問道:「如今有何良策?」 張良沉吟半晌道:「陛下平日所最憎惡為群臣所共知者,在諸將中果是何人?」 高祖道:「惟有雍齒。雍齒與我,少時本有舊怨,我常遭其迫辱,心欲殺之,因其功多,所以不忍。」 張良道:「今惟有先封雍齒,以示諸將。諸將見雍齒受封,自然人人安心,不復謀反。」 高祖依言,急命左右置酒,大會諸將,即日封雍齒為什邡侯。原來雍齒自從豐邑兵敗,投奔魏國,後魏為章邯所破。雍齒又奔趙國,及韓信、張耳破趙,雍齒降于張耳。張耳用為將軍,遣其領兵助漢攻楚。因為高祖所惡,相從較晚,然戰功甚多,乘此機會,遂得封侯。高祖既封雍齒,又催促丞相禦史從速定功行封。當日酒散之後,諸將回家,各自暗喜道:「雍齒尚且封侯,吾輩可保無患。」 過了數日,高祖果又封諸將數十人為侯。內中王陵為安國侯,審食其為辟陽侯,其餘諸人,不必細述。 當日列侯既已受封,有司又奏請定其位次高下,高祖尚未開言,諸將一齊說道:「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傷,攻城得地,其功最多,應列第一。」 高祖本欲令蕭何居第一位,今聞諸將推舉曹參,心想我前次已違了眾心,多封蕭何,如今更有何法,駁倒眾人,能使蕭何佔先?一時思索不到。正在遲疑未答,旁有關內侯鄂千秋知得高祖意思,便近前說道:「諸臣所議皆誤,曹參雖有攻城得地之功,然不過一時之事。陛下與楚戰爭五年,中間兵敗脫走,喪失士卒,不計其數。蕭何常由關中遣兵充補,每遇陛下危急之時,蕭何不待詔令,常發數萬之眾,前來接應。 當楚漢相距滎陽,為時甚久,軍中並無現成糧草,蕭何常由水道運糧供給,不致缺乏。陛下雖屢次戰敗失地,蕭何常能保全關中,以待陛下,此乃萬世之功。今雖無曹參等百余人,於國家無所缺損,國家不賴曹參方得保全,如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于萬世之上?據臣愚見,蕭何宜列第一,曹參次之,方為公平。」 高祖聽鄂千秋之言,正合其意,心中大喜,連連點頭稱善。 於是命將蕭何列第一位,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又說道:「吾聞進賢當受上賞,蕭何雖然功高,必得鄂君一番議論,然後更明。」 乃封鄂千秋為安平侯。所有蕭何兄弟子侄十余人,皆賜食邑。並想起從前為亭長前往咸陽時,各人皆送錢三百,獨蕭何送錢五百,比他人多二百,遂加封蕭何二千戶,以為報答。 高祖行封已畢,起駕前往櫟陽。 此時太公亦在櫟陽宮中居住,高祖每隔五日,必來一見太公,仍行家人之禮,再拜請安,侍坐片刻,方始回去。此本家庭常事,父子之間,理應如此。誰知一日,高祖又乘車來見太公,才到宮門之前,太公早已聞信,手自持帚出門迎接,一路倒退而行。高祖見了,心中大驚。欲知太公何故如此,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