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二回 嶽飛上表辭官爵(1)


  卻說劉浩引著五千精兵,于平川曠野擺開陣勢索戰。只見虜陣搖旗吶喊,金將斡朵思驟馬舞狼牙棍直取劉浩,劉浩舉方天戟交還。二將兩馬相交,戰數合,劉浩佯輸,撥回馬便走。

  斡朵思不舍,掩眾追來,鬥聲連天。山上胡盞望見金兵得勝,將分騎而出,時紅日已沉西矣。習不祝諫曰:「統軍且勿出,恐宋人謀也。」

  盞曰:「璘智謀吾見之矣。古人順時而動,見機而發。今宋人勢敗,何又不戰?」

  言訖,哨鼓大震,引三萬人馬斬寨而下。

  吳璘見金將親出,掄槍拍馬來迎。胡盞勒騎舞斧,與吳璘鏖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二人精神愈倍,各無退志。兩下金鼓齊鳴,又戰數十合。宋軍中以迭陣法更休迭戰,輕裘肥馬,亟麾之士,殊死而鬥。金人皆遠涉勞困,不能抵敵。胡盞未知地利,即拋了吳璘,勒馬望鹿角砦而走。 習不祝引人馬接應。

  將近一更初,璘下令放起火炮,虜兵大驚,奔走鹿角砦。忽聞山頂大喊,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撒不吪提兵殺來,正遇大將姚仲,手起刀落,撒不吪死於非命,餘眾潰散。姚仲與王彥以精騎抄出鹿角砦,金人兩下受敵,遂大敗,死者不可勝計。

  胡盞與習不祝潰圍沖出,又遇前軍胡世將攔住大殺一陣,降者以萬人。胡盞乘夜襲餘光,且戰且走,退入臘家城。璘見金人去遠,又是夜裡,遂收軍據了鹿角砦,得其馬駝糧食無算。

  平明,體探胡盞屯駐臘家城,璘下令曰:「金人勢窮矣,可乘勝攻之,二酋可擒。」

  姚仲曰:「宜相連營壘,屯四門困之。不過一月,使虜賊盡死城中矣。」

  璘然之,即令眾將領所部分門攻擊。果是金人困迫,城將垂陷。忽朝廷方主議和,秦檜恐邊將邀功,遣使以驛書詔璘班師。璘得詔,與世將議曰:「破虜賊功在即矣,朝廷詔來班師,何以處之?」

  世將曰:「君命也,豈敢抗違?此必金國有人在朝議和,只得奉詔班師。」

  姚仲等曰:「機會難再,不若打破城池,擒了金將胡盞、習不祝,解赴行在,從朝廷發落,然後班師未遲。」

  世將曰:「不可。岳侯功蓋天下,聖旨到,亦且回軍,何況我等乎!眾人勿複猶豫。」

  即日下令軍中拔營撤圍而去。胡盞在城上望見宋軍退去,知金國有人議和,詔取班師。盞甚喜,與習不祝議之。不祝曰:「統軍宜速退臘家城。吾國講和不常,恐宋人複來,難以支撐。」

  胡盞從之,連夜率所部退回函谷關,不在話下。吳璘自臘家城引兵還河池。胡世將見朝廷屢挫邊將之功,惟浩歎而已。

  卻說高宗自夏四月間,與廷臣議論講和,秦檜力主成之。

  至十一月和議既成,金兀朮以蕭毅、邢具瞻二人為審議使,與宋魏良臣偕來,議以淮水為界,求割唐、鄧二州及陝西餘地,要歲幣銀絹各二十五萬,仍許歸梓宮及太后。高宗悉從其請,命宰臣具誓表告祭於天地宗廟社稷。詔下,宰執領命而行。誓表略曰:

  〖臣構言:
  今來畫疆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裡並南四十裡為界屬鄧,四十裡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弊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李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
  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誓詔,庶使弊邑永為憑焉。〗

  宰執既具誓表,殺黑牛白馬,告祭天地宗廟社稷畢,奏知高宗。高宗以何鑄簽書樞密院事,奉表稱臣于金。何鑄領表將行,蕭毅亦進辭帝。帝諭毅曰:「若今歲太後果還,寡人自當謹守誓約。如今歲未成朕志,則誓文為虛設。」

  毅再拜領旨,與何鑄離了臨安,逕至汴京,見兀朮具知宋帝所以講和之意。

  兀朮曰:「此金主重命也。使臣須再詣會寧候旨,然後可以複表。」

  何鑄遂如會甯聽候指揮。兀朮具表,遣使詣金國奏知熙宗,請問宋求商州及和尚、方山二原。熙家降詔從兀朮之請。

  兀朮得旨,複遣人往南朝,求割京西界要鄧、唐二州,陝西要割商、秦之半,止存上津、豐陽、天水三縣及隴西、成紀,餘棄;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關為界。使臣入京師奏知高宗,高宗俱從其請。於是宋僅有兩浙、兩淮、江東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廣東西十五路,而京西南路止有襄陽一府,陝西路止有階、成、和、鳳四州,凡有府州軍監一百八十五,縣七百三。金既畫界,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凡十九路。其間散府九,節鎮三十六,守禦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軍十有六,縣六百三十二。

  高宗將於廷臣內推有善達君命者為使。秦檜奏曰:「金兀朮最要官職尊壟名望素著者來見,伏望陛下複遣魏良臣為使,則不煩於往返矣。」

  帝允之,下詔遣魏良臣齎封界交割使金。

  韓世忠深以為非,乃諫曰:「中原士民淪於腥羯,其間豪傑,莫不延頸以俟吊伐之師。若自此與和,日月侵尋,人情銷弱,國勢委靡,誰複振之?北使之來,乞與面議。如臣理屈,甘受誅戮。」

  高宗不聽,竟遣良臣以行。世忠憤惋而出。岳飛聞帝不允世忠諫,自思曰:「韓樞密以和議為不然,飛豈肯附和議哉。若久立朝廷,必不為檜、俊所容。」

  即日具表,辭退官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