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八回 取桐城陳其芒鏖兵 奉朝旨左宗棠拜將(1)


  話說劉麗川領兵來取上海城,這時吳建章已經逃脫,往見何桂清道:「劉麗川拿獲卑職,而不據上海城,是彼等之意,不過欲得吾等而甘心耳。今忽領兵來取城池,必受洪黨所囑託可無疑矣。」

  何桂清道:「劉麗川本不足懼,但恐天國人馬相應,則難與為敵矣。」

  吳建章力請出兵與劉麗川一戰,何桂清深然其說,立即調兵城外,約共四五千人馬,駐在租界西場之外,見劉麗川兵少,不以為意。此時,西人亦多出來觀戰。誰想清兵人不明公法,恨西人不來助攻,紛紛用磚石拋擲西人。西人大怒。各國領事會議:所有租界內巡警防兵,均請往西場防護。何桂清見西人調兵出來,只道要幫助劉麗川,急得向西人謝過。西人責何桂清:認真申飭軍人,免礙租界商務。何桂清都唯唯應諾,西人始收兵。

  是時,何桂清見西兵已退,便令吳建章攻劉麗川。不想劉麗川的黨羽在上海城內者尚有千餘人,這會見清兵紛紮城外,只剩數百兵守城,便乘勢殺散守門軍士,分頭把住四門,舉起天國旗號。守備吳應珍、都司李鎮邦、副將何邦福,皆被劉黨殺死。劉党千餘人,又引動城內居民,紛紛附從。陳連正在城內,與其黨羽乘著劉麗川攻城之際,便振臂大呼道:「有志殺漢賊者當隨我來。」

  因此一時之間,聲勢洶湧,清官都彼斬斃,大開城門,迎劉麗川人馬進城。江督何桂清、滬道吳建章領兵在外,不能一戰,竟被劉麗川奪了上海縣,只得退回僅征駐紮。劉麗川把捷音報知蘇省汪大成並李秀成。秀成聽得上海已定,即重賞劉、陳二人。又因洪天王已拔了九江,陳玉成已定了江西,便奏請洪天王,直進安徽;又諮請陳王成領兵入浙江,一面請楊輔清一路,由鎮江進兵儀征,以拒向榮及何桂清等。

  時向榮與天國人馬,前後大小不下數十戰,互有勝敗。故秀成再以楊輔清當向榮一路;並令秦日昌、洪仁達堅守金陵;李秀成親出安徽,要與洪天王會合。令賴文鴻為先鋒,林彩新為副將。秀成自統大兵五萬,望安徽進來。

  且說洪天王在九江,即與李秀成訂約進兵,便商議留守九江之人。陳其芒進道:「九江為數省咽喉之地,乃清國必爭之處。非有智勇之將,不能守也。」

  洪天王道:「吾欲在林、陳二將中擇一人,以守九江,將軍之意如何?」

  林啟榮道:「臣弟非不願守。留一人恐不足固守,若並留之,則前敵者更有何人?」

  洪天王躊躇未定,忽陳玉成令孫寅三到九江,呈報在南昌所得金銀倉庫款項,洪天王就令林啟榮、孫寅三共守九江,仍令陳其芒為先鋒,大軍望安微進發。

  到宿松離城約十餘裡,已有百姓夾道相迎。洪天王下馬相見,安慰眾百姓道:「朕自與眾兄弟舉義以來,累各處鄉老,慘遭兵燹,朕心實在過意不去。可恨敵人占我中國,於今二百年,不得不竭力謀個光復,實出於不得已也。」

  眾百姓有年紀稍高的,便上前說道:「某等受暴君汙吏需索,已非一日。今得大王起仁義之師,除水火之患,百姓得重見天日,皆大王之賜也。」

  說罷,紛以牛酒相獻。洪天王向百姓致謝時,附近有孫姓祠齊邀洪天王至祠中歇馬。左右恐有意外,勸洪天王勿往。天王道:「朕以至誠待人,他人誰以詐偽相待?又何必以不肖待人?」

  遂令人馬紮下,帶數十人毅然而往。既至,鄉中男女紛紛擁至,皆以得識天王為榮,擁塞祠門之外。洪天王便親出祠前,對眾說道:「爾等欲見朕那?亦猶人耳!望爾等為農者,勤於耕植;為士者,勤讀書,以大義相勸,毋助異族,自不難重見太平也。」

  各人聽罷,皆流涕道:「願大王早平大難,使吾民早享太平之福。」

  天王再轉入祠內,將滿州盤踞中國,及清官自殺同種的歷史演說一番,聽者無不憤激,時村民多以一酒一肉相奉。天王見眾民出於誠心,不忍過卻。有名徐仁者,家中有一老母,貧甚,無以敬奉洪天王,回家對母而位。其母親至洪天王跟前說道:「吾兒家貧,無以敬大王,心實不安,願以小兒隨大王左右,便得為國家效力。」

  洪天王詢悉其故,深憐徐仁之孝,命左右贈以白金三百兩,遣之歸。因此,百姓皆頌洪天王仁慈,歡呼萬歲。天王盤桓數時,才與百姓相別。當下天王道:「朕以軍務緊急,不能久留,待事平之日,當與舉國臣民,同作太平宴。」

  說罷便行。百姓送至營前,天王撫之使回,即令人馬起程,百姓猶鵠立而送。天王歎道:「朕若不竭力掃除梟獍,何以對吾百姓也?」

  左右皆為感泣。大兵行近安慶,黃文金早派人馬迎接。

  天王進了安慶,先問敵情如何?黃文金道:「清將鮑超,不時窺伺;曾國藩擁巨兵往來于皖、鄂之間,因此不敢遠離安慶一步。現聞曾國藩己取黃州,胡林翼又據漢陽,分兵擾掠武昌附近州縣,武昌怕亦瀕危呢。」

  洪天王道:「湘、鄂亦多讀書之子,何以不明種族之界,不以亡國為羞,反助他族以殺同種也?」

  言罷歎息。黃文金擺酒與洪天王接風,徐議進兵之計。黃文金道:「羅大綱駐兵河南,不如令他由懷慶而下,以壯湖北聲勢;某堅守此地以拒曾國藩;天王舉兵北征,可無後顧矣。」

  洪天王道:「林鳳翔既敗,羅大綱一路,其勢已孤。使之回應湖北,亦是要著。但朕本軍之力,亦非雄厚,不知發令秀成以軍相應,然後會同北行。朕先取桐城,以待秀成消息可也!」

  隨令羅大綱由懷慶趨湖北,以壯聲威;隨督大軍,望桐城進發。

  時清將張亮基的兄弟張亮業正在桐城本籍,興辦團練,約有二千之眾,與清總兵虎嵩林共守桐城。虎嵩林聽得洪天王領兵親到,志在出戰;參將萬長清,志在守城,意見各不相合。虎嵩林便與張亮業計議道:「桐城一掌之城,戰守皆難。不如混戰一場,勝則有功,敗則退走河北,未為晚也。」

  張亮業不能決。虎嵩林歎道:「何乃兄勇銳英姿,乃弟卻沒點志氣也!」

  迫得飛報鮑超,催請教兵;一面督兵緊守城池,不在話下。

  且說天國前部先鋒陳其芒,領兵浩浩蕩蕩,殺奔桐城而來。忽探馬報稱:「清國人馬在桐城緊守,請繞道而行。」

  天王道:「廬州已平,桐城為安慶北趨要道,反不能攻下,實是心腹之患。彼四面相隔,救兵亦難,朕誓必取之。」

  便喚陳其芒道:「桐城雖小,地頗緊要;守兵雖不多,然當速取之。遲者鮑超之兵一至,反費手腳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