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故宮外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三回 安維峻軍台效力 李鴻章全權議和(2) |
|
翁同龢大喜,便告辭回京,奏明皇帝,皇帝的心,也稍微一定。只是太后仍是氣憤不息,果然派了桂祥帶著神機營的兵一萬五千人,出京而去,到了天津,李鴻章忙出城迎接。桂祥擺著大臣的架子,到了總督衙門,與李鴻章談話。李鴻章先請示公爺,有何妙計。桂祥卻裝著知兵的模樣,他說已計劃妥當,派沙克都林紮布為左翼統領,祥普為右翼統領,先出山海關外,防日兵登岸,他本人隨後就出關駐紮。又說神機營的兵,如何驍勇善戰,這一去定要早奏凱旋的。 李鴻章見桂祥簡直是一個傻子,而且又趾高氣揚,便不願替他劃策;又因桂祥並不向他請兵相助,更落得袖手旁觀,只拿些高帽子給桂祥戴,拍了一陣馬屁。桂祥已樂得心花怒放,如入五里霧中,李鴻章又大開筵席,替桂公爺接風,席間又大喝其酒。叫了許多妓女,陪著歌唱,桂公爺真樂不可支,酒席茶後,李鴻章將書房讓桂公爺安歇。 次日桂祥帶著人馬,浩浩蕩蕩直奔山海關而來。一時關外連營十裡,湘軍、淮軍、毅軍、勇隊,都是久戰沙場之士,海岸炮臺上,安設大炮二十多尊,炮口口徑,都是極大的,真是器械精良人肥馬壯。桂祥恐怕那些軍隊,占了頭功,便將神機營的兵,紮營在關外,先打前敵。 桂祥卻在關內大營,整天抽鴉片煙消遣。這時各路的軍情報告,同雪片似的,飛報上來。奉天將軍伊克唐阿等,已退至錦州,副都統榮和,因奪錦州,陣亡身死。提督宋慶,又退至關外。桂祥聞報大驚。忙派左翼統領沙克都林紮布,到關外防守海岸,右翼統領忙將炮臺上的大炮,向日艦射擊。 那大炮是德國克魯伯廠造的,四十生的密達的口徑,共有十二尊,都排列在岸上,號令一下,十二尊大炮,一齊射擊起來,那放炮的炮手,又是由德國人教授的瞄準極確,炮無虛發。日本兩艘兵艦,原是想偷襲山海關,再向北京北面前進的,誰知開到此處,就被大炮擊沉了一艘。後面一艦,趕緊撥轉回去。 次日夜間,日本又調七隻鐵甲戰艦,遠遠駛來。又被海岸上中國兵瞧見了,左翼統領又吩咐開炮,頓時岸上炮聲隆隆。一夜未息,那日本戰艦,又被擊沉了三艘,其餘四艘又逃回去了。左翼統領沙克都林紮布聞報大喜,一面命神機營的兵,振作精神,向前攻敵,一面命統領本人,趕回山海關內,去桂祥報捷。不料沙統領進得關內,只見關內桂祥所帶的兵,已卷起帳篷,挾著兵器,都紛紛向後退了。沙統領大驚,忙捉著一個兵士問道:「你們為什麼向後退?」 那兵士說:「統領有所不知,只因昨夜炮聲很大,桂公爺在營內,嚇得渾身發抖,連鴉片煙都不敢抽了,急急忙忙將大煙炮兒裝滿一口袋,命戈什哈快備馬,要向濼州退去。咱們營裡的管帶圖敏,聽說公爺要退,忙向前去諫阻。說道:『公爺是奉太后的意旨來打仗的,現在無故退卻,倘被太后皇上知道,被禦史奏參,公爺就要當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我們也要軍前正法,豈不是不好嗎?再說外面的炮聲,雖然很大,但是在管帶看來,一定是我軍得勝,請公爺暫且莫退,待管帶再探明了消息,再作道理。』」 沙統領又問道:「你們管帶怎麼沒有來呢?」 那兵士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公爺要聽管帶的話,倒沒有事了。誰知公爺對管帶說道:『不問他殺了頭也好,抄家也好,軍前正法也好,軍後正法也好。這樣的大炮,放得不息,要飛過一個彈子來,咱們全都粉身碎骨了。再說這種驚慌,我一輩子也沒受過。若再遲三兩天,我縱不癮死,餓死,也要嚇死了,你願意去送死,你就去打聽消息,你可不要擱著我,不讓我走。』說罷,公爺就上馬去了。臨行的時候,只傳令部下撤兵到濼州,再行集合,所以我們不能不退。」 沙統領一聽,氣得把腳一跺,咬牙切齒地罵道:「咳,勝仗不打,反要打敗仗。落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像這樣貪生怕死之徒,又何必出來現世呢。」 沙統領罵畢,忙趕出關外見了右翼統領祥普。這一日祥普的兵,因日本從小道偷上岸來,向右翼抄襲,祥統領忙帶兵迎戰,槍炮齊鳴,兵士們都奮戰當先,都以一當百,不到半日,就將日兵殺退。正在休息慶功之際,沙統領來了。見過祥統領,將桂祥逃走的事,說了一番。祥統領歎道:「這個鴉片煙鬼,本來就不行,當初又何必叫他出來丟醜呢?只是他既然臨陣脫逃,我們該如何辦理。」 沙統領道:「我們不如先行飛報李鴻章,然後連摺奏明皇太后皇上。並將擊退日艦日兵,兩翼同時得勝的事,一併奏知,我們的責任,就可以卸除。至於我軍的進退,聽候旨意罷了。」 祥統領道:「此計甚妙。」 就立刻飛報李鴻章,一面又專摺進京,沙祥兩統領仍守著關外,靜候聖旨。過了幾天,摺差回到關外大營,回報沙祥兩統領,才知上諭已下。山海關防務事宜,著提督宋慶妥為防守。所有桂祥統率各軍,撤回南苑,以資拱術,沙祥兩統領只得帶兵回京到京之後,才知桂公爺逃回北京,太后氣得面色灰白,狠狠地申斥了一番。將桂公的差使一併撤去,太后氣得舊病復發,至今尚未痊癒。自此以後,太后始知我國軍隊不成,即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赴日本馬關會議,賠償日本軍費兩萬萬。後來英法德俄四國,又藉口調停之功,租借青島威海衛等處,九十九年才能歸還。皇帝因此,引為奇恥大辱。報仇之心甚深,那改變新法的心,也更切了。 正是:割地求和原自棄,彌天愁怨莫承歡。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