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五回 李秀成出師鎮淮郡 林鳳翔敗走陷天津(1) |
|
話說李開芳,督兵擁入衛輝,知清將李雲龍已死,即安撫居民,一面捷報南京。再與吉文元計議,知會林鳳翔,共議進兵之計。 當時林鳳翔知李開芳、吉文元已拔衛輝城,便進兵攻廣平府,並請李、吉二軍,會攻大名。然後乘勝會合,以趨天津。再從天津分三路,直上燕京。主意既定,便欲即行。大將溫大賀道:「清將憎王、桂良皆駐軍正定。今我軍連戰大捷,聲威大震,正直直趨正定府。若能敗桂良一軍,則清人氣奪,我乘勢攻北京,留李、吉二軍分攻各郡,阻截清人效應之兵,大勢不難定也。其趨天津,勢反孤矣。且僧王與桂良在前,勝保在後,我居其中,腹背受敵。倘有差失,干係非輕,願將軍防之。」 朱錫琨亦道:「能固守以待忠王兵至,固是上策;即不然,老將軍縱橫五、六省,所向無敵,豈懼桂良一孺子?兵法在攻其要著,若舍正定,而下廣平,恐憎王、桂良反躡吾後矣。」 林鳳翔道:「吾豈懼桂良?不過吾軍以糧食為慮,若趨天津,則轉運較易耳。」 溫大賀又道:「連戰以來,一路因糧於敵;仁義之師,所至都有供應,何忽以糧食為憂?吾自從軍以來,跟隨錢軍師,所到盡行指教。今不求制人,而反求受制於人,是絕路也。豈複能戰乎?」 當下紛紛談論。林鳳翔陰有悔意。忽報洪天王有使命至,鳳翔急命引入,則天王以鳳翔每立大功,加封鳳翔為威王;又封李開芳為毅王;並封吉文元為順王。其餘各級,皆有升賞。 鳳翔既得王位,進兵之念益急。顧謂左右道:「大丈夫得遇明主,委以重權,隆以大位,馬革裹屍,亦分內事。」 複問來使,忠王在金陵作何舉動?來使道:「忠王定江蘇,近一月矣!現在徵集常鎮各軍,大舉北上。想以老將軍之勇,濟以忠王之能,北京不難定也。」 時曾立昌、溫大賀,在旁聽得忠王北上,皆喜形於色。鳳翔見此情景,遂疑左右以己之能,不及忠王;且以為若非忠王,即不能定北京者。心中已自不平。遂遣來使回南京。並囑道:「煩足下為某致語天王:不消一月,准延天王至北京高坐也。」 來使聽罷,自然盛稱,林鳳翔益自滿,來使去後,便下令進攻廣平府。曾立昌、溫大賀一齊苦諫,鳳翔只是不從。謂曾、溫兩人道:「以吾治兵多年,經事不少,諸君何多慮也?」 方爭論間,朱錫琨疾趨而入,諫道:「昔忠王下江蘇,先取江陰,以阻向榮救兵;今將軍用何法以阻勝保,不要吾後也?」 林鳳翔道:「且兵之道,各有不同。吾昔在新疆行伍,久經陣戰,此時李秀成,尚在乳哺中耳。諸君何遽視吾不如秀成也?」 原來鳳翔平日,見李秀成年少,頗不服李秀成;故每欲爭功,圖出秀成之上。今聞朱錫琨之言,如何不怒?便令大軍望廣平府進發。軍行時曾立昌複進道:「以將軍之威,何攻不克!但臨事而懼,計不如出以萬全。請令分一軍,弟當力趨正定,以牽制僧格林沁,亦可備緩急。」 林鳳翔道:「足下誠多慮,然亦可以不必。我由廣平沿大名趨天津,彼將挾全軍,與我迎敵,猶恐不足,彼亦豈能另行分軍耶?」 曾立昌仍複固爭,林鳳翔不得已,便使曾立昌領軍三千人,駐守臨名。余外朱錫琨、溫大賀皆隨林鳳翔,望廣平而去。按下慢表。 且說李秀成,自克江蘇,回金陵,本意與林鳳翔會合,然後北上。休兵一月,正擬調集合軍起程,忽見一月之間,林鳳翔十餘次捷報,以為他雖不從令聽候,然由安徽入河南,攻山西,未必便攻北京。後來見他已克潞城趨臨名關,乃大驚道:「林鳳翔竟入直隸矣!其志必以得北京為榮。奈北京為清人根據之地,勢必以重力把守;鳳翔雖勇,若清人堅守,以疲我兵力,則鳳翔坐困矣,焉有不敗乎?」 遂趨朝謁見天王。告以:「鳳翔擅趨直隸,吾甚憂之。」 天王見林鳳翔連戰皆捷,勢如破竹,以為未必便敗。李秀成爭道:「兵法豈有孤軍深入,而能長勝乎?必敗無疑矣!鳳翔一敗,銳氣喪盡,南方必多事,恐大局從此去也。」 說罷淚涕不止。天王道:「然則何如?」 李秀成道:「向使林鳳翔暫緩北上,自是萬幸;蓋非全力,不足以撼北京也。且兵未有久戰不疲者。今林鳳翔橫行五省,大小數十戰,譬如強弩之未,勢不能芽魯縞,況北京乎?吾自江蘇回,必令休兵者,蓋以此耳。某本意由河南北趨,則黃河易渡,然恐不及矣。今惟有出師,由淮地直走山東,或者勝保以有後顧,而不盡其兵力耳,但山東黃河難汲,若被勝保窺破,則彼將全軍長驅北還,以邀林鳳翔之後,而我師無用矣。」 天王道:「事已至此,賢弟姑為之。」 天王雖如此說,心下究不信林鳳翔便敗也。 當下李秀成點視各軍,取齊共五萬人,並令軍中倍增旗幟,以壯聲勢。 分為二十五軍:每軍二千人,仍以洪仁發為先鋒;召回羅大綱為副將;大將許宗揚、賴文鴻同行。余外部將二十餘員,一路旌旗蔽野,戈戟如林,由揚州望淮郡進發。軍行時,先出檄文一道:大漢天國太平六年,大將軍忠王李,為佈告天下:自昔昆陽纘緒,漢業因以重光;靈武中興,唐祚因茲不墜。蓋撥亂方能反正,伐罪所以吊民也。今滿清當滅,皇族當興;合久必分,亂極思治,此其時矣!自滿人踞我神京,虐我黎庶,朝中文武權重者,皆歸旗滿之人;外省職員屍位者,無非貪殘之輩。逞其狐狸之性,害及生民;肆其狼虎之成,毒貽閭裡。橫捕強剝,害善欺良,我民際此,聊生何賴?是以我朝聖神文武天王陛下,心懷怛惻,志切焦勞:求複宗祖之山河,力拯國民于水火。 自義旗一舉,四海同歸。一人不准妄傷,一物不准妄搶,故天下響應,東南底平。革其左社之非,複其衣冠之舊。本帥深體天王陛下之意,大舉北伐,恢復中原,保護人民,掃除妖孽。問其累世猾夏之罪,成我大漢一統之體。發政施仁,賞功伐罪,凡爾村鄉市鎮,不用驚惶;士農工商,各安本業。效力者論功行賞,國家自有常規;助敵者厥罪當誅,軍律斷無輕恕。此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