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故宮外史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六回 孝哲後絕食殉君 吳禦吏屍諫大統(1) |
|
話說東太后進了皇后宮裡,見皇后哭得衣襟盡濕,忙勸道:「皇后何必這般的悲傷,自己保重要緊。」 皇后忽然撲倒在東太后的面前,啼哭著,說道:「從今以後,恕臣媳不能再侍奉皇太后了,臣媳已決志殉君,此後再不能孝敬了。」 說罷,又掩面大哭。東太后聽了嘉順皇后的話,真是心肝俱裂,早已哭得不休。哭了一會,才安慰道:「皇后何必如此,這立志殉君的話,現在還說不到;總而言之,有我在一日,決要保護你一日,你放心吧。」 說罷就將皇后扶起來,又切切實實地勸了一番,皇后才止住了哭。東太后更絮絮叨叨地說了許多閒話,方退出宮去。第三天清晨,承恩公崇綺派人送進一大盤饅首來。嘉順皇后取了一個,剝開一看,那饅首是空心的,心中有些訝異,再剝第二個看,也都是空心的,便覺更為懷疑。將饅首收下,在盤底上寫了「此是何意」四字,交小太監拿出去,還與崇綺。不多一刻,崇綺又將那盤子派人送回宮來,皇后接過盤子看時,盤底上有一行小字,寫的是:「聖明無過皇后」六個小字。皇后看了,自己歎道:「哦,我明白了。」 說罷又哭起來。這日,皇后便在同治皇帝的梓宮旁,絕了飲食。那些太監宮女們,早已因為皇后失寵,不得西太后的歡心,一個個都有些欺負皇后。皇后便絕了飲食,不吃東西,她們也不去管她。 皇后一連餓了五天,慈安太后這一日來瞧皇后,見皇后四肢無力,睡在同治皇帝的梓宮旁邊,連哭也不能哭了。再瞧皇后的臉上,現出黃白憔悴之色,很難看的,覺得有些訝異,忙問皇后時,皇后一言不發,連爬起來行禮都沒有氣力,剛要爬著,又倒了下去。慈安太后更以為奇,再追問皇后皇后仍是不說。後來被慈安太后逼緊了,皇后才斷斷續續地說道:「臣媳是立志殉君的了。」 東太后更覺有異,就叫太監宮女們來問,太監宮女們,只得說實話,說皇后斷了飲食,到今天已五日了。東太后大驚,忙勸皇后不可如此,皇后只是眼中流淚,連哭聲都哭不出。慈安太后一瞧不是事,趕緊出宮去見慈禧太后,把皇后絕食殉君的話,對慈禧太后說了一遍,請慈禧太后去勸皇后。慈禧說道:「人各有志,是勉強不來的,只怕勸也無用。」 慈安太后一定要催著慈禧太后去勸,慈禧只好同著慈安到皇后宮中。皇后見二位太后都來了,想爬起來,叩頭行禮,只恨兩隻腿同棉花一般的軟,休想能爬得起來。 慈安太后見皇后那種可憐的樣子忙攔住皇后,叫她不要起來了,慈安太后顯出和悅的顏色,勸皇后節哀,照常進膳。怎奈那嘉順皇后已下了決心,口中連話也說不出了。慈禧太后見皇后已到臨危,不能再動,便退出宮去。慈安太后一人留在宮中,對著皇后垂淚。 後來眾宮眷和各府福晉命婦一齊都得了消息趕到宮中,紛紛地泣勸。這時皇后已經不能說話,慈安太后見皇后這個樣子,無法挽救,眼看就要斷氣的了。忙哭著命人用吉祥床抬回皇后寢殿,可憐那位節烈嘉順皇后阿魯特氏,就於二月二十日,駕崩在寢宮之中。臨崩之時,宮中聞著一陣香風,飄飄蕩蕩地吹上天去。那嘉順皇后的仙魂,大概隨著這一陣香風,返瑤台去了。 慈禧太后得了皇后駕崩一消息,不但不到皇后宮中料理皇后的喪事,反說「死得好,早就該死」的話。宮女太監們,更把皇后喪事看得極輕。倒是慈安太后撫屍痛哭一場,口口聲聲總讚歎皇后的節烈。又吩咐從優殯殮,命軍機處擬了一道上諭,將皇后逝世的情形,佈告天下,咸使聞知。誰知軍機處因有人授意,反說皇后是因病而死,卻不將皇后絕粒殉君的話,曉喻中外,可歎那嘉順皇后節烈的美名,竟有許多人不曾明白,真是一件恨事了。 皇后既死之後,照例加諡,稱為孝哲毅皇后,金棺暫安於觀德殿。因為皇后殉君,就引出一個屍諫的忠臣,力爭大統。這一位忠臣,姓吳名可讀,字柳堂,官居都察院監察禦吏,吳禦吏在同治皇帝尚未賓天之時,曾上過一次奏摺,請宣示天下。如立載湉為皇帝後,生有皇子,應即承繼穆宗毅皇帝(即同治皇帝)為嗣,將來繼承大統。 慈禧太后,見了吳禦吏這封奏摺,氣得七竊冒煙,說吳可讀有心挑撥皇室,非將他斬首不可。幸而慈安太后是一個明白的人,竭力勸住。慈禧太后無法,只得將吳可讀發交刑部審問。那吳可讀先生到了刑部,侃侃而談,力爭大統,忠義之氣,上薄雲霄。王公大臣會議之後,議將吳可讀降調。 又過了幾年,穆宗毅皇帝與孝哲毅皇后的金棺,皆永遠奉安山陵的時候,那吳可讀先生這時,已因查辦廢員案內,蒙慈安太后圈出,奉旨以主事特用選授吏部主事,因此吳先生便再四面求吏部堂官,大學士寶金,派為隨同行禮司員,吳先生追隨同治皇帝與皇后的金棺。到了東陵,就在馬申橋,住在三義廟內,夜間寫好一本遺摺,托三義廟的老道士,遞到軍機營盤。吳先生便在三義廟中,懸樑自盡。 是仿古來忠臣屍諫之義,那一本奏摺上寫道: 「罪臣吳可讀,跪奏為以一死泣請懿旨,預定大統之歸,以畢今生忠愛事,藕罪臣聞治國不諱亂,安國不忘危,危亂而可諱可忘。則進苦口於堯舜,如無疾之呻吟,陳隱患于聖明,為不祥之舉動,罪臣前因言事憤激,自甘或斬或囚。經大臣會議,奏請傳臣質訊,乃蒙先皇帝曲賜矜全,既免死於以斬而死,複免臣於以囚而死,又複免臣於傳訊而觸忌怒而死。犯三死而未死,不求生而再生,則今日罪臣未盡之餘年,皆我先皇帝數年前所賜也。乃天崩地拆,忽遭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之變,即日欽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之子,繼承文宗顯皇帝為子,人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特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