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英雄傳奇 > 說岳全傳 | 上頁 下頁
第九回 元帥府岳鵬舉談兵 招商店宗留守賜宴(2)


  竟自一個進了轅門,來見旗牌稟說:「湯陰縣武生岳飛求見。」

  旗牌道:「你就叫嶽飛麼?」

  岳大爺應聲道:「是!」

  旗牌道:「大老爺正要見你,你且候著。」

  那旗牌進去稟道:「湯陰縣武生岳飛,在外求見。」

  宗澤道:「喚他進來。」

  旗牌答應,走出叫聲:「嶽飛!大老爺喚你,可隨我來,要小心些呀!」

  岳大爺應聲:「曉得!」

  隨著旗牌直至大堂上,雙膝跪下,口稱:「大老爺在上,湯陰縣武生岳飛叩頭。」

  宗爺望下一看,微微一笑:「我說那嶽飛必是個財主,試看他身上如此華麗!」

  便問嶽飛:「你幾時來的?」

  岳大爺道:「武生是今日才到。」

  即將劉節度的這封書雙手呈上。

  宗澤拆開看了,把案一拍,喝聲:「嶽飛!你這封書劄出了多少財帛買來的?從實講上來便罷,若有半句虛詞,看夾棍伺候!」

  兩邊行役吆喝一聲。早驚動轅門外這幾個小弟兄,聽得裡邊吆喝,牛皋就道:「不好了!待我打進去,搶了大哥出來罷。」

  湯懷道:「動也動不得!且看他怎樣發落,再作道理。」

  那弟兄四個指手劃腳,在外頭探聽消息。

  這裡岳大爺見宗留守發怒,卻不慌不忙,徐徐的稟道:「武生是湯陰縣人氏,先父岳和,生下武生三日就遭黃河水發,父親喪于清波之中。武生賴得母親抱了,坐於花缸之內,淌至內黃縣,得遇王明恩公收養,家業日產盡行漂沒。武生長大,拜了陝西周侗為義父,學成武藝。因在相州院考,蒙劉大老爺恩義,著湯陰縣徐公,查出武生舊時基業,又發銀蓋造房屋,命我母子歸宗。臨行又贈銀五十兩為進京路費,著武生到此討個出身,以圖建功立業。武生一貧如洗,那有銀錢送與劉大老爺?」

  宗澤聽了這一番言語,心中想道:「我久聞有個周侗,本事高強,不肯做官。既是他的義子,或者果有些才學,也未可定。」

  向嶽飛道:「也罷!你隨我到箭廳上來。」

  說了一聲,一眾軍校簇擁著宗爺,帶了嶽飛來到箭廳。宗澤坐定,遂叫嶽飛:「你自去揀一張弓來,射與我看。」

  岳大爺領命,走到旁邊弓架上,取過一張弓來試一試,嫌軟;再取一張來,也是如此。一連取過幾張,俱是一樣。遂上前跪下道:「稟上大老爺,這些弓太軟,恐射得不遠。」

  宗爺道:「你平昔用多少力的弓?」

  岳大爺稟道:「武生開得二百餘斤,射得二百余步。」

  宗爺道:「既如此,叫軍校取過我的神臂弓來,只是有三百斤,不知能扯得動否?」

  岳大爺道:「且請來試一試看。」

  不一時,軍校將宗爺自用的神臂弓並一壺雕翎箭,擺列在階下。岳大爺下階取將起來一拽,叫聲:「好!」

  搭上箭,蚩蚩蚩一連九枝,枝枝中在紅心,放下弓,上廳來見宗爺。宗爺大喜,便問:「你慣用甚麼軍器?」

  岳大爺稟道:「武生各件俱曉得些,用慣的卻是槍。」

  宗爺道:「好。」

  叫軍校:「取我的槍來。」

  軍校答應一聲,便有兩個人將宗爺自用那管點鋼槍抬將出來。宗爺命岳飛:「使與我看。」

  岳大爺應了一聲,提槍在手仍然下階,在箭場上把搶擺一擺,橫行直步,直步橫行,裡勾外挑,埋頭獻鑽,使出三十六翻身、七十二變化。宗爺看了,不覺連聲道:「好!」

  左右齊齊的喝彩不住。岳大爺使完了,面色不紅,喉氣不喘,輕輕的把槍倚在一邊,上廳打躬跪下。宗爺道:「我看你果是英雄,倘然朝廷用你為將,那用兵之道如何?」

  岳大爺道:「武生之志,倘能進步,只願:

  令行閫外搖山嶽,隊伍端嚴賞罰明。
  將在謀獻不在勇,高防困守下防坑。
  身先士卒常施愛,計重生靈不為名。
  獲獻元戎恢土地,指日高歌定升平。」

  宗留守聽了大喜,便吩咐:「掩門。」

  隨走下座來,雙手扶起道:「賢契請起。我只道是賄賂求進,那知你果是真才實學。」

  叫左右看坐來。岳大爺道:「大老爺在上,武生何等之人,擅敢僭坐。」

  留守道:「不必謙遜,坐了好講。」

  岳大爺打了一躬,告坐了。

  左右送上茶來吃過,宗爺便開言道:「賢契武藝超群,堪為大將,但是那些行兵佈陣之法,也曾溫習否?」

  岳大爺道:「按圖佈陣,乃是固執之法,亦不必深究。」

  宗爺聽了這句話,心上覺得不悅,便道:「據你這等說,古人這些兵書陣法都不必用了?」

  岳大爺道:「排了陣,然後交戰,此乃兵家之常,但不可執死不變。古時與今時不同,戰場有廣、狹、險、易,豈可用一定的陣圖?夫用兵大要,須要出奇,使那敵人不能測度我之虛實,方可取勝。倘然賊人倉卒而來,或四面圍困,那時怎得工夫排布了陣勢,再與他廝殺麼?用兵之妙,只要以權濟變,全在一心也。」

  宗爺聽了這一番議論道:「真乃國家棟樑!劉節度可謂識人。但是賢契早來三年固好,遲來三年也好,此時真正不湊巧!」

  岳大爺道:「不知大老爺何故忽發此言?」

  宗爺道:「賢契不知,只因現有個藩王,姓柴名桂,乃是柴世宗嫡派子孫,在滇南南寧州,封為小梁王。因來朝賀當今天子,不知聽了何人言語,今科要在此奪取狀元。不想聖上點了四個大主考:一個是丞相張邦昌,一個是兵部大堂王鐸,一個是右軍都督張俊,一個就是下官。那柴桂送進四封書、四分禮物來了。張丞相收了一分,就把今科狀元許了他了;王兵部與張都督也收了;只有老夫未曾收他的。如今他三個作主,要中他作狀元,所以說不湊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