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漢宮二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一回 逆子乞分羹思嘗父肉 姦夫勞賜爵酬伴妻身(2) |
|
漢王瞧去,乃是洛陽人侯公。從軍多年,素長肆應,遂允所請,囑令小心。 侯公馳赴楚營,來謁項王。項王正得武涉歸報,很覺愁悶,忽聞漢營遣使到來,乃仗劍高坐,傳令進見。侯公徐徐步入,見了項王,毫無懼色,從容行禮。項王瞋目與語道:「你來為何?爾主既不進戰,又不退去,是何道理?」 侯公正色道:「大王還是欲戰呢?還是欲退呢?」 項王道:「我欲一戰。」 侯公道:「戰是危機,勝負不可逆料。臣今為罷戰而來,故敢進謁大王。」 項王道:「聽汝之言,莫非要想講和麼?」 侯公道:「漢王本不欲與大王言戰,大王如欲保全民命,舍戰為和,敢不從命!」 項王此時意氣稍平,便將手中之劍,插入鞘內。 問及和議條款。侯公道:「使臣奉漢王命,卻有二議。一是楚漢二國,劃定疆界,各不相犯;二請釋還漢王父太公、妻呂氏,使他們骨肉團圓,也感盛德。」 項王聽了,獰笑道:「汝主又來欺我麼?他無非想騙取家眷,命汝詭詞請和。」 侯公也微笑道:「大王知漢王東出之意麼?無倫至重,誰肯拋棄?前者漢王潛入彭城,只是想取家眷,別無他意。嗣聞太公、呂氏已為大王所擄,因此頻年與兵,各有不利。大王如不欲言和,那就不談。既言和議,大王何不慨然允臣所衣?漢王固感大王高誼,誓不東侵。天下諸侯,也欽大王仁厚,誰不悅服。大王既不殺人之父,又不汙人之妻,孝義二字,已是分得如此清楚。今又放還,更見仁字。漢王如再相犯,這是曲在漢王。師直為壯,大王直道而行。天下歸心,何懼一漢王哉?」 項王最喜奉承,聽了侯公一番諛詞,深愜心懷,便令侯公與項伯劃分國界。項伯本是袒漢人物,當下就議定滎陽東南二十裡外,有一鴻溝,以溝為界,溝東屬楚,溝西屬漢。 當由項王遣使同了侯公去見漢王,訂定約章,各無異言。所有迎還太公、呂後的重差,仍煩侯公熟手辦理。侯公又同楚使至楚,見了項王,請從前議。 項王倒也直爽,並不遲疑。即放出太公、呂氏,以及審食其,令與侯公同歸。 這天漢王計算他的慈父,他的愛妻,不久就要到了,便親自率領文臣武將,出營迎接。父子夫妻,相見之下,一時悲喜交集。六隻眼睛,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萬語千言,反而無從說起。漢王急將父親、妻子導入內帳,暫令審食其候於外帳。 又因侯公此次的功勞不小,即封為平國君,以酬其勞。漢王始去跪在太公面前,扶著太公的膝蓋,垂淚道:「孩兒不孝,只因為了天下,致使父親身入敵營作為質品,屢受驚嚇。還望父親重治孩兒不孝之罪!」 太公見了,一面也掉下幾點老淚。 一面扶起他的兒子道:「為父雖然吃苦,幸而邀天之福,汝已得了王位。望汝以後真能大業有成,也不枉為父養你一場。」 漢王忙現出十分孝順的顏色,肅然答道:「父親春秋已高,不必管孩兒衝鋒陷陣。快顧自己的快樂,要穿的儘管穿,喜吃的儘管吃,優遊歲月,以娛暮景便了。」 太公聽畢,一想兒子得有今日,當年龍種之話,已是應了。愁少樂多,倒也安心。獨有呂氏,一人孤立在旁,已是難耐。等她的丈夫和她公公一說完話,便走近的他丈夫身前,一面拉著他的手,一面又將自己的煩頰,倚在他的肩胛之上。尚未開言,早又淚下如雨。漢王趕忙用衣袖替她試淚道:「現在總算大難已過,夫婦重圓,快莫傷心!」 呂氏聽了,方才止淚道:「你這幾年在外封王封侯,你哪裡知道為妻所吃的苦楚呢?」 漢王道:「賢妻的苦況,我已盡知。但望我把天下馬上打定,也好使你享受榮華,以償所苦。」 說著,便命後帳所有的妃嬪,出來先拜太公,後拜妻子。 呂氏又提起她的子女,為亂兵沖散,現在未知生死存亡。漢王告知其事,又說:「我已將盈兒立為太子,現在同他姊姊,都在關中。且過幾時,我請父親同你也到那兒去就是了。」 呂氏聽了,方始面有喜色。這天晚上,漢王便命在後帳大排誕宴,與父親、妻子壓驚。這席酒誕,倒也吃得非凡高興。等得宴罷,便與呂氏攜手入帳,重敘閨房之樂。 呂氏始將別後之事,一一告知漢王。又說起她在家中的時候,全仗審食其鞠躬盡瘁,無微不至。逃難的時候,奮不顧身,拼命保護。在楚營時候,陪伴勸慰,解我煩惱。我害病時候,衣不解帶,侍奉湯水。像這種多情多義的人材,為公為私,你須要看為妻之面,重用其人才好。漢王聽了道:「審食其這人,我僅知道他長於世故。所以托他料理家事。誰知他尚有這般忠心,洵屬可取。賢妻既是保他,我當畀他一個爵位,以酬伴你之勞就是。」 次日,漢王便召入審食其獎勵他道:「我妻已將你的好處,告知於我。我就授爾為辟陽侯,爾須謹慎從公,毋負寡人。」 審食其聽了,自然喜出望外。以後對於呂氏,更是浹骨淪髓地報答知遇。這是漢四年九月間的事情。 沒有幾日,漢王已聞項王果然拔營東歸。漢王亦欲西返,傳令將士整頓歸裝。 忽有兩個人進來諫阻。這兩個人你道是誰?卻是張良、陳平。漢王道:「我與項王已立和約,他既東歸,我還在此作甚?」 張良、陳平二人,齊聲答道:「臣等請大王議和,無非為的是太公、呂後二人,留在楚營,防有危險。現在太公、呂後既已安然歸來,正好與他交戰。況且天下大局,我們已經得了三分之二,四方諸侯,又多歸附。項王兵疲食盡,眾叛親離,此是天意亡楚的時候。若聽東歸,不去追擊。 豈非縱虎歸山,放蛇入壑,坐失良機,莫此為甚!」 漢王本是深信二人有謀,遂即變計,決擬進攻。惟因孟冬已屆,依了前秦舊制,已是新年了。乃就營中,備了盛筵,一面大饗三軍,一面自與呂後陪著太公,卻在內帳奉觴稱壽,暢飲盡樂。太公、呂後從沒經過這種盛舉,兼之父子完聚,夫妻團圓,白髮紅妝,共飲迎春之酒。金尊玉斝,同賡獻歲之歌。真是苦盡甘回,不勝其樂。這天正是元旦,已是漢王五年。 漢王先向太公祝厘,然後身坐外帳,受了文武百官的謁賀。複與張良、陳平,商議軍情,決定分路遣使,往約齊王韓信及魏相彭越,發兵攻楚,中道會師。 又過數日,派了一支人馬護送太公、呂後入關。漢王便率領大軍,向東進發。 一直來至固陵,暫且紮營,等候韓、彭兩軍到來,一同進擊。誰知並無消息。項王那面,倒已知道,恨漢背約,便驅動兵馬,回向漢軍殺來。漢王不是項王對手,早又殺得大敗,緊閉營門,不由得垂頭喪氣地悶坐帳中。複又問計于張良道:「韓、彭失約,我軍新挫,如何是好?」 張良道:「楚雖勝,盡可毋慮。韓、彭不至,卻是可憂。臣料韓、彭二人,必因大王未與分地,所以觀望不前。」 漢王道:「韓信封為齊王,彭越拜為魏相,怎麼好說沒有分地?」 張良道:「韓信雖得受封,並非大王本意,想他自然不安。彭越曾經略定梁地,大王令他往佐魏豹。今魏豹已死,他必想望封王。大王尚未加封,不免缺望。今若取睢陽北境,直至轂城,封與彭城。 再將陳以東,直至東海,封與韓信。韓信家在楚地,嘗想取得鄉士。大王今日慨允,他們二人,明日便來。」 漢王只得依了張良之議,遣人飛報韓、彭,許加封地。二人滿望,果然即日起兵。更有淮南王英布,與漢將劉賈進兵九江,招降楚大司馬周殷,已得九江之地。這三路人馬,陸續趨集,漢王自然放膽行軍。正是:劉氏漸將臨曉日,楚軍早已近黃昏。 不知漢王有了這三路大軍相助,那場鏖戰,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