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俠義小說 > 兒女英雄傳 | 上頁 下頁 | |
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3) | |
|
|
那時後面官船已到,幾位隨帶司員也趕了來。那些地方官,欽差都請在一處,公同一見。應酬已畢,少微歇息,吃些東西,早發下一角文書,提河台的文武巡捕、管門管帳家丁。須臾拿到,便封了門,照著那言官指參的款跡,連夜熬審起來。從來說:「人情似鐵,官法如爐。」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幹久經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贓款來。欽差一面行文,仍用名貼去請河台過來說話。 不一時,河台已到,欽差照舊以客禮相待。讓坐送茶已畢,便將廷寄並那禦史的參折合他的巡捕、家丁的口供送給他看。河台一看,這才如夢方醒,只嚇得他面如金紙,目瞪口呆。又見上面有「如果審有贓款,即傳旨革職,所有南河河道總督即著烏明阿暫署」的話。他慌忙看完,摘了帽子,向上跪倒碰頭,口稱他的名字說:「犯官談爾音,昏聵糊塗,辜負天恩,但求重重的治罪,並罰鍰報效。」 原來那時候有個「罰鍰助餉助工」的功令。只因朝廷深知督撫的豐厚,那時的風氣淳樸,督撫也不避豐厚之名,每逢獲罪,都求報效若干銀子助工助餉,也為圖輕減罪名,所以他才有這番舉動。說罷起來,戴上帽子。烏大人道:「請大人具個親供。便是自認罰鍰,也得有個數目,好據供入奏。」那談爾音道:「犯官打算竭力巴結十萬銀子交庫。」烏大人道:「大人的情甘報效,我原不便多言;但是聖意甚嚴,案情較重,左右近年的案都有個樣子在前頭。大人還得自己斟酌斟酌,不可自誤。」他答應了兩個「是」,下去寫具親供。 一時,早有首府中軍送過印來,烏大人即日拜印接署。便下了一個劄子,委山陽縣伺候前印河台大人,這漢話就叫作「看起來了。」這個信傳出去,那些紳衿百姓鋪戶聽得,好不暢快!原來這河台姓談,名爾音,號鈺甫。便有等尖酸的,指了新舊河台的名號編了一副對聯,道是:「月向日邊明,日月當空天有眼;玉鑲金作鈺,玉金滿橐地無皮。」 閒話擱起。卻說那談爾音下去寫具親供,見欽差的話來得嚴厲,一定朝廷還有甚密旨。如今報效得少了罷,誠恐罪名減不去;多了罷,實在心上捨不得。心問口,口問心,打算良久,連那些奇珍異寶折變了,大約也夠了。且自顧命要緊,因此上一很二很,寫了二十萬兩的報效。那烏大人就把案歸著了歸著,據情轉奏。當朝聖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台效力。不日批折回來,那談爾音便忙忙交官項上庫,送家眷回鄉,剩了個空人兒赴軍台效力去了。只是這些金銀珠寶,千方百計才弄得來,三言兩語便花將去;當日嫌他來的少,今日轉痛他去的多。也最可憐的是,他見過烏大人之後,不曾等安老爺交官項,早替他虛出通關,連夜發了摺子奏請開複,想在欽差跟前作個大大的情面。也是發于天良,要想存些公道。只是遲矣,晚矣! 卻說安太太那邊,自從張金鳳進門之後,在安太太是本不曾生得這等一個愛女,在張姑娘是難得遇著這等一位慈姑。 彼此相投,竟比那多年的婆媳還覺親熱。那張老夫妻雖然有些鄉下氣,初來時眾人見了不免笑他;及至處下來,見他一味誠實,不辭勞,不自大,沒一些心眼兒,沒一分脾氣,你就笑他也是那樣,不笑他也是那樣。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轉都愛他敬他。雖是兩家合成一家,倒過得一團和氣。 這日安老爺收到烏大爺的幫項,即日把文書備妥,如數交納,照例開複。又因此地正在官場有事,自己不好出去,便告了兩個月病假。早有公子領著家人們預備轎馬前來。這老爺離了土地祠,來到聚合店。安太太迎了出來。老夫妻本來伉儷甚篤,更兼在異鄉同患難,又想到公子這場落難,彼此見了,十分傷感。虧得公子一旁極力勸慰方住。安太太便叫媳婦出來拜見。安老爺一看,又叫他近前來細看一番,因向太太道:「我告訴玉格的話,想來都說到了,不必再說。這個孩子天生的是咱們家的媳婦兒!等著消停消停,就給他們辦起這件喜事來。」安老爺不吃煙,張姑娘便送上一碗茶來。 一時,親家太太也來相見。這親家太太可不是那兩日的親家太太了,也穿上裙子了,好容易女兒勸著把那個冠子也摘了。見了安老爺,拜了兩拜,口裡說:「好哇,親家!俺們在這裡可糟擾了!」安老爺也合他謙了幾句。人回:「親家老爺進來了。」安老爺迎進來,見禮歸坐,著實謝了謝他途中照應公子。張老道:「親家,不要說這話。我的嘴笨,也說不上個甚麼來。咱都是一家人,往後只有我們沾光的。就只一件,我在家負苦慣了,這幾天吃飽了飯,竟白呆著就困了。親家,這不是你來家了嗎?有啥笨活,只管交給我,管作的動;不的時候兒,這大米飯老天可不是叫人白吃的。」 安老爺聽了道:「就是這樣。如今我第一樁大事,就是你這個女婿。他只管這麼大了,還得有個常人兒招護著。這幾日裡邊有個媳婦,不好叫他在裡頭不周不備,我可就都求了親家了。」張老爺連忙答應。安太太道:「這幾天就多虧了親家老爺疼他。」一句話沒完,張太太話來了,說:「啥話呢,疼閨女有個不疼女婿的!」大家正說到熱鬧中間,人回:「河台烏大人來拜。」把個張老夫妻嚇得往外藏躲不迭。 一時鑼嗚導喝,烏大人已到店門。安老爺說:「請進來坐罷。」說著,便迎了進來。那烏大人先給師母請了安,然後又合公子敘了一向的闊別。提到前任談公的事,安老爺倒著實感歎了一番。烏大人因道:「門生看老師沒甚麼大欠安,為何告起假來?」安老爺便說是「有些瑣事」,便把公子途中結親一事略提了幾句,只是不提那番駭人見聞的話。 烏大人也連忙道喜。又說:「此地總河的缺,已調了北河的同峻峰過來了,也是個熟人。老師完了私事,何不早些出去?門生既可多聽兩次教導,等那同峻峰來,也可當面作一番囑託。」安老爺道:「說得有理,我事情一清楚,就出來的。」烏大人長談了半日,告辭而去。早有那些實任候補的官員,聽得河台大人到店來拜安老爺,長談久坐,見安老爺又是大人的老師,那個不來周旋?也有送酒席的,也有送下程的。到後來就不好了,鬧起整匣的燕窩,整桶的海參魚翅,甚至尺頭珍玩,打聽著甚麼貴送起甚麼來了。老爺一概壁謝不收。 卻說那日安老爺迎賓謝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腳,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那張姑娘便送過帽頭兒來,請換帽子,伏侍得直像個多年的兒媳婦,又像個親生的女兒。安老爺看了自是歡喜,因對太太道:「我們如今事情正多,有兩樁得先作起來:一件是為我家險遭一場意外的災殃,幸而安然無事,這都是天公默佑,我們闔家都該辦注名香,達謝上蒼;那一件,無論怎樣,這店裡非久居之地,得找一所公館。」 安太太道:「這兩樁事都不用老爺費心,公館我已經叫晉升找下了。」老爺道:「一處不夠。」太太道:「找得這處很寬綽,連親家都住下了。」老爺道:「不然。日後自然是住在一處,才得有個照應;眼前辦這喜事,必得兩處辦,才成個一娶一嫁的大禮。」太太聽了也以為是。恰好晉升進來回事,聽得這話,便回道:「既老爺這樣吩咐,也不用再找。那公館本是大小兩所相連,內裡通著,外邊各開大門。」安老爺道:「那更好了。」房子說定。說到謝天,安太太便把自己怎的合媳婦許了十五日還願的話,並媳婦怎的要給那十三妹姑娘供長生祿位的話,一一的說明。安老爺更覺暗合了自己的主意,連連點頭,道:「既如此,明日咱們全家叩謝,不必再看日子了。」一家兒談到飯罷掌燈。安老爺早叫人在外層收拾了三間潔淨屋子下榻,出去周旋了張老一番,才得就枕。一宿無話。 次日便是十五日,太太早在當院設下香案,香燭、供品。 先是安老爺帶了安公子,次後便是安太太帶了張姑娘,各各一秉虔誠,焚香膜拜,叩謝上天加護之恩。拜完,安老爺便對兩親家道:「你二位老兄老嫂也該拜謝一番才是。」張老道:「我們正想著借花兒獻佛,磕個頭兒呢!」早有僕婦送上兩束香來。張老上了香,磕過頭。親家太太也把香點著,舉得過頂,磕下頭去,不知他口裡還喃喃呐呐祝贊些甚麼。磕完頭,將爬起來,只見他把右手褪進袖口去,摸了半日,摸出兩箍香錢來,遞給安太太。安太太笑道:「親家,這是作麼呀?你我難道還分彼此麼?」親家太太道:「不是價。這往後俺兩口子的吃的喝的穿的戴的,都仗著你老公們倆合姑爺哩,還有啥兒說的呢!這燒香可是神佛兒的事情,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咱各人兒洗臉兒各人兒光,你不要可行不的!」安太太只是笑著不肯收。倒是安老爺說:「太太,既親家這等至誠,收了再請兩箍香上就是了。」安太太只得接過來,遞給一個丫鬟,摸了摸那錢,還是沍的滾熱的。 卻說張姑娘隨婆婆謝過了天,便忙著進房,設了一張小桌兒,供上那十三妹姑娘的長生牌,上寫著「十三妹姐姐福德長生祿位」。安太太便向安老爺道:「我們玉格也該叫他來磕個頭才是呢。」安老爺道:「且慢。他的事不是磕一個頭可了事的,我另有辦法。」安太太聽了,便同張太太各拈了一撮香,看著那張姑娘插燭似價拜了四拜,就把那個彈弓供在面前。 話休絮煩。自此以後安老爺夫妻二位便忙著搬公館,辦喜事。張老夫妻把十三妹贈的那一百金子依然交給安老爺、安太太,辦理妝奩。一婚一嫁,忙在一處,忙了也不止一日,才得齊備。那怎的個下茶行聘、送妝過門,都不及細說。到了吉期,鼓樂前導,花燭雙輝,把金鳳張姑娘一乘彩轎迎娶過來。一樣的參拜天地,遙拜祖先,叩見翁姑,然後完成百年大禮。這日安老爺雖不曾知會外客,有等知道的也來送禮道賀。雖說不得「百輛盈門」,也就算「六禮全備」了。 轉眼就是安老爺假限將滿,新河台已經到任,烏大人已經回京。太太便帶了兒子、媳婦忙著張羅老爺的冠裳一切,便問:「那日出去銷假?」安老爺道:「難道你們娘兒們真個的還忍得叫我再作這官不成?我平生天性恬淡,本就無意富貴功名,況經了這場宦海風波,益發心灰意懶。只是生為國家的旗人,不作官又去作甚麼?無如我眼前有樁大似作官的事,不得不先去料理。」 太太、公子見老爺說得恁般鄭重,忙問何事,老爺道:「嗯,難道救了我一家性命的那個十三妹的這番深恩重義,我們竟不想尋著他答報不成?」太太道:「何嘗不想答報呢!只是他又沒個准住處、真名姓,可那裡找他去呢?」老爺說:「你們都不必管,我自有個道理。實合你們說:從烏老大諄諄請我出去那日,我已經定了個告退的主意,只恐他苦苦相攔,所以挨到今日。如今挨得他也回京了,新河台也到任了,我前日已將告休的文書發出去了。從此卸了這副擔子,我正好掛冠去辦我這樁正事。此去尋的著那十三妹,我才得心願滿足;倘然尋不著他,那管芒鞋竹笠,海角天涯,我一定要尋著這個女孩兒才罷!」 這正是:丈夫第一關心事,受恩深處報恩時。 要知安老爺怎的個去尋那十三妹,下回書交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