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一回 何信義議獻江蘇城 石達開大戰衡州府(1) |
|
話說勝保、德興阿兩路人馬,被陳玉成、李世賢督率諸將一齊追擊,直壓至浦口,那時竟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勝保欲回軍猛戰,以背水作陣,置之死而後生。不意清兵自潰敗後,人人膽落,已無心戀戰;及聞勝保回戰之令,欲勉強支持,不意前軍只顧逃走,兩不相應。後面陳玉成、李世賢已隨後逼到,槍炮交施,清兵死傷又不計其數。清兵皆互相逃竄。陳玉成、李世賢乘勢沖入,吳汝孝、陳仕章更當先猛進,當者便殺,如入無人之境。勝保倉忙無措,忽見提督李若珠奔到,謂勝保道:「敵將至矣,速作逃計。」 乃保護勝保直奔岸邊,掠舟而逃。勝保得了生命,遠望德興阿一軍,七零八落,浦口船支,又不敷用,統計本部溺死浦口者七八千人。岸上的更不能渡,所有岸上的隊伍,皆是滿人,亦不敢言降。是時勝保、德興阿俱逃,岸上未及逃的,已無主將,又盡失戰鬥之力,被李世賢、陳玉成、李昭壽、吳汝孝、陳仕章等殺得呼天叫地。 陳玉成更令三軍:向馬隊攻擊。故馬上弁兵,皆無得免,凡殺不盡的,皆捨命衝突,見路則奔,餘外或伏地請降。李世賢見了,意殊不忍,准令降者免死。計太平諸將中,以李昭壽獨為好殺,故清兵所傷癒多。計勝保、德興阿兩軍,共計死傷不下四萬余人,餘亦悉數投降,死傷將弁數十員。陳玉成、李世賢大獲全勝,得馬二千餘匹,所獲輜重器械,不可勝數。 自此一戰後,南京隔江之信始通,勝保與德興阿剩得殘兵萬人左右,是夜逃回盱眙洪澤湖一帶,以圖恢復軍勢。 英王陳玉成知勝保已狼狽遠逃,乃留李昭壽駐守滁州;即與李世賢掃平來安、六合、天長、儀征、揚州等處,以固金陵根本。然後以李世賢力顧南岸,以應浙、贑之師。自李世賢去後,陳玉成即入天京面君,具述近來戰狀。洪秀全不勝之喜,一面宴待陳玉成。 忽報李秀成自桐城回軍,一路掃平皖省,現已回至天京。洪秀全一併延入。是時忠、英兩王,同會於殿上。洪秀全道:「自清國曾、官、胡三將,會同破我九江;勝保又重屯兩浦,以隔我天京消息,朕日夜不寧。今幸連番出師,一戰湖口,再戰三河,三戰桐城,四戰浦口,皆令敵人全軍覆滅,既能張我軍威,又得通達隔江消息,非兩位賢弟之力,斷不至此!」 忠、英兩王齊道:「此皆仗天王洪福及將士用命所至。望天王勤政恤民,臣等當馳驅於外,誓恢復國家,以成一統。」 洪秀全聽了大喜。正在歡飲之際,忽報江蘇巡撫李鴻章,又興兵來攻,大兵將抵常州。所借洋人槍械,十分精利,今金壇、丹陽等處,已飛來告急。洪秀全聽罷,面色為之一變。並道:「前者李鴻章已迭次來犯,賴周勝坤、周勝富握守,以至金陵不受其困。今李鴻章若起重兵而來,又借有洋人利器,何以禦之?」 李秀成道:「不勞天王費心,臣等必能使金陵無事。」 洪秀全道:「兩位之中,必須一人前往,方能了此大事。不知誰人願當此任?」 李秀成道:「皖省一帶,非英王不能鎮懾。英王可回軍皖境,力顧北岸;吾當提一旅之師,再下蘇、常。當臣弟未到天京對,已留意東路,早知前任蘇撫薛煥,已改駐上海,專辦洋務交涉,為借兵借械之事。而以李鴻章實補蘇撫,專事戰爭。臣素知李鴻章不打緊,其部下淮軍,亦非能戰;唯其部下將校數人,如劉銘傳、程學啟皆勇悍能戰,頗為勁敵。且器械精利,若不挫其威,將來為患金陵不淺也。」 陳玉成道:「忠王必有成算在胸。李鴻章不難破也。臣願蕩平皖境,以免天王西顧之憂。」 洪秀全一一從之。陳玉成次日回軍皖境而去;李秀成即部署人馬,立刻東征。起程之日,洪秀全親自送行,與李秀成握手,問幾時可以奏凱班師?李秀成道:「往返及戰爭,計期一月可矣。」 洪秀全道:「朕當專聽捷音也!」 李秀成即拜辭而行。時章王林紹章,正駐軍金陵無事,乃令林紹章領兵同行,共大軍三萬餘人;又令蘇招生、吳定彩二人,統領水師東下,以為聲援;仍令賴文鴻為先鋒,並與各部將督率大軍,望東而下。及大軍既抵丹陽,得探馬報稱李鴻章之兵,有洋兵為前部,現時尚駐常州;又聽得上游揚州一帶,有清兵欲截秀成之後。秀成聽得,乃令丹陽守將周勝坤,將本部人馬屯守城池;秀成盡將大軍屯紮城外。 時陳玉成方留部將塗鎮興駐紮金山,即令塗鎮興移兵上駛揚州,先掃清兵,以免後顧;並令塗鎮興立速起程。秀成卻先將常州附近各縣收復,並下令諸將道:「蘇、常兩地,久經我軍克復。自我軍西出,遂複陷於清兵。今我大軍到此,清兵不敢遽進,當先平各縣,以孤常州之勢,然後進戰。常州一破,即順流攻蘇州可也。吾來時對天王言:一月可以往返。今觀之,又須稍費時日矣。」 時清將馮子材正駐守金壇。秀成卻令賴文鴻會同黃子隆、陳贊明先攻金壇;又令蘇招生、吳定彩統水師先據運河,以直下江陰。一面發出告示:謂李鴻章引洋人來打仗,縱將來得回城池,亦必與洋人共分土地等語,於是蘇、常一帶土人,皆攻擊李鴻章,日望秀成戰勝。秀成卻以馬軍千人為前部:此馬軍就是陳玉成戰浦口時所得,令松王陳得風統之;以蔡元隆、郜永寬各統步兵五千人,皆用抬槍,為第二隊,同望常州進發。時賴文鴻等在攻金壇,清將馮子材以眾寡不敵,金壇又不能久守,已棄城而去。李秀成知賴文鴻已得手,即令引兵一同東下。 且說李鴻章自實授蘇撫後,知道太平人馬利害,決意借用洋兵洋械,由前撫薛煥駐居上海,專理交涉。那時借得洋兵三千名,並精利洋槍三千根,由劉銘傳、程學啟分統之;並輔以清兵為左右兩隊先進。李鴻章卻與部將劉松山、錢鼎銘、潘鼎新等,共統大兵為後進,先趨常州。 是時洋兵統帶,只由鴻章部下劉、程二將兼統,其所部清兵,皆是淮軍,向來輕視外人,因此與洋兵大生齟齬。李鴻章以華洋同伍,意見不和,故到長洲後不敢遽進。忽報李秀成已引大隊人馬前來,乃即調集洋兵,並檄令三軍奮勇接戰。惟李秀成頒示之後,土人皆以洋兵將來必分掠土地,故無不怨恨洋兵。李秀成見人心可用,已決意急戰。 忽探馬飛報捷音:那塗鎮興,自得李秀成之今後,由金山渡過瓜州,而後出其不意,先破土橋清兵,沿途至紅橋、蔔著灣、三岔河各路清營,望風而潰,直過揚州,所得糧草無算。李秀成即令周勝富代塗鎮興駐揚州;即令塗鎮興乘勝下泰興,渡運河,抄出常州之後。那時李秀成部下三軍,皆欲與洋兵見仗。惟秀成知李鴻章部兵與洋兵不知,料不能即進,故亦緩以待之。及見土人反對洋兵,又得塗鎮興乘興助力,且見軍士奮勇求戰,乃大會諸將聽令。並道:「洋人恃其利器,故用彼為前驅;今我前軍改用抬槍,其力實能及遠,准可一戰。」 便令陳得風統率馬隊並抬槍隊為前軍,從遠地先擊洋兵;後以蔡元隆、郜永寬為左路;以黃子隆、陳贊明為右軍,如洋兵潰時,即三路同進。又令賴文鴻為各路援應。分撥既定,自己即率各部將,引大兵,一齊出發。尚距常州十餘裡,前隊主將陳得風,先發令進擊;清將劉銘傳、程學啟亦率洋兵接戰。奈洋槍雖利,仍不及太平兵抬槍能及於遠,清兵前隊頗有死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