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俠義小說 > 兒女英雄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占龍頭(2)


  列公,這科甲功名的一途,與異路功名卻是大不相同。這是件合天下人較學問見經濟的勾當,從古至今,也不知牢籠了多少英雄,埋沒了多少才學。所以這些人寧可考到老,不得這個「中」字,此心不死。安老爺用了半生的心血,難道果真就肯半途而廢不成?原是見了這些考具,一時的牢騷話。

  及至聽見公子小小年紀說了這一番大道理,心中暗暗歡喜,又恐怕小人兒高興,只得笑著說是「小孩子話」。及至太太又加上一番相勸,不覺得就鼓起高興來,說道:「既如此,就依你們娘兒們的話,左右是家裡白坐著,再走這一蕩就是了。」

  說著,看看到了三月初間,太太把老爺的衣帽、鋪蓋、吃食等件打點清楚,公子也忙著揀筆墨,洗硯臺,包草稿紙。諸事停當,這安老爺便坐車進城,也不租小寓,就在自己家裡住下。這房子雖說有幾家本家住著,正所兒沒占,原備安老爺、太太、公子有事進城住的,平日自有留下的家人看守。這家人們知道老爺回家,前幾天就收拾鋪設,掃地焚香的預備停妥。

  到了三月初六日,太太打發公子帶了隨使家丁,跟隨老爺進城。進場出場,又按著日子打發家人接送,預備酒飯,打點吃食。公子也來請安問候,都不必細說。

  三場已畢,這老爺出了場也不回家,從場門口坐上車,便一直的回莊園來。太太、公子接著,問好請安,預備酒飯,問了一番場裡光景。一時飯罷,公子收撿筆硯,便在卷袋裡找那三場的文章草稿。尋了半日,只尋不著,便來問安老爺說:「文章稿子放在那裡了?等我把頭場的詩文抄出來,好預備著親友們要看。」安老爺說:「我三場都沒存稿子,這些事情也實在作膩了。便有人要看,也不過加上幾個密圈,寫上幾句通套批語,讚揚一番說:『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還是個依然故我,也無味的很,所以我今年沒存稿子。不但不必抄給人看,連你也不必看。這一出場,我就算中了。」說畢,拈須而笑。公子聽了無法,只得罷了。

  日月迅速,轉眼就是四月。到了放榜的頭一天晚上,這太太弄了幾樣果子酒菜,預備老爺候榜,好聽那高中的喜信。

  安老爺坐下,就笑著說道:「這大概是等榜的意思了。聽我告訴你們:外頭只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實場裡今日早半天就拆彌封,填起榜來了。規矩是拆一名,唱一名,填一名。就有那班會想錢的人,從門縫兒裡傳出信來,外頭報喜的接著分頭去報。如今到了這時候不見動靜,大約早報完了,不必再等。你們既弄了這些吃的,我樂得吃個河落海幹睡覺。」說完,吃了幾杯悶酒,又說了會閒話,真個就倒頭酣呼大睡。

  那太太同公子並內外家人不肯就睡,還在那裡左盼右盼,看看等到亮鐘以後無信,大家也覺得是無望了,又乏又困,興致索然,只得打點要睡。上房將然關了房門,忽聽得大門打得山響,一片人聲,報說:「頭二三報,報安老爺中了第三名進士!」

  【①亮鐘:意指天將亮的時分。古時天將亮時打五更鐘。】

  列公,你道安老爺既中得這樣高,為甚麼直到此時才報?

  原來填榜的規矩,從第六名填起,前五名叫作「五魁」,直等把榜填完,就是半夜的光景了,然後倒填五魁。到了填五魁的時候,那場裡辦場的委員,以至書吏、衙役、廚子、火夫,都許買幾斤蠟燭,用釘子釘的大木盤插著,托在手裡,輪流圍繞,照耀如同白晝,叫作「鬧五魁」。那點過的蠟燭,拿出來送人,還算一件取吉利的人情禮物。因此上填到安老爺的名字,已是四更天的光景。那報喜的誰不想這個五魁的頭報,一得了信,便隨著起早下圓明園的車馬,從西直門連夜飛奔而來,所以到這裡天還沒亮。

  閒話休提。這太太因等不見喜信,正在卸妝要睡,聽得外面喧嚷,忙叫人開了房門,出去打聽。那門上的家人早把報條接了進來,給老爺、太太、公子叩喜。這一番吵吵,安老爺也醒了,連忙披衣起來,公子呈上報條看了,滿心歡喜。

  一時想起來,自己半生辛苦,黃卷青燈,直到鬚髮蒼然,才了得這樁心願,不覺喜極生悲,倒落了幾點淚。太太也覺心中頗有所感,忍淚含笑勸解說:「老爺,這正該喜歡,怎麼倒傷起心來呢?」定了一會,大家才喜逐顏開,滿臉堆下笑來。

  公子便去打點寫手本、拜帖職名,以及拜見老師的贄見、門包、封套。家人們在外邊開發喜錢。緊接著就有內城各家親友看了榜先遣人來道喜,把位安太太忙得頭臉也不曾好生梳洗得。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乏也忘了,困也沒了,忙忙的帶著丫鬟僕婦,一面打點帽子衣服,又去平兌銀兩,找紅氈,拿拜匣。所喜都是自己平日勤謹的好處,一件一件的預先弄妥,還不費事。安老爺看著太太忙得連袋煙也沒工夫吃,便說道:「太太不必忙,今日沒事,有一天的工夫呢。我後半天進城不遲,歇歇再收拾罷!」說著,自己梳洗已畢,忙穿好了衣服,先設了香案,在天地前上香磕頭,又到佛堂、祠堂行過了禮,然後內外家人都來叩喜。這些情節,都不必細講。

  安老爺一面料理了些自己隨手用的東西,便催著早些吃飯。吃飯中間,公子便說:「父親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的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文章自有定論』,將來殿試,那一甲一名也不敢必,也中個第三就好了!」安老爺笑說:「這又是孩子話了,那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咱們旗人是沒分的。也不是旗人必不配點那狀元、榜眼、探花。本朝的定例,覺得旗人可以吃錢糧,可以考翻譯,可以挑侍衛,宦途比漢人寬些,所以把這一甲三名留給天下的讀書人,大家巴結去。這是本朝珍重名器、培直人材的意思。況且『探花』兩個字,你可知道他怎麼講?那狀元,自然要選一個才貌品學四項兼備的,不用講了;就是探花,也須得個美少年去配他,為的是瓊林宴的這一天,叫他去折取杏花,大家簪在頭上,作一段瓊林佳話。這是唐代的故事。你看我雖然下至於老邁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世上那有這樣白頭蹀躞的探花?豈不被杏花笑人!果然那樣,那不叫作『探花』,倒叫作『笑話兒』了!」

  公子道:「便不得探花,翰林也是穩的。」老爺說:「那又不然。在常情論,那名心重的,自然想點個翰林院的庶常;利心重的,自然想作個榜下知縣;有才氣的,自然想用分部主事;到了中書,就不大有人想了;歸班更不必講。我的見識卻與人不同:我第一怕的是知縣,不拿出天良來作,我心裡過不去;拿出天良來作,世路上行不去——那一條路兒可斷斷走不得!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就便用個部屬,作呢還作得來,但是這個年紀,還靴桶兒裡掖著一把子稿,滿道四處去找堂官,也就露著無趣。我倒想用個冰冷的中書,三年分內外用——難道我還就外用不成?——那時一紙呈兒,掛冠林下,倒是一樁樂事。不然,索性歸了班,十年後才選得著。且不問這十年後如何,就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公子自是不敢答言。安太太聽了,說道:「老爺也忒慮得遠。我只說萬事都是盡人事,聽天命,自有個一定。」老爺說:「太太這話卻倒不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