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五回 告廟饗天明制度 圖形畫像著功多


  是日,明帝登殿,文武班列兩行。揚塵拜舞,山呼禮畢,加封鄧禹為太傅,李通為大司空。眾臣各受封贈,大赦天下。

  卻說車平王倉,以為中興三十餘年,四方寧息,宜修禮樂。

  遣使至京,奏聞所事。使者至朝,帝召入殿,問:「卿此來何意?」

  使者具奏所事。帝甚喜,即召眾卿共議。李通奏曰:「東平言者甚當。陛下新登寶位,可先設郊祭饗天地,然後告祀宗廟,以明制度。」

  帝准奏,傳旨:「中郎將梁松,監領五校於南郊設壇。及修制先帝光武之廟」。詔下,松往去訖。

  帝思凡所奉祀天地、社稷、宗廟、山川等神,欲為天下生靈祈福,恐百官齋戒不致專精。乃下詔,令太傅桓玄作《齋戒文》,以示眾意。玄領敕命,即撰文曰:

  凡祭祀,必先齋戒,而後以感動神明。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正齋其內。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樂,不理刑,此則名戒也。專一其心,嚴畏謹慎。

  不思他事,苟有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須臾間,此則為齋也。大把齋戒七日,前四日為戒,後三日為齋。中祀齋戒五日,前三日為戒,後二日為齋。故示。自是,眾臣各皆嚴肅。

  卻說梁松領敕監軍,徑往城南郊野,建起高壇三層。每層高一丈九尺,四圍結彩,按天、地、人三才。五方樹旗,列金、木、水、火、土。香焚寶鼎,燭燦銀花。又備整齊,還宮覆命。

  次日早朝,梁松奏曰:「臣領陛下敕命,往郊設壇。今悉完固,請陛下往祀。」

  帝傳旨:「百官更衣,同登壇祀」。詔下,眾臣先臨肅侍。須臾駕至。帝下龍車,端整平天冠,重更沽黃袍,立於中壇正坐。文武班列旁邊。帝舉香祝曰:「大漢皇子劉莊,眷天上帝,降中於民。致四海之來蘇,啟萬民之俯仰。惟冀神祇,鐘靈降福。士民條暢,國祚昌榮。」

  祝罷,再拜。

  忽近臣趨壇奏曰:「大司空李通病篤,今早氣絕而薨。乞陛下傳敕安葬」。帝聞,大哭,曰:「先帝起義舂陵,此將首助兵甲。披堅執銳,拯弱扶危,歷盡汗馬百年之勞。未蒙恩賜一息,今才佚樂,天何速其命乎!」

  斂蹙眉尖,籲磋不已。太傅桓玄進曰:「陛下少憂,人寄塵寰,生死有命。李通既逝,不能複醒,陛下可念其功,敕賜厚葬。何為痛苦哀之而損容乎?」

  帝遂止,罷壇還宮,傳敕厚葬,諡曰「恭侯」,子音嗣。帝與陰皇太后親臨墓吊,有詩哭曰:

  先帝初逢世亂時,將軍誓死寄安危。
  旌旗萬里寒胡膽,樑柱今朝折棟支。
  義節棱棱沖漢漠,忠精赫赫著銘碑。
  傷心多少英雄淚,忍向斜陽故國揮。

  吊罷,車駕還宮。

  二年春月,帝傳旨,親往明堂,饗祀光武皇帝。百官一齊擁駕至臨。祭畢,帝登雲台之上觀望雲物。良久,乃罷。幸辟雍,行初養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桓榮及弟子等升于明堂之上。帝正坐,自為講辯,諸儒執經問難於前。避雍四門之外,百姓人等整衣冠,排列而觀聽者,凡有億萬之多。自早至晚乃罷還宮。

  次日設朝,文武拜畢,傳旨修整學舍。令功臣子孫及四姓末屬,俱入講學。選擇高才飽讀者,以授其業。自橋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聞言,亦遣子入學。濟濟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卻說扶風茂陵有一人,姓傅名毅,字武仲。家貧,力學博古今。一日,于平陵習讀經義,聞明帝興學校,求賢士,因作《迪志》詩以諷之。詩曰:

  諮爾庶士,迨時斯勖。日月逾邁,豈雲旋覆。
  哀我經營,旅力靡及。在茲弱冠,靡所無立。
  于赫我祖,顯于殷國。二跡阿衡,克光其則。
  武丁興商,伊宗皇士。爰作股肱,萬邦是紀。
  奕士載德,迄別顯考。保膺淑懿,纘修其道。
  漢之中葉,俊乂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勳緒。
  伊餘小於,穢納靡逮。懼我考烈,自茲已墜。
  誰能革濁,清我灌溉。誰能昭暗,啟我童昧。
  先人有訓,我說我誥。誨我嘉務,誨我博學。
  爰率朋友,尋此舊則。契闊夙夜,庶不懈忒。
  秩秩大猷,紀綱庶式。匪勒匪昭,匪壹匪測。
  農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雲作,考之居息。
  二事敗業,多疾我力。如彼遵衢,則罔所極。
  二志靡成,事勞我心。如彼兼所,則溷於音。
  于戲君子,無恒自逸。俎年如流,鮮茲暇日。
  行邁屢稅,胡能有迄。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傅毅複觀經義,朝夕不輒。帝聞其賢,善於辭賦,顧下詔征之。毅即隨命入朝。見帝參禮畢,帝曰:「素聞卿負大才,未用於世。朕因召卿濟扶孤弱,可乎?」

  毅叩首謝曰:「臣庸無識,不堪重任,乞陛下姑納為用。」

  帝大喜,遂以毅為蘭台令史,拜郎中令,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毅謝恩而出,即往蘭台,與諸生修編史集。

  毅追美孝明皇帝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作《顯宗頌》千篇,奏上,帝甚奇之。由是,文雅顯於朝廷,鹹仰稱羨。是時,三年春月,帝思貴人馬氏,賢德慈謙,乃下詔立為皇后。德冠後宮,即正位宮閹。愈自謙肅,好讀詩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諸姬宮主人參朝謁,見後袍衣粗疏,以為綺轂。就視,乃笑。後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何得笑乎?」

  眾皆歎息而退。

  一日,帝獨閑坐,追思中興功臣,不可殞滅其像。次早登殿,文武朝罷,傳旨令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傳名後世。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複、陳竣耿弇、杜貌、寇恂、傅竣岑彭、堅譚、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祁彤、姚期、劉植、耿純、臧宮、馬武、劉攏又益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悉圖於上。獨馬援以椒房之親,不畫其像。

  一日,東平候倉與帝游於雲台,觀遍不見馬援之像,乃謂帝曰:「伏波將軍功勞甚大,何故不畫圖像?」

  帝笑而不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