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明宮十六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九回 君臣不識丁鄰邦騰笑 妃嬪盡受娠今古奇聞(1)


  巍巍的高樓都被無情的烈火燃著了,卻照得內外宮殿到處通紅。火光熊熊中夾雜著必必剝剝的爆烈聲不絕,喊聲和啼哭聲鬧成了一片。只見黃瓦朱簷、金碧交輝、畫棟雕樑的殿庭一座座地坍倒下去,一霎時化做灰燼了。這時宮中的內侍宮人大家豕突狼奔地亂竄,中殿、內殿的侍衛忙著提桶搬梯奮力地撲救。一會兒外殿侍衛也趕進來了,還有五城兵馬司、殿前指揮等,督著御林軍幫著來救火。到底人多手腳快,一座火城似的宮殿漸漸被水灌熄了。熹宗帝卻立在琴台觀看,一迭連三地叫內監去救人。那些內監自己也慌了手腳,還會救什麼的人。幸得一班侍衛猛勇,在火中搶救宮人,多半從火窟中拖出來。

  火勢熄滅後,總管太監王安顫兢兢地前來稟道:「宮殿各處都無恙,只一座噦鸞官燒毀了,兩位皇太妃不知下落。」

  王安說罷,不住地叩頭,似恐怕熹宗要見罪,俯伏在地上不敢起來。誰知熹宗帝反笑嘻嘻地說道:「康太妃和莊太妃都沒有影蹤麼?倒是燒死了的乾淨。」

  王安聽了,真覺出人意外,反弄得瞪著眼說不出話來了。魏忠賢在旁說道:「這時還亂哄哄地,或者有不曾查到的地方,王總管宜再去查勘它一下才好。」

  熹宗帝點點頭,王安乘勢起身,出殿查詢去了。

  原來噦鸞宮的火起,是李康妃放的火。康妃的縱火,起因在劉昭妃秀華的失蹤。當神宗皇帝被刺時,碧茵姑娘趁亂負了昭妃飛奔出宮。在這亂紛紛的當兒,竟沒人留心到那個昭妃。

  晉妃雖是知道的,昭妃是她妹子,別人不追究,她怎肯說出來。

  其中還有一個人曉得昭妃失了蹤的,就是那李康妃。其時康妃做著東宮選侍,對於宮中的事倒極其留神。神宗帝臨終,東宮太子光宗率同妃子選侍都來侍候,李康妃也在其內。她舉眼一瞧,神宗帝諸妃中獨不見了昭妃。及至光宗嗣位,康妃將這話向光宗提起,當即追查昭妃,晉妃劉秀媛怕累到自己,就畏罪自盡了。後來昭妃的近身宮侍講出來,在昭妃失蹤的前一天,有個女賊指碧茵姑娘從屋簷上跳下來,和昭妃、晉妃密談了半響。

  第二天神宗帝遇刺,那女賊乘亂負了昭妃走了。李康妃聽在耳朵裡,暗贊那女賊的手段敏捷。光宗帝駕崩,李康妃失勢,被熹宗帝貶她居了噦鸞宮。這康妃是快樂慣的,叫她怎能過得寂寞的日子。不多幾時,和外殿的侍衛官鄒元龍發生了曖昧情事。因康妃遷宮時,元龍在旁督領內監,與康妃不免眉來眼去,兩下就勾起情來。是夜鄒元龍恃著他飛躍的本領偷進噦鸞宮中,和康妃私聚。

  康妃是個水性楊花的少婦,正苦著孤裯獨抱,一見了鄒元龍好似枯魚得水,恩情自倍逾常人。但每天終是這樣偷偷摸摸地似嫌太不爽快,由康妃生出一個計較來,叫鄒元龍在噦鸞宮內縱起一起烈火,兩人乘此機會,一溜煙逃出宮去了。只苦了那個李莊妃,同她的七齡幼女一齊燒死火中了。

  那時的魏朝和客氏既成了正式夫妻,兩人自由出入宮禁,在宮中終是伴著熹宗帝遊樂。那個魏忠賢在旁邊漸得熹宗帝的信任,幾乎奪寵魏朝。忠賢又密求牛醫,替自己補好了生殖器,和常人一般地能夠伸縮。這補腎的法兒,是用驢腎削去前後,取它的中心,由魏忠賢竊了宮中的鸞膠把驢腎膠結起來。

  這鸞膠為外邦所進,以膠接物並無裂痕,與天生成一樣的。忠賢接好了生殖器,也知痛癢。據醫生說,還能養育子女,就是忌酒罷了。由是忠賢得間便勾引客氏,客氏見忠賢年紀比魏朝輕,面貌又比魏朝漂亮,就恐他無鬚眉氣,和初遇魏朝時同一心理。

  忠賢知道客氏必疑自己是個閹寺,所以不大親熱。一天清晨,客氏在後苑灌花,被忠賢從背後躡足上去一把摟了柳腰便走。

  客氏正待叫喊,回頭見是忠賢,也就忍住不喊了。

  忠賢將客氏抱到牡丹亭上,客氏帶喘帶笑道:「俺當是誰?卻是一個賺背賊。」

  忠賢也笑道:「咱哪裡是賺背,這叫做賺面。」

  說著勾住客氏的粉頸甜甜蜜蜜地親了個嘴兒。客氏吃吃笑著,一手掠那鬢絲,低低地說道:「雌雞兒也想化雄麼?」

  忠賢涎著臉,歪著頭頸、斜睨了眼睛拍拍胸脯道:「你當咱不如魏朝嗎?」

  說時按倒客氏,初試他的利器。客氏在忠賢的背上輕輕打了一下道:「你們這班閹豎,原來都是冒充的。」

  忠賢笑了笑道:「誰不是冒充?魏朝那廝還聚妻子咧。」

  客氏瞟了忠賢一眼,於是兩人又笑謔了一會,各自散去。

  從此忠賢和客氏打得同火般地熱,轉把魏朝拋撇在一邊。

  熹宗帝也親近忠賢,漸疏魏朝。熹宗帝每天臨朝,忠賢便立在龍案旁代熹宗帝裁答。這位熹宗帝自幼兒便不喜歡讀書。神宗帝立太子,光宗帝已二十二歲,第二年就誕熹宗。熹宗帝到了十歲,神宗帝只昏昏瞀瞀地躲在後宮尋歡作樂,哪裡想得到皇太孫的讀書問題。

  光宗帝自己還在武英殿就講筵,也沒有功夫去顧兒子。幸得郭妃想到,入奏神宗帝,令皇太孫在武英殿太子講筵上附讀。神宗帝准奏了,下諭拜夏壽祺太史為皇太孫的師傅。這夏老先生是有了年紀的人,精神又衰頹,他又不想升擢,終身做個老翰林罷了,故對於皇太孫的講授不過是敷衍了事。熹宗帝只要有得遊戲,讀書算是掛個名兒而已。光宗帝登位,熹宗就武英殿的講筵,也是三日不到兩日的,什麼太傅、侍讀、侍講,實在等於虛設。

  光宗帝嗣位後三個多月便逝世了,熹宗帝時已有十六歲了,西瓜般的字識不滿一擔,平日聽政下諭草詔,一古腦兒由宰相方從哲去擬稿,草稿擬成了再讀給熹宗帝聽,又須講解一番熹宗帝才得明白。應該酌改和意思不對的地方,仍須從哲再起草稿,再讀再講。一紙草詔、半張上諭,往往三番五次地竄改塗抹,弄得顛倒不通。又有翰林們所進的文稿,熹宗帝本一竅不通的,卻要近臣讀與他聽了,硬拿自己的杜撰文言及似通非通的語句參加進去。一篇很好的文章經熹宗帝瞎指摘一回,就此變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文辭,叫至聖再世也讀它不懂的了。

  那班翰苑學士雖有錦心繡口、龍筋鳳髓的文才,放在這熹宗帝手裡,好似張天師被鬼迷,有法無用處。很好的文章被熹宗帝弄得七牽八扯。翰苑詞臣又不敢擅移皇帝的禦書,只好任他不通。頒發出去,朝野人士皆看得笑不可仰,往往鬧出笑話來。

  有一次上,江西撫軍剿平寇亂上章報捷,疏中有「追奔逐北」一句。熹宗帝是一字不識橫劃的。左右近臣如柳楚材、江煥升、何費等人也多半是、「打牛皮鼓——不通又不通」的人物打鼓聲謂噗通,諧不通也。何費看了疏上的「追奔逐北」,便提起筆來改為「逐奔追比」。又講給熹宗帝聽。謂逐奔,追逐逃走也。追比,追求其贓物也。又說江西撫軍不通。錯用辭句。熹宗帝聽了大怒道:「身為大臣,並這點點也弄不清楚,莫非他欺朕不識字嗎?」

  當時命將撫軍掛誤貶俸。大學士顧慥在旁忍不住好笑,再三地替熹宗帝解釋。熹宗帝還是不相信,把奏章一擲道:「聽你們去怎樣辦罷。」

  那時廷臣如方從哲、趙世卿輩以李可灼進紅丸案被嫌去職。楊漣、左光鬥入閣,每代熹宗擬詔,大家很怕他麻煩,大臣人人頭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